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复习资料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复习资料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总结第一章1、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药品的特殊性:药品种类的复杂性、药品使用的专属性、药品本身的两重性、药品质量的隐蔽性、药品检验的局限性3、2001年2月28日发布《药品管理法》是国家依法管药饿“基本法”是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4、SDA:1998组建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SDA对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在整个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5、药品监督管理的概念(含义):①药品监督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药品行政机关②药品监督管理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③药品监督管理的权利和职责应有法律授权④药品监督管理的手段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⑤药品监督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包括药品循环的全过程6、药品质量管理的五个子系统: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7、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适用于新药的研制开发阶段(临床前实验室研究阶段),主要开展化学研究、药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

国家加强药品研究的监管,以保证提高药品非临床研究的质量,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药品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是药物在人体上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准则,是对临床实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

其目的是保证药品临床实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证受试者的权益并保证其安全。

临床阶段包括:Ⅰ期(确认药学作用和安全性,20-30病例)、Ⅱ期(剂量研究,100病例)、Ⅲ期(对照试验,300-500病例)、Ⅳ期(广泛监测,2000-5000病例)。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是为了保证药品质量万无一失,对药品生产中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所规定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适用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生产等过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Good Supplying Practice)是控制药品流通环节所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从而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一整套管理程序,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包括对药品批发及零售环节的购进、储运和销售等环节实行质量管理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Good Use Practice)是对药品的使用环节(医院/消费者)进行质量管理,保证药品的使用质量8、药品评价制度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药上市前的审批、注册制度,第二阶段是上市后的再评价制度9、新药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1病例数较少2、新药临床试验疗程短,观察期也短3、新药临床试验对象均经过严格挑选4、观察指标只限于实验设计的内容,检测内容有限10、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解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用法的药品,除治疗作用外所发生的其他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有害反应ADR按病因分为两种反应:1、A型反应:药理作用增强所致2、B型反应: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ADR按性质分为四类:1、副作用2、毒性反应3、特异反应4、变态反应11、ISO:国际标准化组织12、药品质量管理工程的概念:是指为了确保药品质量万无一失,综合运用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对生产中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具体的规范化控制的过程。

第二章1、质量的定义与概念: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2000)。

特性:可区分的特征,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可以是定性或定量的。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2、质量的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3、影响质量的四个方面:开发设计过程质量,该过程质量是形成产品固有质量的先行性和决定性因素。

制造过程质量,该过程质量是指形成的产品实体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程度,其取决于制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质量。

使用过程质量,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的程度。

服务过程质量,提高服务过程质量是使产品固有质量得到有效发挥的重要环节。

4、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特点:全员、全过程、全面。

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6、质量方针/政策的特征:①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这意味着它是一个组织实现其经营目标的保证,是组织所有员工的行为准则之一②质量方针具有严肃性和稳定性③质量方针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对应④确定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方针应是外部顾客的需求和反馈与内部综合实力的最优化选择8、管理层次分级:1、最高管理层对方向的一般性说明(定性的)2、高级管理层对最高管理层的说明的明晰化(半定量的)3、中间管理层设定特定的目标(定量的)4、基层管理人员设定特定的行动(定量的)9、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定义及内涵质量控制(QC)定义: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ISO 9000:2000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

质量保证(QA)定义: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ISO 9000:2000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产品的质量性能已不能仅仅通过检验来鉴定。

企业必须通过各种质量活动,对产品设计、生产等各环节进行管理,使客户建立信心,相信提供的产品能达到所规定的质量要求。

10、建立组织机构的步骤:1、识别所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2、确定这些活动的职能和责任范围3、将一系列活动组合成合理的工作岗位4、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权利和责任5、确定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6、协调内外关系,以最优组合方式达到组织的宗旨11、质量管理培训的内容:确定学习者、培训内容、资源12、培训内容用哪些手段进行培训:1对有经验的高级管理者2、对无经验的一般管理者和操作者3、对有经验的一般管理者4、对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培训者的确定原则:专业对口13、质量控制的定义: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14、质量标准划分:原始的定义是对一个可见产品的特性和属性所建立的一个规定。

