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薄膜制备技术 part 3 真空蒸镀 I 基本方法

薄膜制备技术 part 3 真空蒸镀 I 基本方法

第三章:真空蒸镀
第三章:真空蒸镀
真空蒸镀
薄膜沉积中的共性问题:超净室
镀膜中的气泡是影响膜的特性和附着强度的最大障碍
之一,灰尘是产生气泡的主要原因。

超净室+超净真空室
超净真空室:除尘,抽气时防止产生湍流。

薄膜沉积中的共性问题:超净室超净室,不能产生灰尘:
1、油封机械泵所排出的气体要接到室外;
2、用无皮带的直连泵或将泵装在室外;
3、用塑料纸张或使用不产生灰尘的纸;
4、不能用铅笔;
人体污染:呼出气体中颗粒的污染距离0.6-
1m ,打喷嚏的污染距离4~5m 。

主要是含有
矿物质和盐如钠,钙,铁,镁,氯,铝,
硫,钾,磷。

百级超净室:测试一立方英尺/分钟,0.5
微米的尘小于100

大气中的尘埃粒子及其大小范围
芯片特征尺寸和沾污控制
物理气相沉积
定义:
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是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如物质的热蒸发或在受到粒子轰击时物质表面原子的溅射等现象,实现物质原子从源物质到薄膜的可控转移的过程。

物理气相沉积
特点(与CVD相比)
(1) 需要使用固态的或者熔融态的物质作为蒸发源;
(2) 源物质经过物理过程而进入气相;
(3) 需要相对较低的气体压力环境;
a) 其它气体分子对于气相分子的散射作用较小,
b) 气相分子的运动路径近似为一条直线;
c) 气相分子在衬底上的沉积几率接近100%。

(4) 在气相中及在衬底表面大多不发生化学反应。

真空蒸发原理
定义:
真空蒸发镀膜法(简称真空蒸镀)是在真空室中,加热蒸发容器中待形成薄膜的原材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气流,入射到基片表面,凝结形成固态薄膜的方法。

真空蒸发原理
主要组成:
(1) 真空室;
(2) 蒸镀材料;
(3) 激活源;
(4) 衬底;
(5) 其它:加热
器、测温器等。

P≤10-6Torr薄膜形成
“s-g-s”
蒸发的基本过程
(1)蒸发过程:通过能量转移,凝聚相→气相
该阶段的主要作用因素:饱和蒸气压
(2)输运过程:蒸气流在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飞行该阶段的主要作用因素:分子平均自由程(3)淀积过程:在衬底表面,凝聚→成核→核生长→连续薄膜。

蒸发的特点
(1) 优点:
成膜速度快0.1~50 μm/min;设备比较简单,操作容易;薄膜生长机理较单纯;
制得薄膜纯度高;
膜厚可控性好;
用掩模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形。

(2) 缺点:
薄膜附着力小;
结晶度低;
台阶覆盖性差;工艺重复性不够好;
薄膜质量不高。

饱和蒸气压
气体与蒸气
对于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高于此温度
时,气体不能通过等温压缩而液化,这个温度称为该气体的临界温度。

温度高于临界温度的气态物质称为气体,低于临界
温度的气态物质称为蒸气。

通常以室温为标准来区分气体和蒸气。

蒸气不是理想气体
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不是沸点
饱和蒸气压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气、固或气、液两相平衡时,蒸气的压力称为该物质的饱和蒸气压。

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饱和蒸气压的理论推导
饱和蒸气压的理论推导
应用范围:蒸气压小于1 Torr;
饱和蒸气压
蒸发温度
定义:饱和蒸气压为10-2Torr左右的温度。

蒸发材料分为两种:
(1)蒸发:蒸发温度大于熔点,
大多数金属(Au、Ag、Al、Ga)(2)升华:加热温度小于熔点
Ti、Cr、Mo等
P <10-2Torr
蒸发温度
蒸发速率
来自任何角度单位时间碰撞于单位面积的
:饱和蒸气压
蒸发速率
,得到最大净蒸发流量,即最大蒸发速率:
v P kT
m π2
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
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蒸发源形状
上述公式是对于蒸发面来说的,仅适用于自由蒸发源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影响膜厚分布的因素:
(1)蒸发源的特性;
(2)基板与蒸发源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

