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宣城市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

安徽省宣城市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

安徽省宣城市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及设计方案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二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道路照明现状二、景观照明现状第三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二、规划范围三、规划期限四、规划目标五、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第四章城市功能照明一、城市功能照明的概念二、指导思想三、规划目标四、规划原则五、照明分级六、照明亮(照)度要求七、光色(色温)要求八、光源、灯具选择、布灯方式第五章城市景观照明一、城市景观功能照明的概念二、指导思想三、规划目标四、规划原则五、城市景观照明总体规划布局六、城市景观照明片区规划七、城市景观照明等级规划及各层次夜景设计相关要素八、城市景观照明亮度规划九、城市景观照明灯光色彩规划第六章城市照明供配电及控制规划一、城市照明供配电原则二、供配电系统方案设计三、城市照明控制第七章城市照明建设项目进程规划一、近期建设规划二、中期建设规划三、远期发展引导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一、政策措施二、行政措施三、管理措施四、经济措施第九章重要地段照明规划设计第一章城市概况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域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万,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山水文化名城,全国唯一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城市东连天目,西连九华,南倚黄山,北通长江,地理区位优越,水陆空交通俱全,宣杭铁路、皖赣铁路在市区交会,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安徽段、绩扬、芜高高速和205国道穿境而过,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300公里以内,已融入融入苏浙沪经济圈,进入“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全面启动时期。

宣城生态环境优越,物产丰饶,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境内人文昌盛,胜迹遍布,是“徽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拥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00多处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但是梅尧臣、胡宗宪、胡雪岩、胡适等历代前贤的故乡,也留下了范晔、谢眺、李白、文天祥等众多千古名人的身影,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中心城市规划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是市域内的政治、金融、商贸、文化、科技、信息中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宣城市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奋力开创大建设、大发展局面,抓住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这一历史性机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宣城作为安徽17个省辖市中地理位置最靠近长三角的城市之一,是主动接受苏、浙、沪经济辐射和长三角经济增长极“扩散”的前沿地,必将在承接新一轮产业梯次转移过程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城市夜景建设和规划是做大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功能和综合品位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既提升中心城市又带动周边区域,既作用当前又关乎未来,既植根于外延增长又着眼于内生发展,既巩固皖浙边界生态工贸城市地位,又瞄准皖东南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

本规划结合国内外城市照明的新思路和新经验,旨在为宣城中心城区照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宣城市城市照明的技术与艺术水平,通过调整优化城区夜环境,把宣城的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品位做高、形象做美,使宣城的城市特色、文化底蕴、经济建设、生态景观优势得以发挥,从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使宣城成为中国皖东南地区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第二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道路照明现状宣城市中心城区的常规道路照明自“九五”时期以来,经大规模改造、建设,目前基本达到建成区道路全覆盖。

大部分道路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20米宽以上道路配备双排灯,20米宽以下道路配备单排灯,5米以上宽人行道配备行道灯,平均档距小于35米,灯杆高度8米至12米,一般配备250W或者400W钠光源,截光型灯具,供电半径不超过600米,三相四线供电,线路穿管敷设,每灯杆配备专门接线井。

主干道照明表现良好,但是一般道路中仍有亮度、均匀度不达标的状况,一般有以下几个问题:1、灯具的配光曲线不合理,使用了一些光效差、能耗高的低档灯具,对较宽人行道没有设置良好的功能性照明,从人行道突然拐入行车道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如果人行道和行车道亮度一致,将能够大大提高司机对行人行为的预见性及增加紧急情况处置时间,降低事故率及事故强度。

2、因没有完善的系统规划,光污染和光照不足并存,光源的功率选择不当,导致平均照度大小不一,能源浪费严重。

3、支路、老城区居住区道路暴露出设施严重老化及光污染问题,功能照明无论是亮灯率、设施维护、主干道架空线入地率等方面与中心城区相距甚远,无法满足夜间出行安全的基本需求。

4、后期的设备维护和管理不完善,由于各种原因破损的照明灯具不能及时更换,更谈不上对于照明灯具进行定期的清洗和维护,导致照明设备的效率下降,照度下降。

二、景观照明现状近十年来,宣城景观灯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美化城市环境、提高观瞻水平、促进旅游消费经济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景观灯光现状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1、景观灯光的配置没有纳入城市整体规划。

景观灯光规划与城市规划应紧密结合,应当是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整体规划的缺乏,使得景观灯光建设无序,各区各自为政、风格不一,造成城市夜景较为杂乱,很难和城市空间的发展相协调。

2、景观灯光与主体建设工程设计脱节。

景观灯光设计和建设工作尚未很好地纳入在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尤其在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重点文物维护和老街坊修缮、近代优秀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和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建造等工作中,考虑景观灯光较少,增加了后续景观灯光建设的技术难度和成本,社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也成为问题。

