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模拟试题(第3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对一批电子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这时总体是( )。
(1) 该批电子产品的整体 (2) 该批电子产品的合格率
(3) 该批电子产品中的合格品 (4) 该批电子产品中的不合格品
2.若对郑州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进行调查,合适的调查方式为( )。
(1) 普查 (2) 重点调查 (3) 典型调查 (4) 抽样调查
3. 我国定期取得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目前采用的基本调
查组织形式是( )。
(1) 普查 (2) 统计报表 (3) 典型调查 (4) 抽样调查
4. 统计误差中的代表性误差 ( )。
(1) 只有非全面调查才有 (2)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有
(3) 只有全面调查才有 (4)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没有
5. 下面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
(1) 历年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校人数 (2) 历年贫困大学生人数
(3) 历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 (4) 历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6. 标志变异指标( )。
(1) 把总体各单位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
(2) 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值的一般水平
(3) 反映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4) 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7.如果存在季节变动,则各月(季)的季节比率应为( )。
(1) 0 (2) 1 (3) 大于1 (4) 不等于1
8. 划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依据是( )。
(1) 指标间隔的时间长短 (2) 指标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3) 按指标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 (4) 按指标反映现象的内容
9.某企业工业增加值2009年比2008年增长15%,2008年比2007年增
长10%,2007年比2006年增长8%,则2009年比2006年增长( )。
(1) 33% (2) 36.6% (3) 11% (4) 12%
10.某地区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少购买6%的商品数量,
则物价指数是( )。
(1) 106.38% (2) 106% (3) 94% (4) 94.34%
11. 在抽样推断中,关于抽样误差正确的描述是( )。
(1) 可以避免的 (2) 可以避免并且可以控制的
(3) 不能避免并且不能控制的 (4) 不能避免但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的
12. 相关系数为零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
(1) 无相关关系 (2) 无直线相关关系
(3) 无曲线相关关系 (4) 相关程度弱
13. 在回归方程x y
48ˆ+=中,回归系数数值表明:当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 )。
(1) 增加4个单位 (2) 平均增加4个单位
(3) 增加8个单位 (4) 平均增加8个单位
14、一个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差所求得的统计指标是( )
(1) 平均差;(2) 极差;(3) 标准差;(4) 组距。
1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 )
(1) 权数所在组的标志值大小;(2) 权数的绝对值大小;
(3) 各组单位数在总体单位数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4)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16、按某一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
(1)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2)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3)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4)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17、标志变异指标越小,说明( )
(1) 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2) 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3) 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4) 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18、某制衣厂欲了解市场上衬衫的代表性尺寸,则最合适的统计指标应采用
( )
(1) 算术平均数; (2) 几何平均数;
(3) 众数; (4) 调和平均数。
19、抽样误差是指 ( )
(1).登记性误差 (2).代表性误差 (3).系统性误差 (4).随机误差
20.下面的回归方程都是正确的, 哪个相关系数计算错误 ( )
(1).x y
48ˆ+=,r=0.90 (2). 89.0,26ˆ=+=r x y (3). 88.0,315ˆ=-=r x y
(4). 83.0,20ˆ-=-=r x y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统计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
(1) 大量观察法 (2) 综合指标法 (3) 统计分组法
(4) 统计指数法 (5) 抽样推断法
2. 统计调查中的非全面调查有( )。
(1) 全面的统计报表 (2) 抽样调查 (3) 重点调查
(4) 典型调查 (5) 普查
3. 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
(1) 确定调查目的 (2) 确定调查对象 (3) 确定调查项目
(4) 确定调查时间 (5) 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细则
4. 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统计平均指标有( )。
(1) 算术平均数 (2) 调和平均数 (3) 几何平均数
(4) 中位数 (5) 众数
5.我国2000年举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属于 ( )
(1).全面调查 (2).一次性调查 (3).经常性调查
(4).统计报表 (5).专门调查
6.统计表从外表形式看, 由哪几部分内容组成 ( )
(1).总标题 (2).横行标题 (3).纵栏标题
(4).指标数值 (5).主词和宾词
7.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 ( )
(1).二者可能的样本数目不同 (2).二者抽样平均误差不同
(3).二者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公式不同 (4).二者都是随机抽样
(5).前者随机抽样后者是非随机抽样
8.已知下面哪种资料时,可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1) 已知各个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2) 已知各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3) 已知各个时期的环比增长速度(4) 已知各个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5) 已知绝对数列的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以及时期数
9.相关分析有如下性质 ( )
(1).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 (2).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3).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正相关系数比负相关系数代表的关系更密切
(4).对非全面资料, 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5).对非全面资料, 一个变量是随机的, 一个变量是给定的值
10.在进行简单直线回归分析时的两个变量 ( )
(1).一个是自变量, 一个是因变量 (2).都为随机变量
(3).一个是确定变量, 一个是随机变量 (4).两个变量是对等的
(5).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统计指标有数量性的特点,即统计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
()2.在统计工作中,统计调查是其基本环节;而统计整理则是其中间环节。
()3.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统计指标。
()4.变量数列中,当较小变量值的权数较大时,据此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必然接近变量值小的一方。
()5.在时间数列的分析中,长期趋势是由于受偶然性因素影响而产生的。
()6.若两个相邻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皆为109.5%,则这两个时期的逐期增长量相等。
()7.在任何情况下,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一致的。
()8.相关系数|r|越小, 表明两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弱。
()9.采用加权综合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就是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问题。
()10.统计学不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何为“统计”?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统计调查?对统计调查的要求是什么?
3、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实际中常用的变异指标有哪几种?
4、简述时间数列分析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各有哪些?
五、计算题(共40分。
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某公司两个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四季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一级品率资料如下:
(2)平均一级品率。
2、某企业职工人数和非生产人员数资料如下表:(单位:人)
4.某市级医院从上月在门诊就诊的病人中,随机抽取了100人进行调查,其中
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