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与检测成绩:________ (一)古诗词默写(50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诗经·卫风·氓》)(2)小知不及大知,。
(庄子《逍遥游》)(3)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4),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5),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论语·宪问》)(8)在天愿作比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二)选择专练(50分=10*5)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场(chǎng)所逮(dài)捕疾风劲(jìng)草B. 应(yìng)届贿赂(lù)飒(sà)爽英姿C. 功绩(jì)星宿(sù)揆情度(duó)理D. 谈吐(tù)麇(qún)集小精悍(hàn)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首屈一指毛骨耸然义愤填膺劳动锻练B.励行节约一枕黄梁妄费心机通宵达旦C.堰苗助长结局园满不可思议一劳永逸D. 记忆犹新乔装打扮顷刻之间罄竹难书3. 在下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_________,委婉,使我们一面产生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_________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②今天的一晚,且默了_________的言说,且舒了_________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语。
A. 安静憧憬侃侃恻隐B.安静向往滔滔隐秘C.恬静憧憬滔滔恻恻D. 恬静神往夸夸隐隐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犯了错误,不要讳疾忌医....,应当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检查,坚决改正。
B. 他既已认错,就不为已甚....,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吧。
C.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D.“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错误想法。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B.孔繁森的名字已家喻户晓,对大家都不陌生。
C. 日子长了,老王一家对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
D.无论老师和学生,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答案:A D C C A二、学习与解析题型一:概括小说情节情节概括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二、考点解读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情节常考查的有这几种类型: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
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
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到贯穿小说的线索或叙述主体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常见设问方式】(1)请围绕主人公XXX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方法归纳】解答情节梳理型题目的一般步骤: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
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
第一步,根据小说特点,选定概括方法(一)结构概括法(1)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2)明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梳理概括情节。
如《枪口下的人格》一文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
(二)场面概括法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线索概括法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
第二步:灵活运用答题模板(一)完整叙述的参考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参考模板故事较复杂、涉及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
常用模式:某人做某事。
例题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机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
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回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
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
题型二:赏析小说情节手法--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涉及到情节结构手法,还会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一、考点解读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二.叙述手法(一)知识积累1.叙述人称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优点是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国的主人公,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3.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特点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