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人体工程学基础

第二章 人体工程学基础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5)视敏度 ——是眼睛对某波长的光的敏感程度。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的规定,最高视敏度为1,其他各波长的相对视敏度,称为比视敏 度。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锥状体和棒状体对不同光波有不同的感受性。 ——在明亮处,眼睛对波长555毫微米的黄绿色具有最高的感受性; 棒状体对波长510毫微米的绿色光敏感度最高,而对650毫微米的 以上的红光则没有感觉。 ——在室内设计时,充分考虑人的眼睛在不同的时间段对色彩和光 线的敏感程度。
知觉及特征
视错觉、听错觉。。。 错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产生错觉的原因: 引起错觉的原因大致可分为物理错觉、 生理错觉、心理错觉和社会认知错觉。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一、人体视觉特征 1、视觉过程
(1)可见光:380~780nm光波。 (2)视锥细胞(锥体)、视杆细胞(棒体)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3、视觉特征 (1)明适应和暗适应 ——人的视网膜包含两种感光器,同明视有关的锥 体细胞和同暗视有关的棒体细胞。 ——在做室内外设计时注意明暗环境的调节。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3、视觉特征 (2)视觉的运动规律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3、视觉特征 (4)视觉后像 也称视觉残留。指眼睛在经过强光刺激后,会 有影像残留于视网膜的现象。 分为积极残像和消极残像。 (5)视觉损伤 (7)向光性 指的是人在环境中,首先会注意相对光亮强的物体。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3、视觉特征 (6)视错觉 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及物体运动错觉。
2.2.3
视 觉
二、色彩的心理效应 1、色觉 ——其生理基础是光对视网膜的颜色区的刺激作用。 ——人的眼睛能辨别10万种不同的颜色。 ——在正常视觉中,中央视区主要是由锥体细胞起作用,锥 体细胞是颜色视觉的器官;边缘视觉主要由棒体细胞起作用, 棒体细胞只能分辨明度。视网膜边缘是全色盲。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2、色彩的心理效应 (1)直接性心理效应
(2)间接心理效应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3、色彩的物理感觉 (1)冷暖感 (2)轻重感 (3)距离感 (4)软硬感 (5)诱目性
三、环境色彩学
三、环境色彩学
三、环境色彩学
三、环境色彩学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第二章
2.1 2.2 2.3 2.4 2.5 2.6
人体工程学基础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人的感觉与知觉 人体神经系统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人体运动系统和人体力学 人体活动
2.1 要点: 构造尺寸、功能尺寸、百分位、心理修正值
思考题: 1、在使用功能尺寸时应注意哪些特点? 2、百分位的使用原则 3、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原则 4、理解室内常用人体尺寸的特征 5、产品功能尺寸的确定有什么特点?
关于人体测量数据
人体数据是建筑结构和家具设计的重要基本资料之一。 各种机械、设备、环境设施、家具尺度、室内活动空间等都 必须根据人体数据进行设计。 如:桌椅、门、过道的尺寸
2.1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2.1.1 测量概念和测量方法 2.1.2 人体测量尺寸的分类
人体尺寸的测量可分为两类,即构造尺 寸和功能尺寸。 〈1〉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 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 可以测量许多不同的标准状态和不同部位。 如手臂长度、腿长度、座高等。它对与人 体直接关系密切的物体有较大关系,如家 具、服装和手动工具等。主要为人体各种 装具设备提供数据。
〈3〉年龄差异
2.1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2.1.4 人体尺寸的差异
〈5〉职业差异
〈6〉居住环境差异 〈7〉残疾人……
2.1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2.1.5 百分位的概念及适应域
1、百分位的概念 ——指的是等于和小于某一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数的百分比。 以身高为例: 第5百分位的尺寸表示有5%的人身高等于或小于这个尺寸。换句 话说就是有95%的人身高高于这个尺寸。 第95百分位则表示有95%的人等于或小于这个尺寸,5%的人具有 更高的身高。 第50百分位为中点,表示把一组数平分成两组,较大的50%较小 的50%。第50百分位的数值可以说接近平均值,但决不能理解为 有“平均人”这样的尺寸。
3、视觉特征 (3)眩光 ——眼睛遇到过强的光,整个视野会感到刺激,使 眼睛不能完全发挥机能,叫做眩光。 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光幕眩光、亮度对比形成的 眩光和明适应不足形成的眩光。
如何消除直射眩光和反射眩光?
