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IM应用案例分析-2

BIM应用案例分析-2

BIM应用案例分析模拟考试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总共10道,每道2分,共20分)1、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其中不包括(C )A、材料B、环境C、成本D、方法2、关于应用BIM技术进行全过程项目管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应用BIM技术进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布置:招标→采购→合同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

B、借助BIM技术和常用的项目管理理念,项目工程师能够编制招标采购计划和相关的合同,并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

C、在造价管理方面,BIM能够自动生成材料表和设备表,为清单的编制提供依据。

并且Revit可以实现与广联达等造价软件的完整对接,全面的量价合一。

D、在模型中加入造价信息,可以进行5D模拟,实现成本控制。

另外信息数据共享和施工远程监控,使项目各参与方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

3、BIM项目前期的实施规划阶段主要包括实施团队组建、(D )、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启动会四个关键任务。

A、保障制度制定B、建模管理规划C、需求方案分析D、项目内部交接4、Catia用于深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不包括(C )A、知识功能模块B、高速缓存读取轻量化模型C、能够快速生成任意位置剖面D、复杂实体的精确造型5、关于建筑全生命期各阶段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设计模型主要体现项目建成后的最终状态,是一个静态的模型,为指导施工和设计阶段的计算分析,其精细度要求较低,模型整体性较高。

B、施工模型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是一个动态的模型,因此这个阶段的模型需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进行分段。

C、深化设计阶段的模型,要能满足精细化施工的要求,模型的深化程度不需要体现施工工艺的过程。

D、深化设计阶段的精确模型整理后,能够准确指导施工,并将构件赋予时间参数,可以直观反映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但是不能将施工信息传递下去。

6、施工深化阶段,对于设备布置的优化,应注意(A )A、与多系统连接的设备布置时,应考虑到成排管道的走向和接管时的管道交叉问题B、设备的尺寸、型号、数量、重量等基本信息C、各风口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偏差值应在允许范围以内D、设备接口位置避免布置在结构梁上部、柱边、下沉降板下部等部位7、企业选用BIM软件时应参考(D )A、软件能否提供精装专业中涉及的构件,是否有足够的产品族库支撑。

B、能够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并且可以和其他BIM软件实时进行互导C、软件功能是否能够满足企业所有BIM项目的需求D、学习难易程度。

一款好的软件,除了可以提供强大的功能以外还需要能够让初学者在短期内快速学会并掌握。

8、在钢材力学性能指标中,既能反映钢材塑形又能反映钢材冶金缺陷的指标是(C )A、屈服强度B、冲击韧性C、冷弯性能D、伸长率9、BIM虚拟环境划分施工空间,施工空间可划分为可使用空间、施工过程空间、施工产品空间,人员路径和保费路径属于(B )A、可使用空间B、施工过程空间C、施工产品空间D、均不属于10、4D仿真分析技术能够模拟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同时段的(A ),为结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A、力学性能和变形状态B、力学性能和形变幅度C、安全状态和变形状态D、安全状态和变形幅度二、多选题(总共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1、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是(ABC )A、实现总目标是综合管理工作的准绳B、沟通是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基本理念C、保持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整体协调,有序进行D、控制工程成本是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前提2、基于BIM技术项目管理的优势体现在(ACD )A、三维信息模型BIM的表达形式更加直观、易读,项目各参与方都能够比较直观的掌握项目的全貌。

B、工程基础数据可以随时查询调用,提升了非专业人士对项目的理解难度和不同专业间、不同参与方对项目的协同能力。

C、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位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

D、由于二维设计手段的局限,工程中的错漏碰缺在所难免,这些“隐形风险”,在BIM信息模型中更容易发现,因此风险前置是BIM对项目管理最直接的优势。

3、被动节能措施的判定依据包括(BCD )A、暖通设备空调B、外围护结构设计C、自然通风D、遮阳4、BIM技术人员在合约管理方面,通过对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ABCD )等方面的管理。

A、合约规划B、合同登记C、合同条款预警D、合同台账5、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ABCD )的精细化管理。

A、进度B、图纸C、劳务D、成本三、案例分析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一)项目概况:工程地块面积10136㎡,容积率≤1.85,绿化率不小于23%。

建筑物地上5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22m。

总建筑面积30574㎡,其中17958㎡,地下12616㎡。

建成后,主要用于公司办公,可容纳1100人同时办公。

该项目中BIM的应用内容包括:①项目BIM模型的创建;②模型集成浏览③基于BIM的碰撞检查④项目物资管理⑤工程量集成及过程计量⑥施工动态模拟⑦成本动态管理问题:1、施工动态模拟中的5D的体现有哪些?(6分)2、简述在BIM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四个步骤,及每步的工作内容。

(8分)3、项目实施BIM过程中的主要难点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1、进度模拟、资金与资源曲线2、准备工作-BIM需求分析-制定标准与规范-应用与持续优化①准备工作:成立BIM工作小组,制定实施目标与计划;②BIM需求分析:需求调研与分析③制定标准与规范:建模标准,应用规范,技术标准④应用持续优化:产品培训,应用上线,维护与升级3、①参建各方之间存在博弈②BIM模型和工程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二)随着全球建筑行业日趋规模化、复杂化、快速化,BIM技术在建筑行业日益成熟并逐步推广开来。

