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保障学老师版
• 有观点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是由基本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 商业保险组成。 • 还有的观点认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二者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不能将商业保险归入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当然也 不能将商业保险归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思考题: 1.商业人身保险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二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2.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险,可以从商业保险中借鉴哪些方面的东西 ⒊若将一部分社会保险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管理, 是否就可以认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社会保障的三要素
• 社会保障是各种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 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三要素
经济福利性 社会化行为 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
一些常用的概念
社 会 保 障 管 理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法规
社 对会 象保 障
社 范会 围保 障
小案例
社会保障保护的对象是 城镇职工还是全体国民?
(多数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 社会救济——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
社会福利——高层次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
社 会 保 障 的 四 大 构 成 体 系
社会福利 社 会 优 抚
最高层次
社会保险
核心
社会救济
最低层次
社会救助
内涵: 国家与社会面向有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 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 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方式
农民:农场价格支持,信贷,保险,农业雇用劳力 印第安人:教育保障,就业保障,健康保障
保险 私 人 项 目 慈善转 移支付 私人社 会服务
人寿保险,补充失业福利金,年工资担保,职员抚恤计划,健康保险
慈善事业,赡养费和儿童支持 咨询服务(包括家庭服务协会、儿童福利团体,各教会分支的社会服务等),娱乐服务(主要 是宗教团体组织的青少年服务),训练和重修(如戒毒治疗中心等),健康照顾,代理服务 (如红十字会和上门福利服务等),社区协调项目等
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型保障制度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障制度
以德国为代表的保险型保障制度
英国的社会 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系统
养老金
失业救济金
工伤津贴
疾病津贴
儿童津贴等
国民健康 服务体系
个人生活 照料系统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英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 社会保障的内容有: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基本收入维持、负所得税、住房补助、社会基金 社会津贴——疾人津贴 、疾病照顾津贴 、工伤津贴、法定产妇津贴、 法定疾病津贴 、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力者生活津贴 等 特点: 体系完整覆盖面广,与福利制度相联系; 分类合理,体现不同功能; 财政负担繁重,福利刚性明显;
大社会保障概念
经济保障 服务保障
精神保障
请试着用一句话概括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用经济手段 解决社会问题达成政治目标
三、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保障性
互济性
社会性
福利性
公平性
强制性
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
最终责任主体:国家或社会,社会性 目的: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依法 实施,强制性 目标:为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 公平性 资金来源:国家财政+企业+个人,经济福利性 项目:以特定社会问题存在并需要国家经济援助的 方式解决为设立条件,变动性、发展性 方式:自成体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式,自 身独特的规律,特殊性
思考题: 1.社会保障保护的对象究竟是谁?是全民?还是仅有城镇? 2.如何看待中国现在农村和城市差距悬殊的社会保障状况? 3.在中国目前阶段,哪些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最值得关注?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体系
本节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 保障体系; •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保 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不同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别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发端于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令
。
美国社会保障仅限定在以下三个项目范围内: (1)向那些临时或永久失去收入的人和家庭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2)向在上述条件或在某种情况下接受保险金的人和家庭,向在一 既定范畴内的所有人提供医疗照顾的项目; (3)向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儿童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遵循以下五大基本原则: 保险金以假定的需要为基础; “一层楼保护”概念; 个人公平性和社会充分性的平衡; 与收入相关的保险金; 以自我支持的捐献为基础
