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2007.3 ( 上半月刊)
文化研究
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 李凡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00083)
摘 要 近 30 年来, 西方对于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性别差异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本文对于性别差 异研究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将几种理论大致分为两类, 即二元论和多元论, 并且从其发man, Zimmerman 和 West 等 人 对 语 言 差 异 作 了 进一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侧重于语言交际中的动态使用现象 - -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真实的自然话语作为语料,并利用了现 代 的 科 学 手 段 。因 此,这 种 学 说 更 具 有 科 学 性 和 说 服 力 。他 们 认 为 性 别言语差异是男性优势地位与女性劣势地位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这种理论没有认识到女性作为一个群体的相对独立性, 她们有 可能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自己的语言风格,或战略性地选择使用男性 的语言风格。
(2)80 年代的文化差异论 在 男 性 优 势 论 或 女 性 缺 陷 论 之 后 出 现 了 文 化 差 异 论 。这 种 观 点 认为, 由于男女成长于不同的亚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社会化过程, 而 在 使 用 语 言 上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差 异 。与 男 性 优 势 论 或 女 性 缺 陷 论 所 不同的是, 这种观点既对女性语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也不否定男 性的语言风格, 而是承认两者存在差异。 Maltz 和 Borker(1982)是文化差异论的代表。他们从社会语言亚 文化的角度对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了男性 交际以竞争为主,女性交际以合作为主, 认为男女儿童时期在各自 同 性 群 体 当 中 习 得 了 不 同 的 交 际 风 格 (王 烈 琴,2003:54)。 古德温(Goodwin,1980) 调查发现儿童时期的男孩女孩群体就表 现出了不同的语言风格。男孩群体具有鲜明的等级制,男孩倾向于 使用祈使句。女孩群体则强调平等观念,女孩更多地使用表示建议 的句子。 坦嫩(Tannen,1990)认为, 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按照社会 的 要 求 和 期 望 培 养 了 与 各 自 社 会 角 色 相 符 合 的 讲 话 特 点 。男 人 的 地 位意识较强, 表现出了竞争的倾向。女子讲话则注重与对方保持良 好关系, 表现出合作和交流的倾向。坦嫩认为很难完全改变男女彼 此不同的语言习惯,但人们可以通过相互了解和学习异性之间的语 言习惯,减少或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这 种 看 法 与 莱 考 夫 的 观 点 存 在 根 本 的 区 别 。莱 考 夫 认 为 女 性 的 讲话风格本质上存在缺陷,这是男人统治女人的结果。而文化差异 论者却认为女性的讲话风格并非是缺陷,而是由于男女生活于不同 的亚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因此,差异论的学说得到了许多从事语言 与性别研究的学者和广大女性的接受和肯定,并且被广泛用来解释 男女之间言语交际中的种种问题。
主要原因。 Lakoff(1975)对 于 语 言 与 性 别 的 研 究 产 生 了 重 大 突 破 。他 认 为 男
性的语言风格给予说话者权威, 女性的语言本质上不如男性语言优 越,女性无权享用男性的“权势语言风格”;语言反映社会规约, 只要 存在社会地位和权势上的不平等就无法消除语言上的不平等。
关键词 性别 差异 语言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7894( 2007) 03- 155- 01
1. 引言 人按性别可分为自然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Sex 属于生 理 范 畴,在 所 有 社 会 里 它 是 区 分 角 色 、规 约 、期 望 的 基 础 。 正 是 这 些 角 色 、规 约 期 望 构 成 了 gender 这 一 社 会 概 念,它 是 生 理 性 别 的 社 会 构 成 物 。 (Eckert,1996:117)。 笔 者 在 此 讨 论 的 是 社 会 性 别 。 语言的性别差异很早就为语言学家所注意, 但只是一些零散的 研究, 直到 1922 年丹麦语言学家 Jespersen 发表了 Language: Its Na- 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才开始了真正的语言性 别 差 异 研 究 , 他 的观点起初很流行, 但在 60 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受到重新评价 和批评,这也推动了社会语言学家对性别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自此 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理论, 如男性优势论或女性缺陷论, 文化差异论, 礼貌论, 建构论。在此笔者将其归为两大类, 即二元论和多元论。 2. 二元论 (1)70 年代的女性缺陷论或男性优势论 这种理论认为两性关系中存在的等级关系是产生性别差异的