但是我们也能发现,BIM技术的应用大都集中于建造项目的前期设计、施工阶段,投入大量人力、物理、财力的BIM模型,在建筑完工交付后大量限制。

一些国内领先的开发商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在运维方面大胆尝试引用BIM,将BIM与能源管理系统结合。

比如被誉为“首都第一印象建筑”的望京SOHO,该项目中通过使用多项绿色建筑的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智慧能源与精细化设备设施管理的服务。

问题:1、你所了解到的BIM在运维阶段的应用有哪些(至少列出三点)?并简述其所带来的好处、解决的问题。

(12分)2、简述BIM技术在运维阶段的应用意义。

(8分)1、答:机械通风、垂直交通管理、温度监测、水平衡、租户信息、地下室设备监测、视频监控、数据分析1)机械通风:a)通过BIM运维界面的渲染可以清楚的了解系统风量和水量的平衡情况,各个出风口的开启状况,可根据现场情况直接进行风量调节;b)进行管路维修时不用为复杂的管路发愁,BIM系统清楚的表明了各条管路的情况,为维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垂直交通:物业管理人员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电梯的能耗及使用状况,通过对人行动线、人流量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对电梯策略进行调整3)温度检测:可以将温度偏高或偏低测点筛选出来,进一步查看该点历史变化曲线,室内温度分布尽收眼底,还可以调整观察温度范围。

4)水平衡:a)通过对管网数据分析,可以迅速找到渗漏点,及时维修,减少浪费;b)对水管进行改造时,无需为隐蔽工程担忧,每条管线位置清楚、明了。

5)租户信息:a)对租户信息进行管理;b)对租户能源使用及费用情况的管理;c)商户的活动情况/促销信息/位置/评价可以直接推送给终端客户,提高租户的使用程度,创造了更高的价值6)地下室设备:a)可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信息、备品备件、维修信息等进行管理;b)与智能停车系统相结合,还可以清楚的现实停车状况,帮助客户寻找车位、寻找车辆,帮助物业人员进行车位的统一管理7)视频监控:a)可以清楚显示每个摄像头的位置,单击摄像头图标即可以显示视频信息;b)可以和安防系统一样,在一个屏幕上同时显示多个视频信息,并不断进行切换;c)与传统系统相比,其位置信息更清晰,视频信息连续调用的程度更大,可以大大提升原有系统的功能。

8)数据分析:a)从时间、分项等不同维度剖析建筑能耗及费用;b)可以对不同分享进行对比分析,是管理者可以从这种带有韵律的可视化数据中发掘更深层次的含义2、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包含规划、设计、施工及使用维护,其设备维护与管理一直是件复杂的工作。

当建筑物完工后的维护动作,因管理知识与经验的有限与每年管理委员会及管理服务人改选制度,各种管理实务经验传承不易,缺乏咨询对象或实务性的参考,容易在执行作业流程上发生问题,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BIM主要功能在建筑物生命周期中,建立并使用内部共通可存取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在这经整合过的数字环境中,前者输入之数据可供后续其他人员使用,有助于提高项目质量、节省时间、减低成本与错误;透过BIM建立的图说及相关信息,将建筑物相关设施数据自BIM中撷取出来,以建立设施管理的数据库,作为设施管理的主要内容,透过管理软件可查询相关设施的数据,能降低维之不便并避免错误,让使用者在使用阶段的维护管理更方便且更有效率。

(体现出传统运维的弊端和中BIM模式所带来的优势即可)(三)工程地点位于××省××市市政府正对面;项目是集商业、酒店、办公、居住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占地418亩,总建筑面积达118万㎡。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12014.2㎡;地下3层,建筑面积为35059.92m㎡;地上35层,总建筑面积为76951.28㎡。

该项目中主要运用BIM技术进行机电深化。

应用Revit MEP软件借助真实管线进行准确建模,实现智能、直观的设计流程。

并采用整理设计理念,从整座建筑物的角度来处理信息。

该项目中BIM机电深化设计步骤:①成立深化设计小组;②明确设计思路;③设计参数的收集(熟悉建筑图、精装图以及功能区划分,领会业主方的技术要求,对比国家设计及施工规范标准、不违背国家强制性标准,了解关键设备及材料的型号规格、安装工艺要求等);④明确及统一各专业的绘图标准和图层、颜色及深化程度;⑤提出深化设计大纲;⑥各专业互相提供设计参数并提出配合条件;⑦绘制各专业深化设计模型;⑧将各专业深化模型出具的碰撞报告及安装所需的区域净高分析送业主和顺问审批;⑨审批通过后修改机电综合模型;⑩机电综合模型与精装修(土建、结构模型)核对无误后送业主和顾问审核;⑪审批通过后生成施工模型并分发各相关专业施工班组;⑫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展示和施工工艺技术交底;⑬配合施工及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修改模型⑭绘制竣工模型。

问题:1、上述BIM机电深化设计步骤是否完整,如不完整请指出,并进行补充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