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02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
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
pct水平的升高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
pct的结构、来源及产生
pct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calc-i基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同一基因。
它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3。
它可被特殊的蛋白酶分解成3部分,羧基末端21个氨基酸多肽的抗钙素,位于中央的33个氨基酸多肽的非成熟降钙素和1个氨基末端的57个氮基酸多肽的氨基降钙素。
正常情况下pct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在人体中水平极低(健康成人10~50μg/l),pct的半寿期为25~30小时,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败血症时pct产生的确切部还不能确定。
研究发现,在人类白细胞中可鉴别出有pct样的活性,并在模拟败血症的实验条件下检测到pct mrna[1]。
有研究者给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注射后1~3小时患者出现发热、肌痛和寒战等全身症状。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分别在注射后1.5和3.0小时达峰值,pct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达到峰值后不久开始
升高,注射后4小时被检测到并快速升高,6小时达到峰值,8~24小时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人体肝脏组织与tnf-α、il-6共同孵育下,可检测到高水平pct。
表明除lps外,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亦可引起pct增加,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在诱导相应细胞分泌pct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pct的病理生理作用
正常机体循环中pct浓度很低甚至测不到,通常<0.5μg/l,而严重细菌感染及脓毒症时pct水平可升至1000μg/l。
pct唯一可以确定的生理作用是作为降钙素的前体,降钙素的生理作用有:①对骨的作用:降钙素可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增生;②对肾的作用:降钙素对成人或成年动物可抑制肾近端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尿钙磷排出增加,血钙磷直降低,但幼年动物和骨转换增高的情况下,降钙素可减少尿钙的排出;③对小肠的作用:小剂量降钙素抑制肠钙的吸收,大剂量降钙素可促进肠钙的吸收;④止痛作用;⑤此外降钙素还有神经递质的作用[3]。
大部分学者认为pct可导致脏器的炎性损伤。
在脓毒症动物模型中观测到il-1和tnf-α可诱导pct产生,但pct并不能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证明pct可能是一种次级炎性因子,它本身不能启动脓毒症反应,但可放大并加重脓毒症病理过程。
因pct的升高受到细胞因子的诱导,并可作为一种继发介质对感染的炎性反应具有放大效应[3,4]。
pct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虽然目前通过大量动物和临床研究表明pct可以作为诊断脓毒症的标志物,并用血浆中pct的浓度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但它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所扮演的角色还不清楚。
nylen 等报道将人pct原注入脓毒症仓鼠体内可增加脓毒症仓鼠的死亡率,而pct对正常仓鼠无此作用。
还发现使用降钙素抗原血清可以改善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存活率[3,5]。
脓毒症时pct的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
最近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和配体家族的研究发现它们对破骨细胞的鉴别及正常的骨质重塑可能有重要的作用,脓毒症时细胞因子可能促进骨质溶解,垂体-肾上腺轴也被激活,此时可能存在保护机制,但更多的则是对骨的破坏。
降钙素原的生物活性虽然不如降钙素,但它可能通过降钙素受体识别、结合或激活受体后部分作用于破骨细胞系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的吸收[6~8]。
在对342例各种感染的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中发现,若以血清pcti>0.5g/l为阳性阈值,则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0.2%,认为血清pct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提出可根据血清pct水平选择使用抗生素[8~10]。
血清pct同时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转归和预后。
讨论
许多甲状腺以外疾病被发现循环降钙素原浓度升高,尤其是细菌、寄生虫、真菌感染时升高幅度更明显,因此降钙素原可用于鉴
别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其浓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许多实验把降钙素原与其他炎性标志物作比较,发现降钙素原在鉴别正常、感染与全身炎性反应时各组间无交叉,故降钙素原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用于鉴别诊断脓毒症及判断其严重程度和预后。
目前有关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时的细菌来源以及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尚
未确定,还有待于大量动物及临床实验去证实。
参考文献
1 gilbert dn.procalcitonin as a biomarker i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clin infect dis,2011,52(suppl
4):s346-350.
2 俞娅芬,陈德昌,宋秀琴.早期诊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研
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7,2(27):154-156.
3 kenneth l.becker,richard snider and eric
s.nylen,procalcitonin in sepsis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a harmful biomarker and a therapeutic target[j].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0,159:253-264.
4 briel m,schuetz p,müller b,et al.procalcitonin-guided antibiotic use vs a standard approach for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arch int med,2008,168:2000-2007.
5 castelli gp,pognani c,cita m,et al.procalcitonin as a prognostic and diagnostic tool for septic complications after major trauma[j].crit care med,2009(37):1845-1849.
6 el karim ia,linden gj,orr df.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europeptides against a range of microorganisms from skin,oral,respiratory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ites[j].j neuroimmunol,2008(20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