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市场课程论文

国际金融市场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对照分析院别:班级:姓名:学号:手机号码:课程:国际金融市场指导教师:日期:成绩:一、交易机制规定的对照:二、行情对照在这里,我分别选择了中国和美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上证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做对照,因为两者所发布的行情与股市行情的变化基本同步,能够真实的反映出股市的行情。

道琼斯指数:图1道琼斯指数即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使用最广的股价指数。

当它首次被公布时,指数是40.94点。

它被当作平均指数来计算,首先加上所有成份股的价格,再除以股票的数目。

1916年,道琼工业指数中的股票数目增加到20种,最后在1928年增加到30种。

到了1972年11月14日,平均指数首次超过1000点(1003.16点)。

因美国次级房贷等影响,2007年11月开始下跌,到2008年10月6日,再次跌破10000点。

道琼工业指数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发生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当时平均指数下跌了22.6%。

但随后因为连串因应次级房贷的财经政策推陈出新,在2008年10月13日又创下单日最大涨点记录。

2011年8月4日,受美国债务危机预期影响,到纽约股市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跌512.76点,收于11383.68点,跌幅为4.31%。

图1所示为道琼斯指数2007年到2012年内的行情,截止如今(2012-12-26 04:46:06)道琼斯指数已经上升到13139.08点。

上证指数:图2上证指数即上海证券综合指数,1990年12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始发布。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综合。

上证综指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总体走势。

2008年1月28、29、30日,该指数连创6124.04以来的新低。

2012年8月24日,沪指早盘低开低走,午后继续震荡下行,沪指失守2100点关口。

2012年9月26日,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尾盘创出2009年2月3日以来的新低——1999.48点,跌破2000点,但是,沪深300指数并未创出近日调整新低,收盘报收于2184点,下跌1.15%,而主力合约IF1210合约也报收于2200.2点,下跌0.99%。

图2所示为上证指数2007年到2012年内的行情,截止如今(2012-12-26 15:03:09)上证指数为2219.13点。

六年年来上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的比较(从2007年1月起,到2012-年12月18日止):六年内上证指数最高点为6124.04点,最低点为1664.93点,12月26日收盘为2219.13点,以最低点1664.93点为标准,2219.13点是上升了33.29%;以最高点6214.04点为标准,2219.13点还相差64.29%。

六年内道琼斯指数最高点为14198.10点,最低点6470.11点,12月26日收盘为13139.08点,以最低点6470.11点为标准,13139.08点是上升了103.07%;以最高点14198.10点为标准,13139.08点还相差7.46%。

图三图三所示是2007年到2012年六年内上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的走势叠加对比图。

通过以上图表观察和数据计算可以得出,目前中国的上证指数点距离历史最低点比距离最高点相近;而如今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却远远的超过历史最低点,距离历史最高点距离较小。

这说明在美国上市的大部分股票的价格在积极的上涨,买方力量持续增强,而中国上市的大多数股票的价格在下跌,买方力量持续减弱,有回到最低点的趋势。

有人对比了上证指数从2007年6000多点开始的行情走势,与1929年美国道琼斯指数的走势,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涨跌幅度有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道琼斯指数随后开始了持续数年的大涨行情。

当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基本面,不同的经济政策,不同的时代,特别是二者的时间周期相差很大。

三、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差异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GDP来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口径,2011年美国GDP为15.09万亿美元,中国GDP为7.30万亿美元,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2。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股市,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股市。

从国内市场股票总市值来看,2012年5月底,美国国内市场股票总市值为16.68万亿美元(不包括场外市场),而中国大陆境内市场股票总市值为3.76万亿美元,尚不及美国的1/4。

市场规模差异:市场主导型与银行主导型2011年底,美国证券化率(股市总市值/GDP)为110.5%,而中国的证券化率仅为51.5%。

两国证券化率指标的巨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两国金融体系结构不同。

美国是证券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而中国则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美国的企业融资主要依靠证券市场,而中国的企业融资则主要依赖银行信贷。

因此,美国的银行业总资产只有11万亿美元略多,而中国的银行业总资产却已突破110万亿人民币,世界第一。

进一步地,股市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而银行业则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当然,由于中国的所有大银行全面上市,也使得中国股市成为了经济的晴雨表。

在证券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规模庞大,资本市场较为发达。

相反,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中,银行业规模十分庞大,而直接融资则相对低能、落后。

相比下之,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主要风险在于金融产品的衍生化(证券化)、杠杆化;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主要缺陷,则是银行放贷压力过大、银行风险过于集中,资本市场比较薄弱。