假设:
(1)蒸发原子或分子之间,或者它们与残余气体分子之间不发生碰撞;
(2)蒸发源的发射特性不随时间而变化;
(3)蒸发原子到达基板上后不发生再蒸发现象。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点蒸发源
可推导空间任一意的膜厚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方向,蒸发的材料质量与cosθ
可推导空间任一意的膜厚
1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小平面蒸发源
点源与小平面蒸发源相比,厚度的均匀性要好一些但淀积速率要低得多,单位质量的原料所得膜厚1/4
220])/(1[1h x t t +=2
/320])/(1[1h x t t +=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克努曾蒸发源
饱和蒸气压
真空;小面积,蒸发速率低、方向性好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克努曾蒸发源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细长平面蒸发源
相当于热丝,由许多小平面蒸发源构成
由dS蒸发到dσ上的质量
x=0,正下方膜厚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环状平面蒸发源
为了在宽广面积上得到较好的膜厚
均匀性可以采用环状蒸发源。

实际
蒸发中,当基板处于旋转状态。

d S
相当于小平面源
1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环状平面蒸发源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实际蒸发源的发射特点
(1)点源:电子束蒸发源
(2)小平面蒸发源:蒸发舟,不浸润
(3)平面蒸发源;克努曾槽(λ>>2r),坩埚(4)柱状蒸发源:螺旋丝状蒸发源
(5)磁控靶源:可视为大面积(平面或柱面)蒸发源。

如何提高膜厚的均匀性?
1) 采用若干分离的小面积
蒸发源,最佳的数量,合
理的布局和蒸发速;
如何提高膜厚的均匀性?
如何提高膜厚的均匀性?
2)使基片平面旋转
旋转方式:
(a) 基片在圆顶上,绕轴旋转;
(b) 基片在鼓面上,源位于中
轴线,鼓面绕中轴线旋转;
(c) 行星式旋转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蒸发源与基板的相对位置配置
蒸发源放在球心,基板放在球面上,
可得到均匀薄膜。

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蒸发源与基板的相对位置配置
蒸发源、基板放在同一球面上,
可得到均匀薄膜。

蒸发源的类型
最常用的加热方式:(1)电阻法
(2)电子束法(3)高频感应(4)激光
电阻蒸发源
蒸发源材料的要求
(1) 熔点要高,熔点要高于被蒸发物质的蒸发温度
(多在1000~2000℃);
(2) 饱和蒸气压低,减少蒸发源材料蒸气的污染。

(4) 耐热性好。

(3) 化学性能稳定,不与镀料反应。

(5) 经济耐用。

电阻蒸发源
电阻蒸发源蒸发源材料的选择
高温下,蒸发源材料与蒸镀材料之间会产生反应和扩散→形成
化合物和合金,特别是低共熔点合金,影响大;
钽和金,铝、铁、镍、钴与钨、钼、钽等蒸发源材料形成合金→低共熔合金熔点显著下降→蒸发源烧断;
B2O3与W、Mo、Ta反应;
W与水汽或氧→挥发性氧化物WO、WO2或WO3;
Mo与水汽或氧→挥发性MoO3;
作为改进方法可采用:氮化硼(BN50%-TiB250%)导电陶瓷坩锅、氧化锆(ZrO2)、氧化钍(ThO2)、氧化铍(BeO)、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坩锅以及石墨坩锅。

电阻蒸发源
镀料与蒸发源的浸润性
镀料熔化后,若有沿蒸发源扩展的倾向时,两者是浸润的。

反之,是不浸润的。

浸润时,为面蒸发源,蒸发状态稳定。

不侵润时,为点蒸发源,若用丝式蒸发源时镀料易脱落。

电阻蒸发源各种形状的电阻蒸发源
(1)丝式
●a)、b)要求浸润性,镀料为丝
状。

但浸润好意味着有轻微合
金化,只能用1次。

●c)不要求浸润性,镀料可丝状、
块状
●蒸发加热丝的直径:0.5-
1mm,特殊1.5mm, 多股丝
电阻蒸发源
各种形状的电阻蒸发源
●用金属箔制成,箔厚0.05-0.15 mm ,可蒸发块状、丝状、粉状镀料;
●注意避免局部过热,发生飞溅
(2)蒸发舟
电阻蒸发源各种形状的电阻蒸发源
(3)外热坩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