3、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理论。

城市景观照明设施与作为载体的建筑、广场、街道、园林绿化等城市景观元素应是协调统一的,应在深入分析、研究所处区域或载体的文化底蕴和风格特点的基础上,精选最有价值的环节进行表现,充分展示城市文化品位。

但由于缺乏技术理论的指导,造成在景观灯光设计、管理、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主观性、盲目性和无系统性现象。

4、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意识不强。

亮度缺乏控制,能耗过高,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也给市民带来困扰。

在景观灯光建设中如何正确地选用光源与灯具,避免产生光污染与光干扰对人和动植物造成伤害,避免对公共交通安全产生影响,控制高光效光源和高效率灯具使用等方面还缺乏有效措施。

5、缺乏系统、科学的城市景观灯光综合评价体系。

现代城市夜间景观的好坏反映了一个城市综合水平的高低,景观灯光工程涉及城市规划、建筑、文化、生态、经济、旅游和照明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目前缺少对城市灯光格局的科学研究,对城市景观灯光的质量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

第三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从城市整体和发展定位出发,提出客观性、科学合理的规划思路,为下一步详细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区功能,把宣城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二、规划范围夜景规划设计主要在宣城中心城区约65 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展开,包括主城区(包含高教园区、夏渡组团)、北部片区、西部片区以及东部片区(由双桥、宣州民营工业园组团组成)。

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基础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规划期为十五年。

近期目标(2012年之前):加强对主城区夜景照明的建设和提质改造,以主要道路景观视廊的建设为主,包括鳌峰路、叠嶂路、状元路等;打造特色旅游地段、景点等,形成宣城自身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特色。

中期目标(2012年―2018年):完成城市道路照明提质及公园绿地景观照明改造,以宛溪河夜景风光带建设为主,创建水、城、景一体化的城市夜景空间结构。

以“适度超前”为原则,逐步完善西部片区及东部片区夜景建设。

远期目标(2019年―2025年):完成北部片区夜景建设,夜景规划目标将全部实现,宛溪河及两岸夜景成为宣城“外滩”景观线,政治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旅游区、居住区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各条景观视廊、各个景观点有机结合,共同组成完整的夜景体系。

四、规划目标(一)对宣城市中心城区的夜景灯光进行统筹规划布局,确定发展重点,建设体现宣城特色、高水平、高品质的城市功能照明和景观灯光体系,充分展现宣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丰富市民及游客的文化生活内容,促进城市商业、旅游等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确定中心城区夜景照明的发展层次及各区域定位,明确各区域特色和建设重点,制订与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照明发展规模和控制标准,实现中心城区夜景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对城市灯光的密度、亮度与色彩进行科学配置,全面提高控制技术水平,减少光污染,符合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要求。

五、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一)夜景照明规划指导思想1、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概念规划、发展战略,并与之协调发展。

挖掘中心城区的文脉特色,展示历史文化名城、徽文化核心区的城市特色,注重发展与保护相结合。

2、根据宣城的城市性质、地域特色,形成独特的城市照明风格。

以高品位的夜景照明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塑造宣城市皖东南中心城市、现代工贸城市、和谐宜居的山水旅游城市夜景形象。

3、配合旅游规划和发展定位,在城市夜景观建设的同时,拓展旅游时限,开拓特色夜旅游项目与线路,从而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4、强调以人为本,以科技为依托,遵循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通过城市照明的统一规划,促进城市整体品牌、城市整体风貌建设。

(二)夜景照明规划原则1、突出特色原则: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将地域和文化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亮化及未来发展相结合。

2、统筹兼顾原则:通过动态线性规划,实现功能照明与景观亮化、静态灯光与动态灯光、白天景观与夜间照明的和谐融合,体现多元、立体的艺术效果和美感。

3、绿色照明原则:应用现代城市亮化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灯光器材,实现绿色照明与科技照明的完美结合。

4、艺术和功用结合原则:通过远近期规划,结合时代特征和经济成果,实现有序与和谐的新景观艺术亮化,构筑环境优美、景观宜人的中心城市特色景观体系。

5、持续发展原则:从经营城市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资源,建立优质、高效、便于操作的城市夜景管理系统。

第四章城市功能照明一、城市功能照明的概念城市功能照明是指对城市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城市基本功能有影响的照明,对中小城市而言,城市功能照明也就是道路照明,如机动车道路照明、人行道路照明、道路立交桥照明等,照明设施包括立于城市道路之上的灯杆、灯具及专为道路照明而设的变配电设施、管线、工作井及其他必要的照明附属设施。

二、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满足安全性照明的需要,为车辆驾驶人员以及行人等提供夜间活动所需要的环境亮度,营造现代化都市辉煌、繁华、和谐的脉络风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