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含解析)决胜中考,中考必胜20**年河南中考物理试卷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色。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考点:光的色散。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4)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解答: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在三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一块红色光屏,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红光的中央出现一条红色光带;这表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故答案为:色散;不能.点评:本题考察了不透亮物体和透亮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和太阳光是复合光.3.XXX加入立定跳远测验,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够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1决胜中考,中考必胜(2)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况.解答:解:(1)XXX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就能向前运动了;(2)XXX立定跳远之前是静止的,脚向后蹬地后,人就向前运动了,说明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相互的;运动状况.点评:平时生活中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认识到生活处处是物理,物理时时在身旁.4.如图所示,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上扎一个小孔,水便从小孔喷出.随着瓶内水面的降低,水喷出的距离越来越短,是因为小孔处水的压强逐渐变小.堵住瓶口,水很快就停止流出,此时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比瓶外大气压小.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干系。
专题:实验题。
分析:(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2)气体的压强跟自身的体积成反比,气体的体积增大,其压强就减小;反之,气体的体积减小,其压强就增大.解答:解:(1)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随着瓶内水面的降低,水喷出的距离越来越短,是因为小孔处水的深度逐渐变小、压强变小;(2)堵住瓶口,不久水便停止从小孔中射出,因为在流出一部分水后,瓶内上方空气的体积变大,气压就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就停止从小孔中射出.故答案为:小;小.点评:本题考察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干系,属于比较根蒂根基的内容.5.北极和南极是冰雪的世界,虽然降水量很小,但那里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还要湿润,因为冰雪能够升华成水蒸气.虽然温度很低,北极熊仍然能闻到海豹的气味,说明在北极,空气份子仍然在不绝地运动.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散布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1)六种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液化,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XXX.(2)我们离物体很远就能闻到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是气味的分子运动到我们身边的结果.解答:解: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答案为:升华;不停地运动.点评:阐发物态变革时,首先确定变革前后的状况,再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革称号及吸热、2决胜中考,中考必胜放热情况;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革来体现.6.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A,电压表的示数为8V,则电阻R2的阻值是10Ω.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小.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计算题;动态预测题;图析法。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2)根据滑片的移动判断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2两端电压的变革,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确定电压透露表现数的变革.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R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真个电压U1,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由题意可知,U=12V,I=0.4A,U1=8V,则U2=U﹣U1=12V﹣8V=4V,R2===10Ω.(2)当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U=IR可知,R2两真个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答案为:10;小.点评:判断电压表或者电流表示数变化的题目,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1)判别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认清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2)阐发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总电阻的变革情形,并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出电路中测量总电流的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形;(3)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干系阐发别的电表变革情形.7.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3决胜中考,中考必胜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2)实像能够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能够用眼睛接收到.解答:解:从题可知,能够从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模糊的像,则说明了所成的像为实像,而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在A处能看到这个像.故答案为:能;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点评:(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2)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放大的.实像是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减少的.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个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8.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说明的是()A.立竿见影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蚀和月食等;(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3)相识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折.解答:解:A、立竿见影是指把竿竖在阳光下,可以看到竿的影子,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不合题意.B、“XXX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的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C、“池水映明月”指的是看到水中的月亮,这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月亮反射的光线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而形成的.不合题意.D、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线不能绕到叶子后面,故能盖住泰山.是光的直线传播.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1)此题考察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等常识点.(2)类似的现象却包罗了不同的道理,提醒我们要在理解的根蒂根基上仔细加以判袂.4B.XXX疑水浅C.池水映明月D.一叶障目决胜中考,中考必胜9.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A.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C.利用北斗导航系统举行定位和导航考点: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移动通信;卫星中继通信。
专题:应用题。
分析: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等.解答:解:A、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不合题意.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利用了声音能通报信息,符合题意.C、卫星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将图片和声音等旌旗灯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回地面.不合题意.D、手机信号屏蔽仪发射的干扰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播.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这是一道考查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题,比较容易,可以作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10.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D.利用移动通信屏蔽器屏蔽手机信号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专题:推理法。
分析: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后,求出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若相等,仍平衡;若不相等,将向力和力臂的乘积大的那边倾斜,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一个格为L,原来杠杆:3G×2L=2G×3L,处于平衡状态,现在在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后,左侧=2G×2L,右边=G×3L,左侧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大,杠杆不再平衡、左端下降.故选A.点评:本题考察了杠杆均衡条件的应用,杠杆是否均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称,只比较力或力臂大小不能得出正确结果.11.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三脚插头,较长的脚与该用电器的外壳相连B.用测电笔检查电路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C.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与该用电器并联D.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跳闸了,一定是发生了短路5决胜中考,中考必胜考点:安全用电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