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第一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概论
一、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

它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研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地理问题。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主要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媒介(旅游业)三个方面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学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自然地理学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人文地理学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水体、生物植被等自然要素所构成;人文地理环境则是在各地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各地居民、政区、城乡聚落、产业活动、文化背景、社会风貌等方面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活动的根本基础,也理所当然地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大舞台。

相关概念: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旅游业向旅游主体提供服务、辅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贸企业、景区管理或营销机构等旅游企业,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等。

(二)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方面:
1、旅游资源研究
包括旅游资源的界定与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尤其是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是研究重点。

2、旅游客源研究
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等。

3、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包括区域旅游开发的综合条件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旅游环境容量的估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旅游路线与项目设计规划,旅游促销与客源组织规划,旅游通道的评估与建设,旅游用地与基础设施规划,旅游行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等等。

4、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研究
包括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环境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5、旅游区划研究
包括旅游区划的理论依据和区划方案等。

6、旅游信息系统与旅游地图研究
包括旅游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旅游地图的绘制与表现形式等。

(三)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根据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它同时具有如下三方面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科属性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2、应用学科属性
3、边缘学科属性综合性极强
思考与练习
●主要概念
旅游地理学
●主要词语
地理环境地理学
●选择题
旅游地理学具有()等学科属性。

A. 应用性
B. 边缘性
C. 流动性
D. 人文性
●简答题
简述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

第二节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一、旅游资源的含义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二、旅游资源的类别
一般使用属性分类法,即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

自然旅游资源指天然赋存和具有观赏价值,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合。

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气候天象和生物景观等4项构景要素。

自然旅游资源是由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旅游的第一环境。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的古今人类文明活动的成果,即人类文化遗产、物质财富和各种人文现象的总和,带有鲜明的历史烙印和民族地域特色。

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现代设施、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饮食购物等几个方面。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利用自然而创造的地理景观。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对旅游者的吸引向性
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旅游资源具有美学特征,具有观赏性的特点,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2.地域性
旅游资源总是分布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在其形成过程中又受到该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制约,因此旅游资源也反映了该区域环境的特色,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区域性特点。

3.多样性和综合性
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它们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共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旅游资源整体,这就是旅游资源多样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4.季节性和时代性
旅游资源具有季节变化性的特征。

一些景物随气候的季节变化而变化,节日庆典活动只在特定的时段举行。

也会形成旅游的旺季、淡季和平季。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含义是不同的。

现有的某些旅游资源因没有新的内容会失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而退出旅游市场,新的旅游资源会不断被开发出来。

因此,旅游资源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5.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永续利用。

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永续性是有条件的,只是在对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和切实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大多旅游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复存在,所以说多数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6、原生性和萌变性
原生性——指旅游资源经过漫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过程所形成,对于现今而言是先天赋予的。

包括天然性质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作为历史遗存的人文旅游资源,它们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

由于这类旅游资源存在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以及其具有大自然和人类祖先无偿馈赠的特点,因而构成了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基本的旅游资源,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

萌变性——主要包括通过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投资因素新营造出来的人为旅游吸引因素。

这类旅游资源具有不断萌生和发展变化的性质,并且大多具有可复制和可发展创新的特点,但一般需要作较大经济投入。

对现代旅游业发展而言,这类旅游资源属推进性旅游资源。

思考与练习
●主要概念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简答题
旅游资源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三节中国旅游地理知识体系
一、中国旅游地理记述与研究史略
二、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地理学的分支,是在旅游地理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体系指导下,对有关旅游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有机组合与分析研究。

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中国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3)中国旅游区划;
(4)中国各大旅游区的区域规划。

其中包括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系统、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三、中国旅游地理学习要求
(一)学习目的
1、提高从事旅游业所需的意识与文化素质。

2、直接和具体满足从事旅行社经营与导游业务工作的需要。

3、为从事我国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相关知识。

4、为进一步从事有关旅游地理的科学研究打好区域旅游地理的知识基础。

(二)学习方法
1. 唯物辩证法
2.实地考察法
3.文献资料法
4.地理图表法
5.分类对比法
6.信息技术法
思考与练习
●主要概念
中国旅游地理
●简答题
简述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节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1.广袤的国土与多样的自然带
2.复杂的自然结构与突出的地域差异
3.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4.众多的民族与多彩的民俗风情
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以原生性为主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
2.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并具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3.地域组合特色突出,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
4.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强,文化积淀丰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