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良事件分类分级

不良事件分类分级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
一、不良事件定义: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伤害、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出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

如:跌倒,用药错误,走失,烫伤,压疮等。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是与护理活动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纠纷或事故的事件。

参照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文件的有关要求,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六类五种性质。

根据对病人的损伤程度和不良结果分为五度五级。

(一)、临床常见不良事件分类:
1类:治疗性的不良事件,如: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输液错误、输液液体渗出、注射部位感染,应做皮试的抗生素或换批号后未做皮试,特殊治疗身份识别错误、术前准备不足等。

2类:护理服务不良事件,如:饮食、皮肤护理、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约束损伤、管道滑脱、病人自拔管道输液
针等。

3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如:病人出走、身份识别错误、危险物品进入病房、噎食、自残、自杀、烫伤、伤人、被伤等。

4类:医患沟通不良事件,如: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不理解,护患争吵、病家不满、投诉等。

5类:意外不良事件,如:无障碍病人跌倒、坠床,烧伤、误吸、突发冲动、猝死等。

6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如:医疗设备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要求等。

(二)、不良事件性质:责任、技术、疏忽、意外、及其他1、责任原因:工作人员消极怠慢,无责任心,违反技术操作规程,不按规章制度、规范、护理常规做事。

交接班不严格,工作走过场,不履行岗位职责,擅离职守、脱岗离岗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2、技术原因: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由于技术能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3、工作疏忽:因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

工作粗疏,可预见、能防范的而未采取积极的有力的干预措施。

如:肢体功能障碍病人跌倒,医嘱、记录遗
漏签字,精神病性症状活跃病人没能及时汇报,保护性约束时对病人保护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4、意外:正常的护理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损伤。

突然发生的、出乎预料的不可预防事件。

如:猝死、康复期病人在康复活动中突然跌倒、病人突发危机行为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5、其他:护理职业行为以外的其他原因。

(三)、根据不良事件的损伤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后果分为五级:
1、一级(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肢体残疾、永久功能障碍或造成死亡。

2、二级(重度伤害):非疾病本身造成病人组织器官损伤,严重功能障碍。

除需要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外,还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者。

3、三级(中度伤害):造成伤害,引发不安全隐患,需要通过相关检查、医疗等处置措施,需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

如:外出检查、缝合、冰敷、抽血检查、包扎等治疗手段。

4、四级(轻度伤害):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措施无不良后果。

5、预警级(无伤害):隐患事件,未造成损伤,一旦实施将给患者引发伤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