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草建筑消防设计规范》云南省地标(报批稿)

《烟草建筑消防设计规范》云南省地标(报批稿)

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DBJ 53-13-2012 烟草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报批稿)2012-××-××发布2012-××-××实施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经梳理,本规范拟提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强制性条文为:第3.0.2、3.0.3、3.0.8、3.0.9、5.1.1、5.1.2、5.1.3、5.1.6、5.1.8、5.1.9、5.2.1、5.3.1、5.3.2、5.3.3、5.3.4、5.3.5、5.3.6、5.3.7、6.1.1、6.1.3、6.2.1、6.3.1、6.3.2、6.3.3、6.3.4、7.0.1、7.0.2、7.0.3、7.0.5、7.0.8、7.0.9、7.0.11、8.1.1、8.1.2、8.2.1、8.2.2、8.3.1、8.3.2、8.4.1、8.4.3、8.5.1、8.5.2、8.5.3、8.5.4、8.5.7、9.1.2、9.1.3、9.1.5、9.2.2(1、2)、9.3.1、9.3.3、9.4.1、9.4.3(3)、9.4.5、9.5.4、10.1.1(1、2、3)、10.1.3、10.1.4、10.2.1(1)、10.2.2、10.3.3、10.3.5、10.3.7、10.3.9(1、2)、10.4.1、10.5.3、10.5.6条(款)。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建设厅)《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云建标〔2008〕248号)的要求,由云南省消防协会和云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会同有关单位对《烟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J—53—13—2004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遵照国家烟草建筑的有关消防要求,根据国家现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结合云南省烟草建筑消防设计的实际情况,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审查定稿。

本规范包含总则、术语、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建筑耐火等级、烟叶露天堆场、烟草生产厂房、烟草仓库、消防车道和消防救援场地、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防烟与排烟及通风和空气调节、电气等10章和1个附录。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一、适用范围新增了烟叶收购联合工房和卷烟仓储分拣联合工房两类烟草建筑。

二、定义了避难疏散通道,并对其设置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细化了烟叶露天堆场条文内容。

四、将烟草生产厂房和烟草联合生产工房两章内容归并为烟草生产厂房一章内容。

五、将消防车道一章优化为消防车道和消防救援场地。

六、新增了防烟与排烟及通风和空气调节一章内容。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云南省消防协会负责具体解释。

通信地址:昆明市滇池路223号邮政编码:650228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稿人:主编单位:云南省消防协会云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参编单位: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云南省设计院云南火凤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同泰火安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马定超马志雄闫文华穆雪峰张博为杨勇金毅强王征薛玉李昂朱世华褚娴娟主要审稿人:杨瑞新陈雪峰田锦林木铭马子元邓昭张中天代宏熙孙锐军姜民武赵小骞牛进昆郭刚邓林昆张涛张鹤松戴卫红伍民刘飞目次1总则 (1)2术语 (3)3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建筑耐火等级 (5)4烟叶露天堆场 (7)4.1一般规定 (7)4.2烟叶露天堆场的防火间距 (7)4.3烟叶露天堆场的电气和防雷 (8)5烟草生产厂房 (10)5.1烟草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面积和平面布置 (10)5.2烟草生产厂房的防火间距 (13)5.3烟草生产厂房的安全疏散 (15)6 烟草仓库 (19)6.1烟草仓库的耐火等级、面积和平面布置 (19)6.2烟草仓库的防火间距 (20)6.3烟草仓库的安全疏散 (21)7 消防车道和消防救援场地 (23)8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25)8.1一般规定 (25)8.2室外消防给水 (26)8.3室内消防给水 (29)8.4灭火设施 (33)8.5消防水池与消防水泵房 (34)9防烟与排烟及通风和空气调节 (37)9.1一般规定 (37)9.2自然排烟 (38)9.3机械防烟 (39)9.4机械排烟 (40)9.5 通风和空气调节 (43)10 电气 (46)10.1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46)10.2输配电线路的敷设 (47)10.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灯具、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48)10.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0)10.5 消防控制室 (51)本规范用词说明 (54)附:条文说明 (55)1 总则1.0.1 为防止和减少本省烟草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规范烟草建筑消防设计,根据国家和行业对烟草建筑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烟草企业的实际情况,修订本规范。

1.0.2 烟草建筑消防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做到促进生产、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下列烟草建筑:1 烟草生产厂房;2 烟草仓库及辅料仓库;3 烟叶露天堆场;4 烟叶收购联合工房;5 卷烟仓储分拣联合工房。

