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接触热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接触热变质作用 单纯由于热量多而引起的接触变质(重结 晶为主要方式)
主要变质岩:
石英砂岩 石灰岩
石英岩 大理岩
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晕
高耸的嵩山 ---石英岩
岩浆与石灰岩的接触热变质作用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除温度因素之外,还有从岩浆中分泌的 挥发性物质参与,使侵入岩与围岩发生明显 的交代作用。 主要变质岩:矽卡岩
在地壳深部(深度大于10~15 km),岩石表 现出较强的韧性(或称柔性)变形,而不出 现明显的破裂, 变质形成的岩石称为糜棱岩类。
韧性变形
碎裂岩
糜棱岩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3)区域变质作用
是在大区域范围内发生,影响的范围可达数千 至数万km2以上,影响深度可达30 km以上。常发 生在板块边界附近与大断裂带附近。由温度、压力、 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 变质环境:温度在200-800℃之间, 静岩压力可随埋深不同而变化,存 在较强的定向压力(构造应力)。
或新矿物组合的作用。
溶液参与下的离子(分子)的扩散、集中的复杂反应过程。
高岭石
大于350℃左右的温度时可转变为叶腊石; 400℃以上的温度条件,可转为硬绿泥石, 此时如静岩压力低于300MPa易形成红柱石, 如高于300MPa则形成兰晶石; 温度在500~660℃之间则变成十字石及石英; 温度高于660℃则变成石榴子石和矽线石。
变质形成的岩石:沸石岩、角岩、绿片岩、角闪石片岩、 麻粒岩等。
高压低温区域变质作用 形成深度一般大于15 km,静岩压力为300 ~1000 MPa,并伴有一定的定向压力,但 形成温度不一定很高, 变质形成的岩石:兰闪石片岩与榴辉岩。
歙砚 ---板岩
花果山-- 片麻岩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4)混合岩化作用(超深变质作用) 是由(区域)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过渡性地 质作用,当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温度很高 时,岩石发生部分熔融。
一、 变质岩
先期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岩)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原岩的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岩 石。 由岩浆岩变质而形成的称为正变质岩; 由沉积岩变质而形成的称为副变质岩;
三、 变质岩的特征
二、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1)化学成分的继承性 类似于原岩成分 (2)化学成分的多样性 交代作用的带入带出作用 (3)正、副变质岩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SiO2、Al2O3、CaO、MgO等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主要变质岩:
矽卡岩
当碳酸盐岩石与 中、酸性侵入岩相接 触时常形成矽卡岩。 我国大量中、小型含 金的富铜、富铁矿床 大多是与矽卡岩关系 密切的金属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

中、酸性侵入体的上部接触带,当与碳酸 盐岩石,尤其与石膏岩盐层相接触,围岩 中的碱、氯化物、碳酸根、硫酸根与岩浆 发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可形成许多富铜、富铁、白钨、黄金等矿 床,这是我国东部地区常见的一种矿床类 型。
指岩石在固态状态下,同一种矿物经 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 晶成较粗大颗粒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矿物成 分不发生变化。
石英砂岩 石灰岩
石英岩 大理岩
紧 密 相 嵌 的 重 结 晶 矿 物
变质程度不同的大理岩
(2)变质结晶作用 (重组合)
指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不变化的条件下,形成新矿物
长英质的矿物溶解浸透、扩散、贯入 组成脉体(浅色); 铁镁质的矿物组成基体(深色);
代表岩石:
混合岩
条带状混合岩
肠状混合岩
雄伟的泰山-- 混合花岗岩
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可把变质岩分为以下几类。
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
变质作用的类型与在地壳中发生的部位
变 质 作 用 的 类 型 及 其 对 应 的 温 压 范 围

