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析及防范对策
建议
摘要:建筑行业是众所周知的高危行业,其特点是兼具露天、高空和交叉作业,劳动强度和施工危险系数大,施工过程受气候、地质等复杂因素影响大,施
工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作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施工现场预防措施如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坠落伤亡事故。
关键词:高处坠落;原因分析;安全防范;对策
引言
多年来,高处作业坠落事故一直居于建筑施工现场“五大伤害”之首,由此
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到施工现场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65%左右。
因此,如何加强施
工现场安全管控,找到事故隐患及其发生的根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而杜
绝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建筑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施工现场高处坠落
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探寻,并对相关的预防措施作一论述。
1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探寻
1.1施工现场基坑钢管安全防护栏杆存在问题
基坑钢管安全防护栏杆存在的问题包括:防护栏杆缺失、使用材质差、栏杆
固定不可靠。
有的施工现场随意拆除防护栏杆;有的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管、扣件
等材料不合格,钢管壁厚不达标,扣件锈蚀严重甚至表面开裂,紧固力矩达不到
要求。
1.2行为性违章方面
一是违反操作规程作业。
如高处作业不系挂安全带、使用门式架时未采取固
定措施等。
二是冒险作业。
如擅自进入无安全防护措施的区域进行作业,未经现
场安全人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随意攀爬阳台、吊车臂架等非规定通道等。
三是操作失误。
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
如在洞口、临边作业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在安装建筑构件时,因作业人员配
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1.3施工现场各种“洞口”疏于防护
施工现场的“洞口”包括楼梯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井架口、施工升降
机进楼层进出口、井架人员进楼层进出口等。
这些“洞口”危险重重,施工操作
人员一不小心就容易从洞口坠落,轻则造成终身残疾,重则丧命。
1.4脚手架搭拆专项施工不规范
建筑物的外墙、梁、柱、施工所采用的内外脚手架,未按照脚手架搭拆专项
施工方案施工,每根立杆底部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底座或者垫板,脚手架架体搭设
不牢靠,脚手架与墙体的拉结点少,缺少纵、横向扫地杆固定,立杆间距过大,
稳定性差,作业层的脚手板不满铺或铺设不稳固,两头没有绑扎固定措施,探头
板过长,超出规范规定。
脚手架缺少剪刀撑,脚手架内侧与建筑物之间缺少隔离
封闭措施。
脚手架拆除时,如果先把脚手架与墙体的拉结点全部拆除,极容易发
生脚手架失稳坍塌,从而造成高空坠落事故。
1.5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
施工现场人员在高空作业时不系挂安全带、安全帽不系扣帽带。
现场项目部
安全管理薄弱,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部分施工现场由资料员或安全员让职工
在安全技术交底通知书上签字就算交了底。
在危险部位没有悬挂安全警示语和警
示标识。
凡此种种,充分证明,事出必有因,大多数安全事故是“人祸”。
建筑
施工安全条例是无数事故的鲜血换来的铁律,所以只有从每一个从事建筑的“人”做起,严格地、百分之百地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条例,才能减少以至杜绝安全事故
的发生。
2高处作业预防措施
2.1完善防高坠工作机制
加强对历年高坠事故的统计分析,查找高坠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和问题根源,切实推动住建部门持续开展防高坠专项整治行动,压降房屋市政工程高处坠落事
故总量。
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机制,加强施工现场高坠事故的危险源辨识,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和施工进度保持同步。
研究制订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标准,丰富培训方式,通过行业专家进企业、进现场等方式开展宣讲,推广班前安
全交底活动,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出台全省房屋建筑
工程施工现场防高坠及消防安全措施和防高坠应急预案,针对多个不同施工场景
提出防高坠措施和要求。
2.2临边安全防护措施
1)措施再多,关键在于落实。
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是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重
要环节,施工现场凡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必须防护到位,不留任何盲点,确保
施工人员安全施工。
防护设施搭设完毕,在使用前要由项目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
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施工基坑周边应安装防护栏杆,基坑施工
时作业人员上下行走通道应安装专用扶梯,扶梯两边也需设有防护栏杆。
在尚未
搭设外脚手架的施工楼层的边缘、阳台临边等处,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跟上设置临
时防护栏杆,并张挂好安全网。
随施工进度及时做好楼梯口、楼梯平台、楼梯边
的临时护栏。
2)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在钢筋绑扎前对钢筋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并履行签字手续。
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帽。
在临边没有防护设施处绑扎钢筋时,应系挂安全带。
2.3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进一步明确工程参建单位预防高坠事故应履行的安全责任,建筑工程施工现
场不同施工阶段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相关企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要点,建
立健全预防高坠事故的长效机制。
同时,将防高坠事故作为房屋市政工程安全巡
查督查工作重点,对工作机制未建立的地区和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进行公
开通报,重点督办。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对安全生产监管不力、连续发
生事故的地区进行约谈,压实地方监管责任。
2.4模板工程支、拆安全措施
1)模板支、拆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加盖公章后,方可实施。
模板工程支、拆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作业人员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
支模、拆模人员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
高空支、拆模板时必须系挂安全带,挂设安全警示标志。
2)模板支、拆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实施。
在立柱底部距地面200mm处,沿纵横水平方向设置扫地杆,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者垫板,支撑杆件应坐落在坚实牢固的地基上,应按施工方案设置水平杆、剪刀撑,主梁、次梁的梁底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梁底设置立杆。
扣件连接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搭设模板排架不得与脚手架连接,随着拆模进度及时做好洞口的封盖工作。
模板支、拆时应设立警戒区,由专人负责监控记录。
模板支撑搭设后,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安全员等人员进行全面验收,验收合格签证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职观察员认真观察支架、模板变形情况。
工程出现模板支架倾斜的险情时,决不能采取冒险方法,应立即疏散人员,加固脚手架。
同时监理单位也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施工单位违规操作并制止。
对没有整改的安全隐患要求彻底清除。
浇筑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先梁后板,由中央向两侧对称分步浇筑的原则进行。
结束语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特别重视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安全防护措施才会落地生根,才不致形同虚设,才能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平安,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人身安全、家庭幸福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辉,郑向莞,孙世梅等.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组织行为原因分析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45(12):19-22.
[2]金宇辉.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J].居
业,2016,No.97(02):144+146.
[3]任传军.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J].建筑安
全,2014,29(03):16-19.
[4]伍时东.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J].企业导
报,2012,No.217(09):283-284.
[5]邓航,庞奇志,朱德英等.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0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