随着质量标准的发展,原始的质量标准就分为产品的技术质量标准和企业的管理质量标准。

15、药厂应遵循哪些技术质量标准:原材料标准、包装材料标准、水的标准及产品标准。

技术标准是药品生产厂质量管理的基础16、原材料标准:活性原料,辅料,化工原料和溶媒补充特点P49包装材料标准:直接接触无菌产品的包装材料,直接接触非无菌产品的包装材料,不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

水标准:分为: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17、质量保证的定义及内外保证:定义;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内部质量保证:即在组织内部,质量保证向管理者提供信任;外部质量保证:即在合同或其他情况下,质量保证向顾客或他方提供信任。

18、质量体系的概念: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用以指挥和控制组织质量方针、目标的建立与实施,目的是实现质量目标,结构和内容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分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体系的范围:包括朱兰的质量螺旋模型中的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和活动,即从市场的顾客需求调查到售后服务。

质量保证合同要求的质量体系要素和程序的数量范围在ISO9001中最大,在ISO9003中最小。

质量体系的内容:1、企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2、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3、必要的资源和人员4、对影响产品的质量的各种活动的工作目标和程序作出规定。

质量体系的特点:1、系统工程化2、文件化3、预防为主18、质量改进的概念: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受益,在整个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效率的各种措施。

质量改进的内涵:1目的是为了供需双方提供更多的利益。

2质量改进是通过过程实现的3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4、质量改进的性质是创造性的5、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灵魂质量改进的方法:1建立顾客投诉系统2、建立质量审核评价系统3、质量经济概念的应用19、质量的经济性: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会引起一系列的损失包括1生产者损失2顾客损失3社会损失20、质量成本的分类:分为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其中运行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21、质量回报的概念:投入与回报的比较(ROQ)P67第三章1、测量误差分为:δμσ①绝对误差,是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以χ表示测量值,μ表示真实值,δ为绝对误差δ=χ—μδ可正可负,测量值越接近真实值,绝对误差越小。

②相对误差,是以真实值为基础表示误差值所占比例。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100%=(χ—μ)/ μ*100%③系统误差,也叫可定误差,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分为方法误差,仪器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

④偶然误差,被称为不可定误差或随机误差由偶然的原因引起的。

2、误差的消除:可以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测试仪器,排除干扰物质,减少测量误差,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消除系统误差(如校准仪器,做对照实验,回收实验,空白实验)3、4d检验法a、除去可疑值后求平均值b、求平均偏差dc、计算可疑值与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Dd、将计算得出的D值与 d 比较,如果D大于d 的4倍,即D>4d,则该可疑数据弃去。

本法只用于测量次数较大的(n>10)的情况。

4、Q检验法a、计算Q值式中极值是指包括可疑值在内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极值=最大值—最小值=b、选定显著水平a,在表中查得相应的Q(n,a)值,其中n为测量次数,a为显著水平值。

C、将计算得到的Q值与表中查得的Q(n,a)值比较,若Q.>Q (n,a),则舍去该可疑值。

Q 检验法适用于测量次数较少的情况。

5、偏差,标准偏差公式6、抽样方案是由N、n 和c决定的,其中N是指批量,即批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的总数,n 是指样本容量的大小,即从批中抽取用于检查的单位产品。

C是指合格判定数,即作出批合格判断样本中所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数,一般记作N(n,c),n的大小可以变化,从1到N。

7、什么是OC曲线:以横坐标表示不合格品率P,以纵坐标表示接收概率L(P),对于已确定的抽样方案,可做P~L(P)曲线,这条曲线称为“抽查特性曲线”又称OC曲线。

是一条表示接收概率与批的实际质量的函数关系的曲线。

8、OC曲线的讨论:OC曲线和批量大小N关系不大,影响OC曲线的主要因素是抽取数n 和合格判定数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