化背景中进行的, 研究对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得出的结论未必适合 我国的国情。我们应当收集自己国家的特定背景下的语料, 关注本 土文化和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社团规约惯例对不同男女群体使
用语言的影响, 使其向本土化方向发展,并把语言与性别研究应用 实际,帮助和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语言习惯不同而造成的误 解或交流不畅。
纵观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 我们还看到, 这一理论的发 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理论的更新 、方 法 论 的 突 破 将 给 这 门 课 题 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我们应该学以致用, 通过理论的学习帮助人 们建立一个和谐的男女平等的社会。
参考文献: [1]Eckert.The Matrix of Language: Contemporary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Westview Press, 1996:116- 137. [2]Fishman, Pamela. Interaction: Language, Gender and Society. Cambridge, MA: N. [3]Holmes, Janet. Women, Men and Politeness .New York: Longman, 1995. [4]West,C. and Zimmerman, D. Language, Gender and Society.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3.102- 117. [5]王 烈 琴.论 性 别 语 言 研 究 的 现 状 及 发 展 前 景 .西 安 外 国 语 学 院 学 报 .2003 (4).
但由于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英美社会的上层白人中,研究范围 的局限性也决定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3)90 年代的礼貌论 霍 姆 斯(Holmes,1995)借 用 Brown 和 Levinson 的 礼 貌 理 论 对 新 西兰白人语言的性别差异做了分析和解释。他认为,女人在语言交 际中比男人更多地使用积极礼貌策略, 男性倾向于注重话语的指示 功能而女人则更多地注意谈话的社会功能。 霍姆斯的这一观点与文化差异论的观点相近, 但仍然没有突破 二元论的瓶颈, 仍然是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性别模式。男性与女性的 言语行为不仅仅存在差异,而在差异之中还存在不平等。这些理论 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出来的特定产物, 他们只是研究语言 方面的差异而没有研究性别的理论, 把性别视为既定的决定语言的 因素, 因此是刻板僵化静止的理论。 3. 多元论 近几年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新的学说, 竭力反对把男女两性截 然 对 立, 他 们 甚 至 认 为 性 别 角 色 是 可 以 转 换 的 。 卡 梅 伦(Cameron, 1995:39)认 为 ,“ 支 配 论 和 差 异 论 代 表 了 女 权 运 动 的 不 同 时 期 。支 配 论是女权主义者的反抗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女性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 遭 受 的 压 迫;而 差 异 论 则 代 表 了 女 权 主 义 者 的 欢 庆 时 期,反 映 了 她 们 要 求 恢 复 和 重 新 评 价 女 性 独 有 文 化 传 统 的 呼 声 ”(Cameron,1996: 45)。 他认为性别特征决定语言特征。人们由于自己所处的社团不 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必须以此调整自己语言的这种观点更 为符合社会语言学的要求, 他们不是在研究男女产生以后的不同的 语言特点, 而是这种社会团体如何产生了男性和女性, 才导致了他 们的不同的语言特点。 建构论者把性别看成是一个行为要素的组合集,而不是将行为 本身视为性别直接产生的结果,所以这种多元的理论比二元论更为 本质和科学, 他不再是片面、孤立、静止的去看问题, 而是更加全面、 联 系 、发 展 的 看 问 题 。 4. 结语 我们看到了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呈现多元化、 动 态 化 、的 趋 势 发 展 。 从 中 可 得 到 如 下 启 示 。 西方的语言与性别差异的研究是在西方国家的特定的社会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