(1)直射眩光 不影响光源总的发光量的前提下,降低光源 的亮度,使光线刺激程度减弱; 移动光源 隐蔽光源 (2)反射眩光 调整灯具的位置 调整工作面的角度 降低工作面的光听觉 (2)色彩与味觉 (3)色彩与嗅觉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5、色彩的情感与其象征性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4
听 觉
一、声音与听觉特征
• 声源 ——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任何一个发声体,都可称为 “声源”。 ——人的嘴、动物的发声器官、家用电器、车、车间的机 器、 大海、运动场的欢呼声、电梯、风扇、空调。。。。。。 • 可听声——频率范围20~20000Hz。 • 小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不易引起人的听觉。 • 从20000Hz一直延伸到“无穷大”的范围,称为超声, 人不能用听觉器官直接去感受。
长度错觉
• 分割视错觉 、对比视错觉
变形视错觉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4、图形认知 (1)图形与背景 在感知过程中,有选择地接受一部分刺激,使之得到清晰 完整的知觉,是知觉的选择性。习惯上把选择出来的部分叫图 形或图,是知觉对象;未选择的部分叫背景,也叫‘‘地“。 知觉的选择性能使知觉对象以图的形态突出出来,而其他部分 则以‘‘地’’的形态而退让下去。成为知觉的对象,地成为 背景。
2、适应域
3、注意事项:
(平均值的概念)
——人体测量的每个百分位数值,只表示具备某一项人体尺寸的 人数比例;
——绝对不存在各项人体尺寸同时处于同一百分位的“平均人”。
4、设计中的常用百分位:
——最常用的是5%、50%、95%,使用哪个百分位要根据具体的 情况而定。 ——任意一组特定对象的人体尺寸分布均符合分布规律,即大部 分属于中间值,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过大或过小的值,分布在两端。 ——设计上要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不太可能,也没必要,但必须满 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 知觉的选择性与很多因素有关,从客观来 看,有刺激的变化、对比、运动、大小、 强弱等,从主观来看,有知觉者的兴趣、 习惯、经验等都能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2)易形成图形的条件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3)图形的建立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1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2.1.1 测量概念和测量方法 2.1.2 人体测量尺寸的分类
〈2〉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 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所 能达到的空间范围。它是动态的人体状 态下测得。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 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 尺寸。它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 位置的问题很有用。 动态人体尺寸测量的特点:
5、百分位的应用
“够得着的距离,容得下的空间。”
百分位原则: (最大最小准则、平均准则、可调准则)
1、够得着的距离,常用5%——设计坐着或站着的功能高度; 2、容得下的距离,常用95%——设计通行间距; 3、取最佳范围,一般选用50%——门铃、把手、电灯开关的高度、厨房设备 高度等。 4、特殊情况下,可扩大到1%和99%。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1 感觉及特征 1、感觉的定义
感觉的形成——来自体内外的环境刺激通过眼、耳、皮肤 等感觉器官产生信号脉冲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中枢而 产生意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
2.2.1 感觉及特征
2、感觉的特性
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由于感觉器官不断接受同一种刺激而产生的。 暗适应、明适应、温觉适应等 感觉疲劳——当同一种刺激物的刺激时间过长时,由于生理原因,感觉 适应变成感觉疲劳。 “久闻不知其香”、“熟视无睹”等 感觉对比——当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刺激特的刺激时会产生比较。 感觉补偿——当某种感觉丧失后,其他感觉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偿。 盲人的听觉和触觉会很发达。为残疾人的室内外环境的无 障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官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之间的 相互影响。 余觉——刺激消失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内。
2.2 人的感觉与知觉 2.2.3 视 觉
2、视觉功能
(1)视角 a=2arctan D/2L (2)视力 ——是眼睛对物体形态的分辨能力。 视力与人的视觉生理有着密切关系。 ——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 ——视力与亮度关系密切。 (3)视距 ——视距范围380~760mm, 560mm最适宜。 ——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不宜 超过45度,上下不宜超过30度。
2.1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2.1.3 人体测量中的主要概念和统计参数
〈1〉总体 〈2〉样本 〈3〉均值 〈4〉标准差
2.1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2.1.4 人体尺寸的差异
〈1〉种族差异
〈2〉时代差异
2.1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2.1.4 人体尺寸的差异
〈3〉年龄差异
2.1
人体测量基本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