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发布者:石莉发布时间: 3/8/2011 AM 10:57:41这是在“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中出现的一道思考题,在此,本人想说说本人的一点作文评价标准。
作为语文的重头戏——作文,可以说是语文的教学的重中之重。
我是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对于五年级学生的作文,我的评价标准是:第一,符合作文的要求,切不可文不对题。
五年级下学期的作文主要是围绕写人和写事进行的,经常有同学将作文要求不看清,写偏题。
第二,文章内容要有“实”感,切不可空洞无意。
有些学生文章内容很多,但是细细品读后发现,内容空洞不堪,无具体可感的内容存在,这也就不是一篇好的作文。
第三,中心明确,主题突出。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围绕中心内容开展开来,所有的词句都是围绕中心在论述,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
第四,书写工整,卷面干净。
许多同学的作文写得挺好,但是由于书写涂蹋,使得卷面整洁扣分。
以上就是我认为作文的评价的标准。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文中的基本字词着眼,从身边的任何事入手,教学生练习写作,或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等的方式。
这样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
到了中、高年级,以语言描述为主,并加强小练笔的写作训练,可以从文中一个人物,一幅图画,一个结尾……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情境描述,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同时要教给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用写日记的方式,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手摸到的、,通过组织语言,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为写作积累素材。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
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
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情境描述,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同时要教给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
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
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
二、多读多写,积累素材学生光有写作兴趣还不够,要他们组织好一篇文章,首先要他们腹中有才,这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的习惯,广博地阅读,就会从中学到很多词句典故和写作技巧。
同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小学生写作文更离不开生活。
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就要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形式多样的活动。
而且还要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积累。
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逐步养成对周围事物多看、多想、多问的良好习惯。
读仅仅是积累,动手写才是提高。
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要求学生坚持天天做日记、常常写读书心得。
日记的内容千变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
写日记要防止千篇一律,记“流水帐”,应该突出新颖。
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不定期检查,对于做得较好的学生给予夸奖,树立榜样,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耐心指导鼓励。
对于小学生写作文,字词句类的基本能力的重要性做为老师的都会了解。
但是积累对于小学生写作文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而思维的发散又取决于小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本身思维方式就是认识生活并反映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但是我也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基本都只是要电视或者电脑或者书本中接触东西的多,特别是对于自然的事物接触的比较少,所以他们的思维仅仅局限于对某事物的表面的认识上。
或者别人说是方的就是方的是圆的就是圆的,他并不加以思考。
在这一点上。
我想如果学生多加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加以思考,并能记下来自己对某样事物的思考的结果或者是好的引导方法。
袁老师的讲座中对于思维基本能力的分析,让我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明朗起来了。
特别是对语段教学的分析,即把小学作文教学分为“走”的教学和“跑”的作文教学,所谓“走”的教学就是语段教学,使我感受颇深,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小学语文学写作中的不良倾向1.重套路理论,轻思考能力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为写作设置条条框框,在学生写作前关照的中心、主题、选材、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
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手脚”。
教师错误的估计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写作的思想内容达到一定的高度,忽略孩子特有的思维方式。
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孩子们的个性化体验对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导致作文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2.重书面表达,轻口语交际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
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3.重课堂教学,轻生活细微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
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然而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
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多数老师们棘手的问题。
据本人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方面供大家参考:一、写好日记很重要。
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
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刚开始写日记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为什么写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每天放学前,给学生提供日记材料,比如,根据一天的学习生活,指导学生写日记的开头,回家再认真完成日记内容。
等老师批阅时,把好的日记内容在班内进行评读,内容稍差一些的指名给合理的建议。
这样时间长了,就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地分析,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适当地进行三训练。
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
四、作文讲评很重要《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懂得怎样选择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联系。
”叶老也曾说:“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高精尖随之增长。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等,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
首先要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
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写作好作文,必须审好题。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怎样立意、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通过分析解题,得出结论;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写作技巧。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以及开头、结尾的写法和方法的运用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在学生对阅读课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作文能力。
三、加强小练笔,适当地进行写作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下功夫,不但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
1.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面,学生无事可写。
教师也感到无题可出。
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采集素材。
一是要组织学生亲自去“干”。
如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等。
二是要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看时圆时缺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
万木争秀的群山、热闹非凡的市景、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首先是速度训练,有不少小学生的写作速度很慢,主要是由于写作时思想不集中,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紧迫感和时间观念等造成的,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作文来克服惰性思维,增加紧迫感,从而加快写作速度。
有些小学生作文总是写得不具体,专写短文,进行一定的长度训练有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能力:1、把一般短文扩充成较长的文章;2、充分发挥想象力,给简单的短文添上许多细节使之具体形象;3、把古诗改成具体生动的记叙文。
学生作文中离题、偏题、立意不当、详略失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进行限度训练,即限定一定范围,限定主题等。
通过经常性的练习,可使学生确立中心、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大大加强。
还可以根据作文的不同要求,限定大概的字数,使学生的作文篇幅既不太长,也不太短,同时还能避免产生详略失当的弊病。
另外,还要进行精度训练。
小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是错字、别字、偏字、标点不当、病句、比喻不当、夸张失度等,精确度不高。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将几段含有各种错误的短文让学生修改,指导学生:一看中心是否明确,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字、句;二看布局是否合理,作适当调整;三是修改病句、错字、别字等,还要注意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改错补漏。
四、作文讲评很重要作文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讲评可以让学生总结写作的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扬长避短,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