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摘要: 高层建筑目前已经成为解决目前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用地紧张的矛盾主要形式,在很多城市建设中成为主角。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使高层建筑在设计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忽略了对人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考量。

高层建筑与城市外部空间关系的脱节,产生了很多无意义和孤立的外部空间,这正是高层建筑缺乏外部空间设计的根本原因。

本文以高层建筑为研究主体,深度探究高层建筑与外部空间的联系,现有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分析,通过对国外传统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分析我国高层建筑外部空间形式。

目前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国住宅的主要形式,从高层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着手切实提升人性化体验和高层建筑居住体验。

关键词:高层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
1.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自古代以来就有向上空升腾之势,很早就已经出现了高层构筑物,从最早的纪念性石柱,到天坛、故宫都体现出对上天崇高的向往,一直到后来文艺复兴和哥特时期也出现很多代表建筑,欧洲的巴黎圣母院无论细致的山花还是紧密向上的线条无不体现向上升腾的动势。

这种复古主义对高建筑物的塑造也要借助建筑高度来表达。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建筑工程技术不断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城市高层建筑兴起。

由原来简单的木构建筑发展成为运用新科技、新技术的高层居住建筑,成熟的竖向交通电梯扶梯与高层建筑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成熟的高层建筑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不再是单单对崇天的精神追求,更加注重的是解决现实中的实际居住问题,现代高层建筑完美的解决了高容积率的需求,同时还便于塑造标志形象,成就了非常多的地标性建筑。

地标性建筑往往符合当代美学标准,但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积越建越大,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也愈加明显。

许多设计师一味的追求高层建筑巨大的体
量,新奇的外形而导致很多高层建筑对周围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很少有呼应,过于
强调单体的宏伟规模。

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破坏了城市生态平衡体系,从这方面
来讲也是高层建筑设计对人性化设计考虑的缺失。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尤其
是人性化问题逐渐成为破坏生态平衡的元凶,一些高层建筑发展的比较早的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已经在高层建筑人性化方面有所研究,为我国改善高层建筑人
性化问题提供了宝贵建议和经验。

2.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曾有建筑师这样解释外部空间的含义:“建筑外部空间是从自然中限定自然
开始的,是从自然中框定的空间,与无限延展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指人
工塑造外部空间环境从而得到更有目的性更高效的外部使用空间。

建筑外部空间
顾名思义就是在建筑中有目的有技巧的安排控制建筑内部,建筑与建筑之间或建
筑与城市环境之间中间区域。

3.城市建筑外部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受天人合一观念影响较深,从城市规划到建筑单体设计无一不
体现这一观念。

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观念中,天人合一是最根本的。

《周易》
中“仰则观相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是中华文化中的天与西方文化一样具有了
崇高的地位。

创造与天对话的场所称为地方最重要的建筑活动。

从最开始的城市建设讲究“城郭之制”内部为城外部为郭,城和郭还有很多
不同的称呼:内城和外城,子成与罗城,隋朝隋大兴城里坊制初步形成,一排排
低矮的居住建筑在里坊制的制约下形成棋盘式格局,皇城居中全局基本对称,这
些低矮的建筑平行围合而成的外部空间并作为每家每户的庭院或街道形成规整式
布局,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这种外部空间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
所更是起到了规划整体布局的重要作用,同样建筑内部使用空间与建筑外部使用
空间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建筑中庭有机的将室内外空间结合起来,自然段将室
内外空间过渡处理,让人们仿佛置身室外给人一种通透的感觉。

中庭的一个最大
设计特点就是它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室内光照面积提高风的渗透,有利于大堂和室
内的采光和通风,并可以做为塔式高层建筑的新鲜空气的供应源。

中庭早在中国
古代就已经加以运用,从古代的四合院,四合院中的中庭称为天井强调四水归堂,四周屋顶向内倾斜象征财不外露,聚集福气。

同时四合院为了安全和保护隐私四
周外墙是不开窗的,整体房屋的采光和通风都是要靠这个中庭来实现。

中国古代
建筑自古以群体组合建成庭院,是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灵魂,与现代建筑和西方
建筑不同,中国建筑在显示建筑的隆重感方面,并不只是追求单体建筑的宏伟,
而是重在建筑群模数化的组合,最早见于史记记载的庭院形式,各种不同的房屋
组合形成各式各样的庭院,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整体造型上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4.国外传统建筑的外部空间
西方传统建筑的外部空间与中国传统建筑相对不同,国外传统建筑的外部空
间塑造主要强调在于秩序感和几何美强调人工雕琢的后期。

更注重几何形体的塑
造和对称美。

从古希腊开始建筑群还处在非对称的自由平面阶段,没有一定的规制,采用灵活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希腊卫城是古希腊最具代表的建筑群,它几乎
代表了此后欧洲几千年的建筑,现在仍然是建筑上最经典的建筑群之一,雅典卫
城采用不规则布局,但仍不失均衡,建筑群的重点在卫城,为了突出卫国胜利的
主题,也是全希腊的精神文化和政治中心,建筑物大多沿周边或成角布置。

使得
每一景物都各有其一定角度的最佳透视效果,弱化了轴线关系。

雅典建筑卫城布局,不求平整,对称,但是非常均衡,雅典卫城布局适应环境,因地制宜,顺应
山势,善于利用各种复杂地形。

与基地完整契合。

到了古罗马时期城市广场,逐
渐形成定制,共和时期的广场,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周围各类
公共建筑庙宇自发性建造,形成开放式的广场,帝国时期的广场,以庙宇为主体,形成封闭性广场,轴线对称,有的多层纵深布局。

罗马的广场多成定制,大多采
用对称均衡式布局区于古希腊,院落式不规则布局有了较大的突破。

古罗马的一
种综合法庭,巴西利卡也非常完整地体现了这一特性,巴西利卡是一种综合性法庭、会议所、会场的大厅性建筑。

平面为对称的长方形。

古罗马建筑中城市发展
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以人类的生活标准,生活目的,为目标为人民服务建造城市。

至今为止,这也是人们所向往的一种城市建设形式。

5.建筑的有机性
现代建筑,许多节能设施都取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赖特的有机建筑论,赖特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有田园情趣的草原式住宅,让建筑在布局上与大自然密切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高层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最重要一点,室内空间的分隔做到分割又联成一片,并根据不同的需要有着不同的层高。

非常符合人的心理需要,室内的窗户一定要宽敞明亮,这样才能保持室内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让阳光渗透到室内,建筑物的外形也能充分反映内部空间的关系,体型构图的基本形式。

这来源于对建筑的不断探索,整体建筑与自然协调建筑外部也以表现材料,自然本色与结构为特征,实现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有机结合。

6.结论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已逐渐成为建筑的主流形式。

作为现代高科技的建筑产物,我们不应该,只追求高效的容积率和建筑外形,高层建筑应该注重与城市空间。

地相互结合。

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情感依赖。

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美好的空间形态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栖居之所。

真正完善的现代建筑体系,应该是人类心灵的栖息场所,让人有强烈的归属感,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盒子。

参考文献
【1】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捷城市形态的整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R.克里尔.钟山等译城市空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