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细胞生物学思考题汇总

医学细胞生物学思考题汇总

医学细胞生物学思考题汇总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一·名词解释拟核(nucloid):原核细胞内,DNA的所在区域。

二·问答题1·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838~1839 年 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1858年魏尔啸Virchow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作为重要补充。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差别?课本P3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一、名词解释:1·原生质:构成细胞的所有生命物质。

2·生物大分子:细胞的大部分均由大分子构成,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000到1000000之间,大分子是由小分子一一相连组成的多聚体。

二、问答:1. 简述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⑴结构:①一级结构:由四种脱氧核苷酸在DNA分子内的不同组合与排列顺序形成的线性结构。

②二级结构:两链互补,反向平行形成双螺旋结构(稳定DNA螺旋结构的次级键主要是氢键和疏水键)。

③三级结构:细胞中的双螺旋的扭曲与再螺旋化。

⑵DNA分子的功能①DNA分子蕴藏着无数的遗传信息。

例:一个DNA分子含n对核苷酸,则其自由排列组合的序列总数为4n。

若n=5,则45=1024。

②DNA分子能自我复制,将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细胞。

复制:在多种蛋白质和酶的协同作用下,DNA双螺旋分子解旋成单链,而后分别作为模板,按碱基互补原则合成其互补链,形成两条新的DNA双链分子,该过程称为复制。

③DNA分子还可转录传递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转录:以DNA分子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2. 简述RNA分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⑴RNA的结构特点:①RNA是核糖核苷酸的多聚体,其中的核苷酸是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分子中不同的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是RNA的一级结构。

②天然RNA是以单股链的形式存在,单链RNA能自身折回形成局部的双螺旋结构。

③RNA分子除含四种核糖苷酸以外,还陆续发现了许多修饰成分。

⑵RNA的种类及功能:① rRNA:分子量最大,细胞中含量最多(约80%)的RNA,与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②tRNA:利用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结合,活化并转运特定的氨基酸。

③mRNA:携带来源于DNA遗传信息与核糖体结合,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翻译:mRNA指导特定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密码子: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3. mRNA分子5’端帽子和3’端尾巴结构的功能是什么?⑴5’端“帽子”结构的功能:①稳定mRNA的一级结构,防止mRNA被5’-核酸外切酶所水解;②为mRNA识别核糖体提供信号,使 mRNA 较快地与核糖体结合,以提高mRNA对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⑵3’端polyA尾巴结构的功能:①有助于mRNA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转移;②与保护mRNA的稳定性和维持mRNA的二级结构有关;③对蛋白质的合成速度有影响。

4. 简述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⑴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肽键)⑵二级结构是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多肽链主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之间通过氢键维系形成的三维立体结构。

⑶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由不同侧链间相互作用形成(氢键、二硫键、离子键和疏水键)。

⑷四级结构是以独立的三级结构肽链为亚单位,通过次级键(氢键、疏水键、盐键和范德华力)聚合形成的更复杂的空间结构。

第4章细胞膜和细胞表面㈠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运输1·单位膜:在透射电镜下,生物膜都呈现较为一致的三层结构,内、外两层为电子密度高的“暗”层,中间夹着电子密度低的“明”层,这种“两暗夹一明”结构,又称为单位膜。

2·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是由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球形蛋白按二维排列的液晶态。

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连续主体,蛋白质分子则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深度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糖类附在膜的外表面,与表层脂质及蛋白质的亲水端结合。

3·生物膜:真核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许多由膜构成的膜相结构。

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相结构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4·主动运输:利用代谢能,借助于细胞膜上专一性强的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将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的运输方式。

5·被动运输:物质由高浓度一侧通过膜到低浓度一侧而不消耗代谢能的一种运输方式,有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形式。

二、问答:1·生物膜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他们在膜结构中各起什么作用?⑴膜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①磷脂: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②胆固醇:功能:防止磷脂碳氢链的聚集,调节膜的流动性③糖脂:糖基暴露于细胞表面,作为某些大分子的受体,与细胞识别及信号转导有关。

⑵膜蛋白: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⑶膜糖类:参与细胞识别、信息传递、免疫反应等。

2·简述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及其生物学意义。

⑴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

意义:膜流动性是其执行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⑵不对称性:指细胞质各种成分在膜上分布是不均匀的。

意义:对维持膜的极性、膜功能不对称性和方向性(如: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的方向性),保证细胞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3·以钠钾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⑴见书P30⑵Na+-K+泵作用:①维持细胞的渗透压;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4·影响细胞膜流动的因素有哪些?(1)脂肪酸链的饱和度及长短:①脂肪链饱和性:不饱和度↑流动性↑②脂肪链长短:链越短相变温度↓流动性↑(相变:由同一种类型磷脂合成的脂质双层,可在一个凝固点上由液晶态转变为晶态,这种物态的转变叫相变。

