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已经渐渐的成为了中国的标志之一,但是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处于较为低端的地步,制造业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一些高端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中,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同时与国外的制造业进行一下对比。

(一)中国制造业发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人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非常的低廉,从而导致了制造成本的低廉,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资本占劳动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2005年大陆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22%,2010年,大陆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是8.62美元,而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所以制造业的高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劳动力价格的低廉。

再者在某些资源方面如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汽,渔业等资源都相当丰富,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的利用率与开采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很多的外资企业看准了这一点,将加工厂设立在中国既方便获取资源,同时又能便于在中国销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上述讲到的两点是属于内部的原因,同时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相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制造业的利润较低,同时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发达国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污染的产业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销售市场,同时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所以许多的发达国家的海外工厂就直接选址在中国,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迅速的发展,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越做越好,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快速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使得中国一度被外界称为“世界工厂”。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综合成本较低,能够迅速的占领市场,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一跃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有人还在美国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得出的结论,如果美国人离开中国制造的产品,那么他们的生活成本就会提高很多,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中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二)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指出的是中国制造业最为发达的是在2008年左右,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全世界的地位有所下降,所以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存在着很多且比较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因为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GDP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也加入到了制造竞争的战局中,这些国家同中国一样最大的优势就是低廉的劳动力,这对中国一些依靠低成本换取大量订单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在这些东南亚国家纷纷打价格战的时候,中国的制造成本却在一步步的上升,从网上的资料来看,最近几年,制造业平均工资年均上涨14%,2006年以后出现加速上涨态势,超过了总体平均工资涨幅。

2002-2011年间,制造业年平均工资由11001元上涨到36665元,增长了3.3倍。

各地最低工资水平和农民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10年、2011年农民工工资涨幅更是高达19.3%和21.2%。

还有这几年中国土地的价格上涨的尤为猛烈,工厂想要扩大规模的代价非常高,成本本来就是中国制造最大的优势,而现在这一优势也正在一点点减少,再加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虎视眈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不乐观。

还有一点,近几年欧洲国家经历过金融危机以后,国家经济出现很大程度的下降,因此他们也意识到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制造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开始大力扶持本土的制造业,而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贸易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所以他们开始有意无意的针对中国,有一个调查显示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摩擦都针对中国,这就使得中国制造出来的东西出口变得异常的困难,在一些别的国家的本土企业也将中国企业称为掠夺性的企业,中国在他国的商品城也多次遭到焚毁,等等的这些事情都在不断的上演着,这对中国的制造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除了外患中国的制造业还有许多的内忧,目前的制造业还是主要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自身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很大的提升,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虽号称“制造业大国”,实际上相当于世界的加工厂,举个例子,东莞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只有1美元,而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销售价格有10美元,生产企业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再比如非常有名的富士康集团,一部iphone6可以卖到5000人民币但是富士康从中赚取的利润仅仅只有25元,这是因为苹果的发明专利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苹果公司手中,所以说中国的制造业制造的产品附加值非常的低,就算生产再多也没有用。

还有就是除了成本,资源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的制造业目前绝大多数承接的都是价值链低端的生产加工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资源,在经历了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之后,资源被大量的消耗和使用,这种长期快速粗放型发展,是以日益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而这种代价使得中国已经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危机,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有严重影响的,所以政府绝对不会放任这些企业肆意妄为,而有了政府的限制,这些以资源为筹码的企业的制造能力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下降,竞争力也就下降了。

因为最近几年的经济不景气所以制造业的需求量也大幅下降,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也是很大的。

所以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实在不少,绝对不能因为取得的一点成就忽略自身存在的缺点。

(三)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首先我们从总量上来看,近几年我们的制造业生产和出口有较快增长,据资料显示我国制造业产值为3555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的6.3%,位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排名世界第4位;制造业出口额1677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4%,位居世界第7位。

虽然我们在总量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甚至还领先于一些发达国家,但另一个数据却需要我们好好反省,数据显示在世界100种著名品牌中,美、日、德占据了三分之二,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遍布全球,但知名品牌凤毛麟角,几乎是空白的。

其次就是在制造业的技术上面,在这一方面上我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先从基础设备上来说,在机械制造业中,机床、刀具、夹具等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工的水平,而我国却又恰恰缺少这些精密设备的制造技术,反观美国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他们对于这些高端精密设备的享有垄断的先进技术优势,形成了独、特、高的产品,占领了世界市场的制高点,这些先进的制造设备是他们的制造业不断的进步的保障,所以我国如果需要这些高端的设备只能是从这些国家去引进,有调查显示我们目前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使用一些较落后的制造工艺与技术装备进行生产,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数控机床、精密设备不足5%,配有国产数控系统的中档数控机床不超过25%,高档数控机床的90%以上依赖进口;在大型成套装备技术方面严重落后,而且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大多依赖进口。

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产品占有我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等等。

这些从根本上限制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制造工艺也是制造业很重要的一环,制造工艺直接决定了生产出来产品的好坏,而现在中国的制造业给人留下的影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他们都会广泛的采用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等高精制造工艺,反观中国大部分的企业还在采用传统的加工方式,没有引进或自己创新一些先进的制造技术,两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前面所讲到的两点,最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制造业的高端人才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明显,其实前面所讲到的两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因为这个而造成的。

首先在前面高速发展的几年,中国的制造业大量的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但这样一来国内公司的市场就被跨国公司和国外的公司大量抢占,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事情大大减缓了国内公司的发展,但同时这些核心的技术又牢牢掌握在外国公司的手中,我们一边要付出高昂的专利费,一边用低廉的劳动力制造外国品牌的产品,而这些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在技术上过于依赖国外进口,而那些工业发达国家呢,则是完全不同,有资料显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约为5%左右,一般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也在30%以下。

并且我国的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 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 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

这对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很不利,同时由这一点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另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制造业高端人才的缺失,就是因为高端人才的缺失才会导致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此低下,虽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规模大、科技人力投入增长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人力投入强度不高,科技人才队伍质量不高,严重缺乏创新型人才。

但是有资料显示芬兰、美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的每万名劳动力中的研发人员的比例仍然是中国的8倍、5倍、6倍、3倍和4倍。

在我国研发人员的人均研发经费,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是我国的5 倍以上,这样的差距的确显得有些刺眼,但这就是真的存在的,我们必须要正视,这是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很强大,但其实我们就是替人打工意义上的制造大国。

另外,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上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很少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未能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系统不完善,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低下。

有些家族性质的企业,管理就相当于摆设,有与没有是没有一个样都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有时候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很大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不好的管理也会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在这一点上也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四)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的对策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要解决的就是创新的问题,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想要创新,企业首先要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不要过于依赖技术的进口,要勇于自己创新,虽然前期投入较多,但是一旦有新的技术出现对企业的好处是巨大的,不仅能够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同时能够很好的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要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企业还有政府也需要作出改变,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给予他们政策与资源上的支持,鼓励他们进行创新,让他们更好的发展下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