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教学及宣教)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教学及宣教)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疾病概述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类和术语委员会将SE 定义为:一次抽搐发作持续足够长时间,或反复抽搐发作而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

2001年ILAE分类和术语委员会修改SE定义为:发作时间超过该类型大多数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或反复发作,在发作间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未恢复到正常基线。

随着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SE发作持续时间的限定从最早的30 min,逐渐缩短至Lowenstein等提出的适合临床应用的操作定义,即每次惊厥发作持续5 min以上,或2次以上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能完全恢复。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在所有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类型中CSE 最急、最重,表现为持续的肢体强直、阵挛或强直一阵挛,并伴有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模糊、嗜睡、昏睡、昏迷)。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病机制
1.热性惊厥占小儿SE的20%~30%。

2.主要发生于癫痫患儿突然撤停抗癫痫药物、不规律服药、睡眠严重缺失或间发感染时。

3.急性疾病中惊厥发作的各种病因均可引起症状性SE。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表现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TCS)持续状态:是临床常见的危险的癫痫状态强直-阵挛发作反复发生,意识障碍(昏迷)伴高热、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休克、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低血钙等)和肌红蛋白尿等,可发生脑、心肝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自主神经和生命体征改变。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除外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症状性持续状态。

(2)血液生化检查可排除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钠,以及慢性肝肾功能不全。

影像学检查
(1)常规EEG、视频EEG和动态EEG监测可显示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等癫痫性波型,有助于癫痫发作和癫痫状态的确诊。

(2)心电图检查可排除大面积心肌梗死、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导致广泛脑缺血、缺氧后发作。

(3)胸部X线检查可排除严重肺部感染导致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

(4)其他必要时可行头部CT和MRI检查。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癫痫病史、临床特征、常规或视频EEG检查等。

GTCS持续状态发作间期意识丧失才能诊断;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可见局部持续性运动发作长达数小时或数天,无意识障碍;边缘叶癫痫持续状态、自动症持续状态均有意识障碍,可伴精神错乱等。

鉴别诊断
部分性癫痫状态需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鉴别,TIA可出现发作性半身麻木、无力等,不伴意识障碍,多见于中老年,常伴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癫痫状态须注意与癔症和器质性脑病等鉴别,病史和EEG是重要的鉴别依据。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治疗
1.初始治疗首选劳拉西泮0.1 ms/kg(1~2 mg/min)静脉注射。

若无劳拉西泮,可选地西泮10 mg(2~5 mg/min)后续苯妥英钠18 mg/kg(<50 mg/min)静脉输注。

若无苯妥英钠,可选地西泮10 mg(2-5 mg/min)静脉注射后续4mg/h静脉泵注,或丙戊酸15~45 mg/kg(<6 mg•kg-1•min-1)静脉推注后续1~2 mg•kg-1•h-1静脉泵注,或苯巴比妥15~20 mg/kg(50~100 mg/min)静脉注射,或左乙拉西坦1 000—3 000 mg静脉注射,或咪达唑仑10 mg肌肉注射(静脉通路无法建立时;B级推荐)。

2.首选药物失败,可后续其他AEDs(D级推荐)。

3.CSE终止标准为临床发作终止,脑电图痫性放电消失,患者意识恢复。

CSE终止后,即刻予以同种或同类肌肉注射或口服药物过渡治疗,如苯巴比妥、丙戊酸、左乙拉西坦、氯硝西泮等;注意口服药物的替换需达到稳态血药浓度(5~7个半衰期),在此期间,静脉药物至少持续24 h,并根据替换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逐渐减量(A级推荐)。

4.另外,CSE治疗期间推荐脑电图监测,以指导药物治疗(A级推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