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摩擦生热C.粉笔折断D.火药爆炸2.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海水C.五氧化二磷D.碳酸饮料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往试管送入粉末B.加热液体药品C.熄灭酒精灯D.读取液体体积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C.用玉米和高粱酿酒D.氢气作高能燃料5.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氢气:HB.氧化铁:FeOC.碳酸钠:NaCO3D.氢氧化钠:NaOH6.下列做法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A.露天焚烧作物秸秆B.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8.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之称。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合理使用化肥减少水体污染B.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C.将生活污水、畜牧养殖场废水直接排入河流D.利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灌溉园林9.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现象能表明氧气含量的是(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10.北斗卫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
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瓦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B.铷属于非金属元素C.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7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g1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这些粒子构成的。
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汽车里喷了香水很香但是看不到香水分子——分子会不断运动且分子非常小B.夏天路上汽车轮胎突然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改变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12.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可能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13.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A.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A与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D.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14.推理归纳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有关推理归纳正确的是()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物质一定是单质B.分子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C.阳离子带正电,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15.大蒜素(C6H10S2O)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易挥发,新鲜大蒜头中的蒜氨酸(C16H11NSO3)受撞击后,转化为大蒜素。
下列有关大蒜素和蒜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组成元素种类相同B.大蒜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5C.挥发性是大蒜素的化学性质D.29.7 g蒜氨酸中含有硫元素质量为3.2 g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填空简答题(共5小题,共26分)16.(4分)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或化学用语回答以下问题。
(1)从分子角度分析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2)儿童和老年人常需要补钙,请写出钙元素的符号。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填化学式)。
(4)“84”消毒液可用于消毒,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7.(4分)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用百分比表示)。
(2)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填字母)。
A.煤炭燃烧B.植物光合作用C.人的呼吸(3)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的性质。
(4)空气非常宝贵,所以我们要爱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
从环保角度看,下列行为不利于空气质量改善的是(填序号)。
①加强城市绿化②调整能源结构③焚烧秸秆、树叶④燃煤取暖18.(7分)如图是氧元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图中共涉及种元素。
(2)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填字母)。
(3)元素C和D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相同的,甲、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D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
19.(5分)空气、水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
如图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实验。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B.水的电解C.水的净化(1)A实验的实验结论是。
(2)B实验试管1中的气体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实验中净化水的方法是过滤和。
20.(6分)小华初步构建了“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写出A、B两点所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
(2)C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同时生成D,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D是由(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和构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18分)21.(10分)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用C作发生装置的优点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发生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该装置中还缺点什么?其作用是。
(3)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填字母),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F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乙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22.(8分)过氧化氢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还可用其他物质作催化剂,小雨同学对氧化铜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与二氧化锰相比,效果怎样?[设计实验]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如下实验(其他影响因素均忽略)。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y比x的数值更,则说明氧化铜也能加快反应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 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实验反思]还可以通过测量来比较反应的快慢,装置如图所示,该收集气体的方法为法。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11分)23.(4分)常用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
请完成下列计算。
(1)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92 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
24.(7分)某油条膨化剂包装袋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若油条膨化剂中的钙元素完全来自碳酸钙,则两袋该油条膨化剂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两袋该油条膨化剂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20 g×2×13%×40%= 2.08 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测控导航表1.D 酒精挥发、摩擦生热、粉笔折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C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五氧化二磷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D.碳酸饮料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3.D 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
4.B 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物理性质;用玉米和高粱酿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利用化学性质;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是利用化学性质。
5.D A.氢气的化学式为H2;B.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C.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D.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aOH。
6.A 露天焚烧作物秸秆会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保护环境,与题中理念不相符;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节约资源,与题中理念相符;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题中理念相符;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减少水土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与题中理念相符。
7.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8.C A.合理使用化肥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生活污水、畜牧养殖场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符合题意。
D.利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灌溉园林,能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 不符合题意。
9.D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0.C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是门捷列夫;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故核内质子数为37;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11.C A.汽车里喷了香水很香但是看不到香水分子,是因为分子会不断运动且分子非常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夏天温度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压强变大,路上汽车轮胎会突然爆炸,故选项解释正确。
C.食物腐烂变质,是因为食物中的分子种类改变,分子性质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