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姓

梁姓

梁一、姓氏源流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

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

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

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

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

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

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

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

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

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

另外还有以封邑名作姓氏的一支梁氏。

春秋时期,晋国有解梁城、高粱、曲梁等地。

晋惠公用五个城贿赂秦国,其中就有解梁城。

被封在解梁、高粱、曲梁等地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梁”作为自己的姓氏。

到了北魏时,少数民族代兆的拨列兰氏也改姓梁,于是梁姓的家族又多了一支。

二、迁徙分布根据《梁氏族谱》记载,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

梁鳝是康伯的九世孙,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属山东),其子梁聪又迁到郓州(今约山东沂水县附近)。

西汉平帝末年,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大约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还有一支移居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

东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氏居民。

西晋时,有梁芬,其女为晋怀帝后,因晋室离乱,举族跟随晋室渡江,子孙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西)等地间繁衍。

梁芬之孙梁遐,在东晋做官,因为桓玄纂位,被迫跟随随晋安帝逃到福建洛阳县三山里,后来在此定居,就成为了梁氏入闽的始祖。

唐代以前,梁氏的居住地又扩展到今天河北、青海、四川、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

世居陆浑的梁肃,在安史叛军入洛阳后,”窜身东下,旅于吴越”。

梁遐的21世孙梁颀,在唐代移居泉州惠安县黄淡村;25世孙梁熙嘏,在北宋时迁入广东顺德石蜡,其4世孙梁孟坚又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

在此之后,这一支梁氏开始在闽粤发展繁衍。

到了清康熙末年,有部分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开基立业。

一、郡望堂号1.堂号梁氏的堂号主要有两个,”仪国堂”和”保善堂”。

宋时右丞相梁克家,风度修整,原则性强,虽近亲、权、幸(权是大官,幸是宠官),也按原则办事,好人赖以保全。

被封为仪国公。

另还有”安定”堂号。

2.郡望主要有安定郡、扶风郡、天水郡、河南郡等。

安定郡是西汉元鼎三年设置的,相当于今天的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

东汉移至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东晋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一带)。

这支梁氏,其开基始祖是春秋时晋国大夫梁益耳。

汉武帝时的太初元年,设置右扶风,是三辅之一。

三国魏时改名置郡,相当于今天的陕西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一带地区。

这支梁氏,出自汉时安定梁氏的分支。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通渭、静宁、泰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

这支梁氏,出自氏族梁氏。

河南郡,是汉高帝改秦三川郡而设置的,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贾鲁和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市。

这支梁氏,多出自于匈奴族梁氏。

三、家乘谱牒四、历史名人梁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世人熟悉的成语”举案齐眉”的故事就是东汉时期的梁鸿与妻子孟光所传流下来的。

梁鸿家境贫寒而博学多才。

因为其诗作讽刺了官府的腐败、奢靡而遭受达官贵人的迫害,后来不幸病死。

据载,每天归家,其妻孟光”为具食,举案齐眉”,以示敬爱。

梁姓最显赫的家族是东汉时以梁竦为首的安定乌氏梁氏。

章帝的时候,梁竦有两女,都被封为贵人。

小贵人生和帝。

后来和帝即位。

其孙是梁商,顺帝时任大将军,总管朝政,死后由子梁冀继位。

梁冀的妹妹梁纳为顺帝皇后,称梁太后,另一个妹妹是桓帝皇后。

梁氏一门前后七个侯,三个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可谓满门显贵。

东汉时有隐士梁鸿;大书法家梁鹄,他的作品受到曹操的喜爱,并且写诗加以称赞。

赵时有戌卒起义领袖梁犊;唐代有天文仪器制造家、画家梁令瓒,文学家梁肃;北宋有权知开封府的梁颢,官至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南宋有女将梁红玉,抗金义军首领梁兴,画家梁楷;明代有戏曲家梁辰鱼;明末清初有建筑工匠梁九;清代有江南提督梁化凤,诗人梁佩兰,东阁大学士掌翰林院学士梁诗正,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梁国治,书法家梁章钜、梁延楠;近现代有曾于1921年出任国务总理的梁士诒;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变法倡导者梁启超;森林学家梁希;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

当代,有美国华人银行家梁淑仪。

另外,值得一提的梁氏子孙是妇孺皆知的晋朝人梁山伯。

他和祝英台的千古爱情绝唱,使千万人为之感动。

梁姓族谱资料1梁9074【全国】梁氏世谱三十二篇(民国)梁焕奎编纂民国四年(1915)梁氏五橘堂刻本二册北图(二部)注:散居河南汝阳、江苏江宁、广西临桂、湖南湘潭等地。

9075【河北正定】梁氏族谱(明)梁桥编清康熙十九年(168D)刊本四册中央民院9076【江苏赣榆】梁氏族谱不分卷务本堂钞本三册江苏赣榆县档9077【江苏江都】维扬江都梁氏第八次统修族谱十八卷(清)耿荣安梁体和编修清光绪三十年(1904)三箴堂活字本十八册北图注:封面、书口题《梁氏宗谱》。

9078【江苏江都】梁氏支谱一卷(民国)梁瀚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排印本一册吉林大学9079【浙江鄞县】甬上梁氏谱稿十卷(民国)梁秉年梁锡赞纂修民国九年(1920)稿本一册天一阁9080【浙江鄞县】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初修民国十一年(1922)排印本吉林大学美国9081【浙江鄞县】清源梁氏宗谱四卷民国三十六年(1947)追远堂木活字本二册天一阁9082【浙江奉化】梁家墩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朱绍莱纂修民国五年(1916)追远堂木活字本一册天一阁9083【浙江黄岩】霓岙山东梁氏宗谱□□卷(民国)陶梦松纂民国二年(1913)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卷1、2)9084【安徽桐城】梁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三卷(民国)梁星五梁耀祖等编民国十三年(1924)大景堂木刻本安徽图(存卷1)9085【福建泉州】诗山凤坡梁氏宗谱十三卷(清)梁成凤等修清光绪十年(1884)刊本一册台湾9086【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卷(清)梁以松梁以柏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豫章集贤堂木刻本福建师大注:梁胜铭等创修於清同治七年。

