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宁公司”案例分析

“李宁公司”案例分析

“李宁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市场0721班第三组
组长:赵媛
成员:王秀秀孙美娟任惠
张青青关华婷杨敏
“李宁公司”案例分析
一、根据案例资料,你认为李宁公司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我认为,李宁公司成功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进入体育用品行业的时机比较好。

1、20世纪90年代,正是体育用品行业开始高速发展的阶段,而李宁公司正是1990年5月成立的。

2、1990年,我国承办了亚运会。

一方面,人们的运动意识有所增强,体育用品的市场需求增大;另一方面,为李宁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推广机会——“体育赞助”。

(二)品牌策略比较好。

1、具有超前的品牌意识。

在公司成立初期(1990年4月),就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李宁牌”。

2、品牌设计独特(用李宁的名字作为品牌的名字)。

李宁当时被誉为“体操王子”,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这无疑使“李宁牌”的知名度提高。

(尽管李宁本人希望弱化个人对公司和产品形象的影响,但不能不承认,李宁本人是李宁公司最大的品牌资产。

调查结果也显示,多数消费者认为,李宁是第一代言人。


3、注重品牌宣传。

采用了一种独到的市场推广手段-——体育赞助。

(1990年赞助亚运会;2000年赞助法国体操队)
4、采用了“特许经营”的经销方式。

当时的特许经营很少,且假冒伪劣商品较多,采用这一方式,赢得了顾客的信任,且提高了品
牌的知名度。

(虽然是歪打正着)
(三)李宁所代表的时代特征。

当时,李宁的“名人效应”有效地调动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具体表现在:
1、1990年,李宁公司斥资300万元,说服亚运会组委会回绝了韩国某公司3000万元的赞助,成功赞助了亚运会,从而让全国消费者认识了“李宁牌”。

2、1996年以前,以“团体订购”为主。

当时的团体订购大多是政府消费行为。

(四)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

在1996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外部环境下:
1、适时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人事调整;
2、适时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对公司高层实行股份制,调动经理人员积极性)
3、适时改变经销手段;(从“团体订购、批发为主”改为“以提高单店销售额为主)
通过以上调整,降低了不利环境对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

(五)据顾客的需求,进行合理的“产品定位”或“品牌定位”。

开始:“国内高档品牌”。

之后:“中低档产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大众化的产品定位,使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很高,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不足的地方:随着公司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对品牌进行了重
新规划,后来,又提出“品牌国际化”战略。

该策略本身是对的,但在操作时,缺乏有效的市场分析、市场调研,有些盲目,重新规划的效果并不好。

至于“国际化战略”,应该建立在首先挖掘国内市场的基础上)
(六)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组建不同性质的管理团队。

创业阶段:情感型;
高速增长阶段:经验型;
二次创业:学院型
(不足的地方:在高速增长阶段,就应该注重科学管理,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与调研,很好地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
二、李宁公司目前面临何种挑战?其原因何在?
(一)销售增长趋缓,遇到销售增长上限。

原因:
1、市场容量有限,竞争对手的介入分割了一部分市场。

2、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没有做到市场导向,经营粗放。

(二)产品线过长。

原因:
市场细分不好,不适应现代市场的变化。

(三)品牌定位不清晰。

原因:
没有很好地进行市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

品牌须始终如一,才能发展。

而该公司“品牌老化”。

三、你认为李宁公司战胜挑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要解决的问题:重新规划品牌,进行品牌定位。

为此,要进行很好地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正确地进行市场定位。

细分市场要认真选择细分变量(如:价格、风格、年龄、地域等),同时要考虑,细分市场投资与公司整体战略是否一致。

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选择目标市场。

市场定位要立足中端,在以中端为主战场的同时,向高端、低端市场延伸,拓展市场空间。

要注意“品牌延伸”,防止“品牌老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