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机床的运动分析

第一章机床的运动分析

第一章 机床的运动分析
本章要点
工件加工表面及形成方法; 机床的运动; 机床的传动联系和传动原理图; 机床运动的调整;
概述
机床运动分析对象:
机床上各种运动及其相互联系。 机床运动分析的基本方法:
表面—运动—传动—机构—调整 运动分析的目的:
利用非常简便方法分析、比较各种机床的传动 系统;从掌握机床的运动规律,达到合理的使 用机床和正确地设计机床的传动系统。
50
第三步:认识规律
(3)正反转速关系
39
41
30
II
5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II
22 58
VI (主轴)
Ⅱ-Ⅳ轴运动关系完全一致,但Ⅰ-Ⅱ轴传动比不同, U正1=51/43 U正2=56/38 U反2=56/38
所以U反>U正即CA6140型卧式车反转转速高于正转转速。 思考题: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反转时一般作为退刀等辅助运动,减少辅助时间)
➢ 补充:传动系统图
1、一个运动就有一条传动链,所有传动链的集合称为传动系统。 2、认识和分析传动链需借助于机床的传动系统图 3、机床的传动系统图
用规定机动示意图符号,表示传动元件,按运动传递顺序依次 排列,以展开图的形式画在机床的外形轮廓内。 (1)系统图上所有符号都是国标;见附录2 (2)齿轮和轴连接方式不同,分为三种:
•轨迹法
利用刀具作一定规律的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 方法。即需要一个独立的运动 ,
•相切法
利用刀具边旋转边作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 工的方法。
第二节 机床的运动
2.1表面成形运动 2.2辅助运动 2.3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1表面成形运动
2.1.1表面成形运动: 保证得到工件要求的表面运动。
轨迹法 工件旋转B1产生母线 刀具的纵向直线运动A2产 生导线
即实际转速级数Zn=2×3×(3+1)=24级 同理计算出反转级数:Zn反= 3×(3+1) =12
电机
130 230
I
1450r/mi
n
63
50
20
80
IV
50
50
56
M1(左)
38
51
(正转)
43
M1(右) (反转)
50 34
×
34 30
M2(左移)
20
80
26
V 58 M2(右移)
51
电机
130 230
I
1450r/mi
n
63
50
20
80
50
IV
第三步:50认识规律
56
M1(左)
38 51
(正转) 43
M1(右)
50 34
×
34 30
(反转)
M2(左移)
20
80
26
V 58 M2(右移)
51
50
39
41
30
II
50
III
22 58
VI (主轴)
(4)计算出主轴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
一条切削线但与发生线形状 不相吻合
1.3.2形成发生线的方法及所需运动
成形法 展成法 轨迹法 相切法
•成形法
切削刃的形状与所需的发生线完全重合 如:成形车刀、成形铣刀
•展成法
形成发生线需要一个展成运动
用插齿刀、齿轮滚刀和花键滚 刀等刀具时,切削刃是一条与 需要形成的发生线共轭的切削 线。切削加工时,刀具刀具与 工件按确定的运动关系作相对 运动 ,切削刃与被加工表面相 切(点接触)切削刃各瞬时位 置的包络线,便是所需的发生 线
地切除切屑,并得出所需的几何特征的已加工表面。
可以是简单的成形运动也可以是复合运动
第三节 机床的传动联系和传动原理图
3.1机床的传动联系 3.2机床的传动链 3.3传动原理图
3.1机床的传动联系
3个部分
执行机床运动的部件,如主轴、刀架、工作台等。作用 执行件 是装夹刀具和工件,直接带动它们完成一定的成形运动
运动的路程
运动的速度