1.0.4 本规范不适用于烟草企业的行政、后勤、生活、服务等建筑以及临时性建筑和场所。

1.0.5 烟叶露天堆场在设计、建设时,应按照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的原则,设置消防、安防设施。

1.0.6 烟草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

1.0.7 本省烟草建筑消防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烟草建筑烟草企业用于生产、物流、储存的厂房、仓库以及烟叶露天堆场等建筑(设施)。

2.0.2 烟草生产厂房供烟草企业的打叶复烤、制丝、卷接包、滤嘴棒成型、烟草薄片、烟丝膨胀等生产过程使用的厂房。

2.0.3 烟草仓库供烟草企业的烟草制品、烟用材料及零配件等储存使用的仓库。

2.0.4 卷烟生产联合厂房由制丝、卷接包、高架库、膨胀烟丝、打叶复烤、烟草薄片、原辅料库及成品暂存库等两种以上使用功能构成,以达到生产连续、物料运输距离短和集中管理目的的烟草建筑。

2.0.5 烟叶收购联合工房由收购区、仓储区组成,用于烟叶收购、成包、堆放以及农用物资仓储的烟草建筑。

2.0.6 卷烟仓储分拣联合工房由卷烟进货整理区、仓储区、分拣区、发货暂存区、辅房等组成,用于卷烟进货整理、仓储、分拣、发货暂存以及配送的烟草建筑。

2.0.7 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0.8 不燃烧体用不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0.9 难燃烧体用难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

2.0.10 高架仓库货架高度大于7m且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仓库。

2.0.11 避难疏散通道设置在烟草生产厂房内部,两侧为实体防火墙,并设置有防火、防烟等设施,用于人员安全疏散至室内外安全区域的通道。

3 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建筑耐火等级3.0.1 烟草建筑生产及储存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

3.0.2 烟草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3.0.2的规定。

3.0.3 烟草仓库防火墙的耐火极限应按本规范表 3.0.2的规定提高1.00 h。

3.0.4 单层厂房(仓库)的柱,其耐火极限可按本规范表3.0.2的规定降低0.50 h。

3.0.5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规范表3.0.2相应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3.0.6 采用钢结构构件的烟草建筑,其钢结构构件应进行防火处理,经处理后,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规范表3.0.2相应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3.0.7 二级耐火等级的烟草生产厂房(仓库)中的房间隔墙,当采用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应提高0.25 h。

3.0.8 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烟草生产厂房和多层烟草仓库中的楼板,当采用预应力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 h。

3.0.9 烟草生产厂房(仓库)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和 1.00h。

一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烟草生产厂房(仓库)中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全保护时,其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 h。

二级耐火等级烟草生产厂房的屋顶承重构件可采用无保护层的金属构件,其中能受到甲、乙、丙类液体火焰影响的部位应采取防火隔热保护措施。

3.0.10 烟草生产厂房(仓库)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材料,但其屋面防水层和绝热层可采用可燃材料。

4 烟叶露天堆场4.1 一般规定4.1.1 烟叶露天堆场应有充足的消防水源,并宜设置在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1.2 烟叶露天堆场不应设置在生产、加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或存在较大火灾危险场所的周边区域。

4.1.3 独立设置的烟叶露天堆场应在外围设置不低于3 m的实体围墙与周边区域进行分隔。

4.2 烟叶露天堆场的防火间距4.2.1 烟叶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表4.2.1 烟叶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m)注:1 防火间距应从堆垛边缘算起。

2 堆场与甲、乙类厂房(仓库)以及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不应小于25 m。

3 吸烟室应设置在堆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与堆场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 m。

4.2.2 一个烟叶露天堆场的总储量大于20000 t时,应分场堆放,各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 m。

各堆场之间沿防火间距中心线设置高度不低于3.0 m的实体墙分隔时,防火间距可减少25%,且不应小于30 m。

4.2.3 烟叶露天堆场与高层工业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 m。

4.2.4 烟叶露天堆场内的烟叶应分垛堆放,每个堆垛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00 m²,堆高不应大于5 m,堆垛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 m,每个堆垛至少有一侧与不小于4 m的通道相连接。

4.2.5 烟叶露天堆场内的变配电设备必须设置在室内,变配电室(站)与堆垛的防火间距按照表4.2.1的规定确定。

4.3 烟叶露天堆场的电气和防雷4.3.1 烟叶露天堆场内不得设置天桥、栈桥、管架等架空设施,采用地下沟井敷设电气线路时,宜靠外侧围墙设置,且不得与可燃流体管道和热力管道同沟敷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