• —待遇水平的确定与受保障者的收入水平 直接关联,是收入关联制度 • —交费是受益的前提条件,供款与劳动者 的薪资水平直接关联
• —解决劳动者未来的和不确定的风险
– 社会救助:解决脆弱社会成员的即期生存危机
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实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 会成员的生活服务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 社会政策。 责任主体 本质:经济福利性 社会化(开放式) 供给:服务保障 目标
社会服 务项目
公共援助中的社会服务,儿童福利,邻里服务中心,职业补习,社会卫生服务,雇员服务,地 区重建,邻里青年俱乐部,人力发展和训练,工作俱乐部
退休军人:退休军人补偿金,生活津贴,生活保险,健康服务,职业补习,未成年儿童教育援 助,军人教育和训练议案 特别团 体保障 军人:住房保障,消费保障,保险与抚恤,一般社会服务
使用教材
张琪主编《社会保障概论》 (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市精品教材)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8
第一节
社会保障界定
本节学习目标
•了解美国、德国、英国、日 本等不同国家以及国际劳工 组织对社会保障的定位;
•掌握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 位;
•重点掌握社会保障的主要特 征
“法国大罢工”的背后
我国社会保障构成与特点
━━━━┯━━━━┿━━┯━━━┯━━━━┯━━━━┯ 组成部分│ 对 象 │目的│ 特征 │ 资金 │ 重要性 │ │ │ │主要来源│ │ ━━━━┿━━━━┿━━┿━━━┿━━━━┿━━━━┿ │失去生活│保障│ │国家以及│ │ 社会救助│来源者、│最低│ 扶贫 │社会群体│最低保障│ │遭遇不幸│生活│ │ │ │ │者、贫者│ │ │ │ │ └───┼────┼──┼───┼────┼────┼ │工资劳动│维持│ 补偿 │用人单位│ │ 社会保险│者、个体│基本│ 收入 │和劳动者│基本保障│ │自营者 │生活│ 损失 │ │ │ └───┼────┼──┼───┼────┼────┼ │ │改善│ 增进 │国家及其│ │ 社会福利│全体公民│生活│ 福利 │社会群体│最高保障│ └───┼────┼──┼───┼────┼────┼ 社会优抚│军人及其│优待│ │ │ │ │家属 │抚恤│ 优待 │ 国家 │特殊保障│ │ │安置│ │ │ │ ━━━━┿━━━━┿━━┿━━━┿━━━━┿━━━━┿
社会保障学
(本科层次)
学科性质
• 《社会保障学》课 程是劳动经济学院 各专业的学科基础 课,本课程注重教 学内容的基础性, 突出社会保障的基 本理念、理论,构 建支持学生未来发 展的知识基础。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明确社会保障的学科 体系;掌握社会保障 的基本理论,明确我 国社会保障基本体制 的基本要素;通过相 关案例分析与讨论加 深对社会保障制度主 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国内学界,关于社会保障的保护对象,尽管用词上略 有不同,如有的用“公民”、“国民”、“社会成员”等,但其实质都是泛指一个 国家的全体居民或全体社会成员,而不分城市和乡村,不分工人和农民,也 不分干部与群众。只要是合法的居民,都有权利享受到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障。 但是,纵观我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制度和实践,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⑴重城市轻农村。⑵强制性与自愿性的冲突。 时至今日,我国真正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人员只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 几十年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由于经济水平偏低这一客观原因,占 人口大多数的9亿农民长期以来基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概念界定的多样化
制度的多样化
制度实践的差异
研究视角的差异
二、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位
定义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 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 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主要要点
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 实施依据: 社会立法 实施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 保障目标: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美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 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
日本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 对疾病、负伤、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 成的贫困,以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寻求经济保障途径. 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
•
公务员 社会保障
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的社会 保障体系
雇主责任制
其他保障计划
储蓄保险模式
典型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创立于1955年7月。 保障功能: 养老保障功能——最主要功能 医疗保障功能——支付个人或家人的住院费用 购买住房功能——一大创新 中央公积金特点: 征收具有强制性、支取不存在随意性; 筹资模式是完全积累式的,雇主和雇员按规定比例支付社会保险费; 公积金记入个人帐户,采取以福利为主、社会保障为辅的原则; 个人的公积金存款与本人的劳动贡献和工资收入紧密结合在一起; 中央公积金功能多样,是综合性的自我保障体系;
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可理解为一个社会在出现规定的 事件或在规定的情况下向其成员提供的保 护,其目的是: ①尽可能防止使收入丧失或收入锐减的意 外出现; ②当意外确实发生时,尽可能提供医疗并 对引起的经济后果提供财政保护; ③尽可能为遭受意外者身体康复和职业恢 复提供便利; ④尽可能为抚养儿童提供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