9087【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二卷(民国)梁让德梁清祥三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浦城陈锦春印刷局石印本福建师大9088【河南登封】梁氏家谱不分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梁氏木刻本河南图9089【河南】鄢陵梁氏家乘四卷(清)梁瀚修民国三年(1914)石印本河南大学9090【湖北新洲】梁氏宗谱八卷(民国)梁耀云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湖北新洲县新集乡李塆村9091【湖南】梁李族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梁树荣梁炜纂修民国十二年(1923)五经堂木刻本七册河北大学注:该族散居耒阳、常宁等地。

谱创修於明万历间,此为七修。

9092【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清同治间钞本五册日本美国注:记事增至清光绪间。

9093【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清安定堂钞本四册中山大学9094【湖南长沙】梁氏族谱九卷首一卷(清)梁昌复等修清光绪十五年(1889)梁氏安定堂木活宇本六册南京大学9095【湖南长沙】梁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梁运熙梁连丁纂清宣统三年(1911)安定堂木刻本十二册河北大学9096【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庶梁启隽纂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本仁堂刻本十四册广东中山图注:封签作《乌石梁氏五修族谱》。

谱首修於明万历十八年。

9097【湖南会同】梁氏七修合谱二十四卷(民国)梁锡源编修民国十九年(1920)安定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9098【广东】粤东梁氏源流钞本一册首图9099【广东】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九年(1920)广州正文堂刻本一册广东中山图注:版心、扉页作《千乘侯祠全书》。

9100【广东】番禺黄埔梁氏家谱十卷(清)梁寿曾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十册美国9101【广东南雄】梁氏族谱一卷刊本广东恩平县档9102【广东佛山】梁氏家谱一卷(清)梁礼昭订清光绪十一年(1885)写本广东佛山市博9103【广东中山】大榄梁氏族谱三卷(民国)梁卓勋编民国十四年(1925)中山聚文印务局铅印本三册广东中山图9104【广东南海】梁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清)梁九图纂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四册广东中山图广东佛山市博9105【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清)梁颖龢总纂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七册广东中山图9106【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民国)梁乐章总纂民国十三年(1924)广州东华印务局铅印本广东中山图日本美国9107【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清)张彬文张秀之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四册日本9108【广东】南海芦排梁氏家谱四卷(清)梁纶修清宣统三年(1911)广州金璧斋刻本四册科图广东中山图中山大学日本美国9109【广东南海】石扶村头乡梁姓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智镛编民国十四年(1925)刊本一册美国9110【广东】南海泮塘梁衣德堂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当年辑民国十八年(1929)广州近安印务局铅印本一册中山图美国注:又名《梁肇基公族谱》、《梁氏族谱》。

9111【广东南海】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德煐纂修民国二十二年(1934)孝友堂铅印本一册广东中山图9112【广东顺德】梁耀枢谱系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美国9113【广东顺德】歇马乡梁氏族谱十卷(清)梁锡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广州宝珍楼刻本八册广东中山图9114【广东顺德】梁氏家谱不分卷(清)梁焕章梁启元纂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一册广东中山图9115【广东台山】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榆材等修民国十四年(1925)刊本美国9116【广东新会】梁氏家乘一卷(民国)梁承熙等纂民国二十七年(1938)刊本广东新会县档9117【广东新会】梁氏宗谱不分卷钞本一册广东中山图注:记事至民国十四年。

9118【广东阳江】鼍城梁氏家谱二卷(民国)梁鸾翔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广州留香斋印务局铅印本广东中山图(存卷1)9119【广东海南】琼南梁氏家乘三卷(民国)梁国栋纂民国二年(1913)刻本一册上海图9120【广东东莞】梁氏崇桂堂族谱十八卷(清)梁梁玉主修清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十八册广东中山图注:梁友文首修於明洪武三年。

9121【广东东莞】弼教乡梁氏族谱二卷(清)梁朝锡修清同治三年(1864)刻本一册广东中山图9122【广东东莞】梁氏崇桂堂族谱十卷(清)梁活阶梁朝泰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67)东莞蟹溪勤贻堂刻本十册中山大学9123【广东云浮】泷东云浮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树勋等纂修民国九年(1920)蕃昌堂铅印本美国(存卷2)9124【广东】四会姚沙梁氏宗谱十卷广东佛山市档9125【广西容县】梁氏家乘不分卷(民国)梁兆符撰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广西容县灵山乡仁勇村9126【广西】容县水里梁德宏公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延新编辑民国三十八年(1949)铅印本广东容县松山乡松山村9127【四川江津】梁氏族谱四卷附录二卷(民国)梁映辉梁进之等纂民国十七年(1928)江津县梁氏宗祠石印本五册四川重庆市图9128【陕西】三原梁氏旧谱一卷(清)梁桂梁承政等修清嘉庆九年(1804)修清刻本辽宁图9129 梁氏族谱一卷(明)梁纪纲纂修明万历刻本一册北图9130 圣堂梁氏族谱四卷(明)梁瑶光撰明万历十二年(1584)刊本广东恩平县档9131 梁氏族谱一卷续四卷(清)梁允植纂清康熙十九年(1680)梁氏刻本四册北图9132 梁氏族谱四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梁氏青云堂木活字本三册北图9133 梁氏家谱清宣统间钞本一册北图9134 梁氏宗谱不分卷(清)梁兴化纂修清钞本北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