近五年来,中国有意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以克制并平衡银行规模的无度扩张,股市与债市的不断扩容,使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方面,中国银行业的规模扩张已走向极致,累积风险不断增大,而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不健全、不完善,尤其是公司债市场规模狭小,场外市场形同虚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残缺不全。

市场结构差异:机构市与散户市众所周知,以美国市场为代表的西方成熟股市,其牛熊交替的运行格局一般表现为“慢牛短熊”,而中国股市则相反地表现为“快牛慢熊”。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场投资者结构存在重大差别。

比方,美国股市就是典型的“机构市”,因为它拥有世界最大的共同基金群体,截止2011年6月30日,美国拥有8000多只共同基金,其净资产高达12.22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内市场股票总市值的73%,这是美国股市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群体之一。

与此同时,美国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即我们常说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截止2011年6月30日,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高达18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国内市场股票总市值,这同样也是美国股市的最重要机构投资者群体之一。

在此,特别说明:美国社保基金总储备仅为2.6万亿美元,而且社保基金自设立以来一直不允许入市。

正因如此,美国的共同基金与私人养老金共同构成了美国资本市场最坚实有力的两大类机构投资者,它们是美国资本市场(包括股市)的中流砥柱和重要支撑。

相比之下,中国股市则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

据证监会统计,据统计,2011年,在整个A股市场,自然人的交易量占85%以上,而且散户在新股认购中占发行股数的70%左右,在上市首日的交易账户中更是占据99.8%的比例。

“散户市”存在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力量的薄弱。

作为机构投资者,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及养老金储备规模都很小。

截止2010年底,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虽然也有1000余只,但净资产仅为2.33万亿元人民币,全国社保基金及地方社保基金余额仅为2.4万亿元人民币,二者规模均不及中国股市总市值的1/10。

力量如此单薄的机构投资者,很难成为股市的精神支柱,相反,在散户市的大格局中,这些机构投资者最终也沦为了“大散户”,除了追涨杀跌,就是疯狂短炒,无法成为价值投资与组合投资的表率,相反,它们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式的“快牛慢熊”。

市场功能导向:高科技、高端服务业与千年烧酒美国股市既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因为美国股市的上市公司的行业代表性及先进性,足以代表全世界。

拥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美国股市,培育出了世界一流品牌的跨国公司,它们占据了世界高科技的前沿和顶端,其中,包含了世界500强中的近200家企业,这些都是美国股市的代表或精英。

在中国,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还有些名不符实,因为中国股市尚未形成真正具有一流品牌价值效应的上市公司群体,它们还不足以代表中国经济的实力与发展方向。

相比之下,百年花旗及IBM之流的跨国公司,是纽约证交所(NYSE)的方向及象征;世界的微软、因特尔及苹果,则是NASDAQ前进的方向与动力。

然而,在中国,只有千年烧酒——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才是中国股市的标杆和旗帜。

在中国式的“慢熊”中,唯一不倒的板块是“白酒股”,它们的股价甚至还创下了历史新高,A股市场股价过百元的股票只有两只,而且它们都是白酒股。

美国的微软、因特尔、苹果、IBM的成果属于世界人民,它们占领了全世界每个角落。

我们的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则是属于中国专有的国粹,它们占领了有权有势国人的味口和肠胃。

千年烧酒代表中国股市的自身实力,而高科技、高端服务业则代表了美国股市的世界实力。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中美经济实力的差别,大概就源于此。

其实,除了绝对垄断行业,任何行业暴利都是不可持续的。

因为暴利引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能大扩张,产量大跃进。

廉价成本的烧酒行业正是如此。

工业化产能过剩已演化成绝对过剩:2007年是钢铁产业的拐点,至今要死不活。

2010年是汽车产业的拐点,已进入零增长,或将进入负利润;2011年是银行业的拐点,银行暴利随GDP增速放缓及利差收窄而就此终结。

2012年将是烧酒行业的拐点,今年是白酒酿造业的最后晚餐。

产能过剩与资本过剩,双双困扰中国。

这是世纪难题。

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包括民族企业走出去,都已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股民历来不喜欢大盘股,却偏好炒小、炒新、炒差,这是“快牛”心态的最直接体现。

如果有一天,中国投资者开始转向偏好大盘蓝筹股,那么,中国式“快牛慢熊”转向西方式“慢牛短熊”,也就大有希望,市场成熟之说也就指日可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