机床的运动的调整:调整这5 个运动参数 执行机构
置 机

4.2 机床运动的调整
一个运动就有一条传动链
步骤:
一、抓两头
明确两端件什么,以及它们的运动关 系 工件 1r —— 刀具 Pmm
二、连中间 根据传动链写出传动路线表达式
三、找规律 得到此传动链的规律
4.3机床运动的调整举例
—— 需要两个独立的成形运动,即滚刀旋 转和滚刀沿工件轴向移动
2.1.2辅助运动
种类
各种空行程运动 进给前后的快速运动和种调位运动
切入运动 用于保证被加工表面获得所需要的尺寸
当加工若干完全相同的均匀分布的表面时,为使 分度运动 表面成形运动得以周期地连续进行的运动称为分
度运动
操纵及控制运动
起动、停止、变速、换向、部件与工件的 夹紧和松开、转达位以及自动换刀、自动
测量和自动补偿等控制运动
2.1.3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成形运动按其在切削加工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
主运动
机床或人力提供的主要运动,它促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 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刀具前面接近工件,直接切除工件 上的切削层,使之转变为切屑,从而形成新的表面。
可以是简单的成形运动也可以是复合运动
机床或人力提供的运动,它使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 进给运动 附加的相对运动,加上主运动可依次地或连续不断
注:图中没主轴旋转部分
3.3.4传动链中置换机构的位置
主轴旋转
刀具纵向和横向移动 车螺纹—— 工件转一周,刀具进 给一个导程
第四节 机床的运动的调整
4.1 运动参数及其换置机构 4.2 机床运动的调整 4.3机床运动的调整举例
4.1 运动参数及其换置机构
运动的起点
运动的方向
独立运动有5个参数 运动的轨迹
•成形运动的种类
分析:
1.车削外圆的成形运动等 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
2.螺纹车刀车削螺纹 螺纹车刀是成形刀
简单成形运动 最简单,也最容易得到
母线
分析:
2.螺纹车刀车削螺纹:
导线 螺旋 线
刀具形成螺旋线
机床上最容易 得到并保证精 度的是旋转运 动和直线运动
工件作旋转运动 刀具作直线运动
工件转一 周,刀具 应移动一 个导程
分析:
3.齿条加工齿轮
产生渐开线靠展成法
需要一个复合展成运动
工件旋转运动 齿条直线运动
工件转过一个 齿,齿条应移动 一个周节(πm)
分析:
同理: 车刀车削锥螺纹 工件旋转
刀具直线运 动形成斜线
纵向直线运动 横向直线运动
总结
成 简单成形运动: 导线和母线都由一种运动即可实现
形 运 动
如:加工外圆时工件旋转形成母线;刀 具直线移动形成导线。
复合成形运动
形成的渐开线这一个运动由工 件旋转B11和刀具直线运动A12 共同完成。
数控机床上多轴联动就是多 种运动形成复合形成运动。
•零件表面成形所需要的成形运动
例: 1-1普通车刀车削外圆
母线——圆,轨迹法形成 —— 要1个成形运动B1
导线——直线,轨迹法形成 ——要1个成形运动A1
•零件表面成形所需要的成形运动
ε三角带传动的打滑系数,ε=0.02
(5)主轴转速范围Rn Rn= n主max / n主min
Rn是机床适用范围的一个重要参数,Rn越大,表示机床切 削速度的适用范围就越广泛。
M1(左)
38
(正转)
51
43
M1(右) 50 × 34
(反转) 34 30
M2(左移)
20
80
26
51
V 58 M2(右移)
50
39
41
30
II
50
III
22 58
VI (主轴)
车床主轴旋转运动
第二步:连中间
电机
130
1450r/min 230
I
63 50 20 80
IV
50 50
56
M1(左)
通过若干传动装置,将有运动关系的两端件连接起来, 使之保持一定的运动关系,就称为机床的传动链。
如:动力源(电机)-执行件(主轴) ,
执行件(主轴)-执行件(刀架)
一个运动就有一条传动链
3.2.2传动链的分类
根据传动链的性质分:
其任务只是把运动和动力传到执行件 外联系传动链 上,其传动比大小只影响加工速度和
38
(正转)
51
43
M1(右) 50 × 34
(反转) 34 30
M2(左移)
20
80
26
V 58 M2(右移)
51
50
39
41
30
II
50
III
22 58
VI (主轴)
传动路线表达式
电机
130 230
I
1450r/mi
n
63
50
20
80
50
IV
50
第三步:认识规律
56
M1(左)
38 51
(正转) 43
M1(右)
50 34
×
34 30
(反转)
M2(左移)
20
80
26
V 58 M2(右移)
51
50
39
41
30
II
50
III
22 58
VI (主轴)
(1)通过离合器M1(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实现正反转。 (2)主轴转速级数
正转:理论上计算出 2×3×(2×2+1)=30 实际上:Ⅲ-Ⅳ轴传动比 U1=50/50×51/50≈1 U2=20/80×50/51≈1/4 U3=20/80×20/80=1/16 U2=50/50×20/80=1/4 所以实际传动比只有三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