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狭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汉语从结构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汉族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时称为“雅言”汉代时“通语”,明代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国语”,新中国称“普通话”。

4.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6.现代汉语的特点有:㈠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

②元音占优势。

③有声调。

㈡词汇方面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②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③双音节词占优势。

㈢语法方面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③词的多功能性。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第二章语音1.语音有三种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的物理属性1.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振动次数的多少,叫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2.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强。

3.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越持久,声音就越长。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三方面的原因①发音体不同。

②发音方法不同。

③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3.语音单位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

气流在口腔或者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㈡音节是语音结构最基本的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㈢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中元音牵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韵母是指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㈣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4.记音符号:汉字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①用汉字记音,有直音法和反切法。

②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后的“注音字母”。

③用拼音字母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

5.《汉语拼音方案》用途:①给汉字注音。

②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③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

6.声调符号:一二三四声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符号标在主要母音上。

轻声不标。

7.声母的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1、看阻碍的方式:①塞音②擦音③赛擦音④鼻音⑤边音2、看声带是否颤动,分为清音和浊音。

3、看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8.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也有的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

韵母按照结构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三类;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型又可以分为开口呼合口呼撮口呼和齐齿呼四类。

㈠单元音韵母:1、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元音:看舌位的高低(开口度的大小)、看舌位的前后、看圆唇不圆唇。

2.单元音韵母包括舌面元音单韵母和舌尖元音单韵母。

㈡复元音韵母是由复元音构成,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有的韵母可以分为韵头、腹韵、韵尾,三者的轻重长短并不一致。

可以充当韵头的只有i、u、ü,可以充当韵尾的只有i、u、和n、ng。

其中,韵腹在前的叫“前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后的叫“后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居中的叫做“中响复元音韵母”㈢带鼻音的韵母9.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的语音特点有①调值主要是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

②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语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也没有跳跃。

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在统一基调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0.标调法:①声调符号一定要标在一个元音的主要元音即韵腹上。

②iu和ui这两个韵母中,声调符号应该标在后面的u或是i上。

③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略掉。

④轻声音节不标调。

11.所谓轻声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之中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的又短又轻的调子,轻声有区别意义和区别词性的作用。

12.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儿化有以下左右:1.区别词义2.区别词性3.表示细小亲切或者喜爱的感情色彩。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左右归纳出来的音类。

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

14.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

一方面是出于人的生理上的货句子结构上的的需要,停下来换气或者使结构层次分明,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从意义上的联系来看,词与词可以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义整体,这就叫做“意群”。

“意群”可大可小,在较大的意群里,还可以按照疏密不同的意义关系和结构层次再划成更小的一些的意义整体,这就叫做“节拍群”。

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地音叫做重音,有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有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形式。

第三章文字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2.汉字的字体:汉字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是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是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一般以石鼓文和刘文。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简化而成的。

隶书分为秦隶、汉隶两种。

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

秦代篆书隶书并用,小篆是官方运用的标准字体,秦隶是下级人员运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

秦隶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

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隶又称古隶,实在秦隶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

秦隶和汉隶的主要区别是秦隶的笔形是平直方折的,汉隶有撇捺和长横有波磔;秦隶残存着隶书的某些篆书的某些痕迹,汉隶就很少有篆书的痕迹了。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楷”是规矩整齐、可为楷模的意思。

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来的,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楷书同汉隶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笔形不同,楷书的笔画没有波磔,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以上几种字体都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正是运用的字体,而草书、行书一直是辅助性的字体。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保留了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体独立。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是楷书的草鞋,没有章草的波势,今草简易快速,但大都不易辨认。

狂草是唐代产生的,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很少有实用价值。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

它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好写好认,切合实用。

3.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而是平偏旁。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复合笔画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笔画的组合有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偏旁由笔画构成。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4.造字法: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象形就是描绘食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为数不多,但是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无法象形。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活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方法。

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他们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

这种造字法也有局限性,因为用象征性的符号和提示符号来表示词义是很困难的。

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做会意,分为异体会意字和同体会意字。

有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做形声字。

5.汉字简化原则:①简化偏旁②同音代替③草书楷化④换用简单符号⑤保留特征或轮廓⑥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汉字的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定量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现代通用汉字大体在6000到9000之间。

现代汉语常用字在三四千个。

定形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这其中包括整理异体字、异体词等。

定音是规定现代汉语用语的标准读音。

定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主要有义序法(按照字义进行分类来排列顺序)、音序法(按照字音排列字的顺序)和形序法(按照字形排列字的顺序)三类。

其中形序法主要分为笔画法、部首法和号码法。

第四章词汇1.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确定语素可以用代替法,如“蜡烛”,包括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是指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半自由语素是指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结合成词,构词位置不固定。

不自由语素是指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其他的语素结合成词时位置固定。

3.词是在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是“剩余法。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识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是“扩展法”。

4.词的构成: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

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缀。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单纯词有单音节的和多音节的。

多音节的有以下几类:⑴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分为①双声的: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②叠韵的: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

③其他的。

⑵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相叠而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