相变温度越低,膜从液晶态转变为晶态的速度越慢,膜的流动性越能保持。

)(2)胆固醇---调节膜的流动性:①相变温度以上:含量↑膜流动性↓②相变温度以下:含量↑膜流动性↑(3)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比值↑流动性↑反之,则减弱(4)膜蛋白的结合方式:蛋白质嵌入↑流动性↓㈡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一、名词解释:1·膜泡运输:细胞在转运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过程中,物质被包裹在膜脂双分子层围成的膜泡中,通过膜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进行转运,这种运输方式称为膜泡运输。

2·胞吞作用:细胞摄入的物质被细胞膜逐渐包裹,而后内陷,与细胞膜分离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膜泡,进入细胞质,该过程称为胞吞作用。

主要分为三类: 吞噬作用、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3·胞吐作用:指细胞内合成的分泌物或其他未分解物质通过膜泡转运至细胞膜,经膜泡膜和细胞膜融合,将胞内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称为胞吐作用。

4·细胞表面:是指包围在细胞质外,由细胞膜、细胞外被和膜下溶胶层组成的一个复合结构和多功能体系,还包括细胞连接和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掌握)二、问答:以细胞摄取LDL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的过程。

答:过程:LDL+膜上LDL受体→有被小窝内陷→有被小泡—(脱衣被)--→无被小泡--(与内体融合)--→LDL颗粒与受体分离→受体回细胞膜再循环;LDL颗粒与溶酶体结合被降解。

第8章线粒体一、名词解释1·基粒(F0F1ATP酶 / ATP酶复合体):内膜突出于内腔的有柄球状颗粒,也称F0F1ATP 酶 (氧化磷酸化的关键装置,是线粒体中能量转换单位),分为头部、柄部和基部三部分。

2·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又称为细胞氧化,是指细胞内氨基酸、脂肪酸、单糖等供能物质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并将供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储存为ATP的过程。

3·氧化磷酸化:细胞氧化各阶段脱下的氢原子和电子经呼吸链逐级传递给氧,本身被氧化生成水。

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

氧化和磷酸化相偶联称氧化磷酸化。

二、简答1.简述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线粒体各部分的标志酶是什么?⑴电镜下的线粒体: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囊状结构。

外膜:含多种转运蛋白,通透性较高(MW<10000即可通过)。

内膜:选择通透性,含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

内腔或基质腔/膜间腔或外腔嵴/基粒嵴间腔/嵴内腔膜间腔: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

基质: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DNA, RNA,核糖体。

⑵线粒体各部分的标志酶:外膜——单胺氧化酶内膜——细胞色素氧化酶膜间腔——腺苷酸激酶基质——苹果酸脱氢酶2.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细胞器?⑴线粒体内含有DNA分子(mtDNA)和完整的遗传信息和表达体系即线粒体能够完成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⑵线粒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及大部分功能活动又受核基因的影响即线粒体的生长和增殖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

第七章内膜系统和核糖体一、名词解释:1·内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膜性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总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内吞体、分泌泡、各种转运囊泡及核膜等。

★2·信号肽:位于新生肽链的N端,一般含16~26个氨基酸残基的序列,其中6~12个是疏水氨基酸。

3·自溶作用:在生理条件下,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水解酶释放,致使细胞降解的过程。

蝌蚪4·糖基化:糖基化是单糖或者寡糖与蛋白质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分两)相连。

种:①N-连接糖基化:十四寡糖与蛋白质多肽链的天冬酰胺残基的氨基(—NH2②O-连接糖基化:糖链与蛋白质多肽链的丝氨酸、苏氨酸或羟脯氨酸的羟基(—OH)连接。

二、简答题:1、试述核糖体的结构、类型和化学组成。

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类型:1)70S核糖体:30S、50S,原核细胞。

2)80S核糖体:40S、60S,真核细胞。

成分:1)蛋白质:40%,核糖体表面2)rRNA:60%,,核糖体内部2、试述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

P60(标志酶:高尔基复合体——糖基转移酶;溶酶体——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第九章细胞骨架一、名词解释:1·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它对于维持细胞的形状、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的分裂起着重要的作用。

2·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

3·踏车行为(轮回):在一定条件下,微丝可以表现出一端因加亚单位而延长,而另一端因亚单位脱落而减短的现象,是微丝组装后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