四、 变质岩的结构
不等粒变晶结构:主要变晶矿物颗粒大小不等但呈连 续变化。

四、 变质岩的有较大的变晶矿物。
假化石----菊花石
斑状变晶结构
按变晶的形态可分为: 粒状变晶结构 鳞片变晶结构 纤维状变晶结构 石英、方解石 云母、绿泥石 阳起石、硅灰石
岩石中的长条状、片状(或板状)矿 物平行某一平面或某一方向排列形成的 构造。它是在定向压力参与下形成的。
1)板状构造 :岩 石中矿物颗粒细小, 肉眼难以分辩,岩 性似薄板状,常出 现一组平行的破裂 面,且光滑平整, 破裂面具有微弱的 丝绢光泽,具变余 泥质结构。
2)千枚状构造 岩石中的鳞片状矿物呈定向排列,沿定向排 列方向可劈成薄片,具较强的丝绢光泽,断面参差不齐。为
片麻构造
二、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4)混合岩化作用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发生在岩浆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
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活动性流体所引起的变质作用。 变质环境:温度较高,一般在300~800℃之间, 静岩压力不太大(~300MPa)
粒状变晶结构
鳞片变晶结构
纤维变晶结构
(二) 变余结构(残留结构): 变质程度浅,保留了部分原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的命名原则,在原岩结构之前加 “变余”二字即可。 变余花岗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
变余斑状结构 变余砂状结构
变余鲕
上班井采石场灰色大理岩(见变余鲕状结构)
(三)压碎结构
根据矿物的机械破碎程度分为: 碎裂结构和糜棱结构
变质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 结合方式。 由于原岩在变质过程中的重结晶形成的结构。
(一) 变晶结构
按变晶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主要矿物粒径 粗粒变晶结构 >3mm 中粒变晶结构 1-3mm 细粒变晶结构 0.1-1mm 显微变晶结构 <0.1mm
等粒变晶结构
等粒变晶结构:变晶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来源

岩石粒间孔隙及裂隙中以水为主的液体 结构水[含有矿物H2O、CO2] 岩浆中逃逸的热气、热液 地壳深处的热液代入各种元素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温度、压力和化学活 动性流体等各种因素是相互配合的,而 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主导因素不同, 显出不同的变质特征 。
变质作用的方式:
(1)
重结晶作用
三、 变质岩的特征
三、 变质岩中的矿物
(1)原岩保留下来的稳定矿物; (2)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
共有矿物(同原岩): 石英、长石、云母、 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白云石 特有矿物变质矿物(鉴定变质岩的标志): 石榴子石、 红柱石、夕线石、蓝晶石、蓝闪 石、十字石、蛇纹石


四、 变质岩的结构

开采中的矽卡岩矿床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2)动力变质作用
是指在构造变形、变位过程中所产生的定向压力的作用下,使 岩石发生变形、破碎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作用。
引起动力变 质作用的主要因 素是构造应力
(也称定向压
力),
碎裂作用
地壳浅部,深度一般小于10 km,温度50~ 300℃,静岩压力一般在250~350 MPa之下 岩石为较强的脆性 变质形成的岩石称为碎裂岩类,如构造角砾岩。
无定向构造


块状构造 整个岩石的矿物分布均一,无 定向排列。这种构造反映岩石在变质过 程中,不具显著的定向压力,如大理岩 (变质程度深)。 斑点构造 岩石在发生变质过程中,有些 物质发生迁移、聚集成斑点(变质程度 浅)。
五、 变质岩的构造
(一) 变成构造: 原岩构造消失,形成新的岩石构造。
定向构造
5)眼球状构造 沿片状、片麻状构造的片理, 分布有类似眼球状大小的(如长石等)矿物晶体,组 成眼球状构造。
4-7km为变质压力底 限(100-200MPa)
每公里厚的岩石压力约为27.5MPa; 地下10 公里 约275MPa ; 地下 20公里 约550MPa。
静压力是各向同性的,作用结果使岩石中 矿物变为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 2.定向压力——
作用于地壳岩石的侧向挤压力,具有方向性, 主要是构造力的作用造成。作用结果使岩石中 挤压力 片、柱状矿物定向排列。
(4)现代岛弧和大洋中脊---多因素;
温度影响的结果:
( 1 )岩石中的矿物发生重结晶。矿物颗粒
由细变粗,由隐晶质变为显晶质。
( 2 )化学元素活性增加,矿物间发生化学
反应,并产生新的矿物。 导致混合岩化作用。
( 3 )石英、钾长石等低熔点矿物重新熔融,
压力:
1.静压力——上覆岩石自重引起的,各向等同。
第六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一、 变质作用概述
变质作用 —— 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由于温度、
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使岩
石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原 岩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
变质岩
正变质岩 负变质岩
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温度: 影响变质作用的最基本因素
主要变质岩: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麻粒岩 岩 石 构 造: 片理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
板 岩
千 枚 岩
片 岩
片 麻 岩
区域变质作用环境:
低压高温变质作用 一般形成深度较浅(小于15km),静岩压力为 200~400MPa,定向压力较小, 温度是主要影 响因素(200~700℃),
(3)交代作用
指化学活动性强的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物质置 换与交换作用,产生新矿物,岩石总体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KAlSi3O8 + Na+ NaAlSi3O8 + K+ 交代作用的特点:在固态条件进行;交代前后岩 石的总体积基本不变;原矿物的溶解和新矿物的形 成几乎同时进行。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是比 较普遍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