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墓群1山东墓群梁氏墓群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北12.5公里的梁林村西,面积约100亩。
该墓群建于宋初,是北宋时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及家族墓葬群。
题有“父子状元千古芳名垂宇宙,祖孙丞相万代秀气夺山川”的门联。
该墓群建筑宏伟,林堂内外古柏参天,四周有高4米围墙围护。
有坟莹3700座、石碑3000余座,御葬坟7座。
林堂门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1对。
现存宋中书侍郎梁子美神道碑1幢,梁固碑1方。
197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广东墓群位于广州市,在大沙街姬堂社区新围村后山。
始葬于元代、持续至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墓群深约2米,宽约14米,面积约28平方米。
墓群由7个形似长石棺的坟头由东向西排列组成,依次为“大明沧州渔隐梁公安人何氏麦氏墓”、“大明……墓”、“大明善翁梁公安人何氏二位墓”、“元宜恒梁公安人□氏墓”、“大明□庭梁公安人公安人□氏墓”、“大明林皋梁公安人黄氏墓”、“大明梁□□墓”。
每个坟头用“鸭屎石”整块凿成长棺状,纵向放臵,前高后低,上部为半圆形。
正面高0.67米、宽0.67米,上部半圆形半径为0.335米,下部刻碑文处为凹入状,宽0.22米、高0.34米,深0.015米。
坟头背面高0.53米、宽0.53米。
坟头纵深1.36米,坟头前有一宽0.73米的平台。
该墓群墓制结构形式独特,为本区仅见,现保存完好,周围种满树木。
1山东墓群梁氏墓群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北12.5公里的梁林村西,面积约100亩。
该墓群建于宋初,是北宋时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及家族墓葬群。
题有“父子状元千古芳名垂宇宙,祖孙丞相万代秀气夺山川”的门联。
该墓群建筑宏伟,林堂内外古柏参天,四周有高4米围墙围护。
有坟莹3700座、石碑3000余座,御葬坟7座。
林堂门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1对。
现存宋中书侍郎梁子美神道碑1幢,梁固碑1方。
197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广东墓群位于广州市,在大沙街姬堂社区新围村后山。
始葬于元代、持续至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墓群深约2米,宽约14米,面积约28平方米。
墓群由7个形似长石棺的坟头由东向西排列组成,依次为“大明沧州渔隐梁公安人何氏麦氏墓”、“大明……墓”、“大明善翁梁公安人何氏二位墓”、“元宜恒梁公安人□氏墓”、“大明□庭梁公安人公安人□氏墓”、“大明林皋梁公安人黄氏墓”、“大明梁□□墓”。
每个坟头用“鸭屎石”整块凿成长棺状,纵向放臵,前高后低,上部为半圆形。
正面高0.67米、宽0.67米,上部半圆形半径为0.335米,下部刻碑文处为凹入状,宽0.22米、高0.34米,深0.015米。
坟头背面高0.53米、宽0.53米。
坟头纵深1.36米,坟头前有一宽0.73米的平台。
该墓群墓制结构形式独特,为本区仅见,现保存完好,周围种满树木。
鲁南情——首届梁氏文化研究会暨东平恳亲会侧记梁山夫子同为一个梁姓,虽跨越历史时空2800年,但亲情依然;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源于同姓,竟能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
2004年5月和6月,相继参加了梁氏家族在山东枣庄市举办的中国梁氏族史东原卷首发仪式和东原梁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以及在山东东平县举办的梁氏家族东平恳亲会,面对一位位操着不同口音,来自远方的梁氏宗亲,心中悠然生发出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正是:梁伯后裔,一脉相承;梁氏族人,血缘凝成。
枣庄欢聚:一部史书慰众亲鲁南大地,丰收在望。
车子在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海中穿越,迤俪驶入著名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枣庄市,繁华的市容市貌尽收眼底。
接到山东宗亲寄来的会议请柬后,我与石家庄的几位宗亲商议,最后决定由我和正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世儒、城角庄梁氏族人梁春爱三人赴会。
在江苏省徐州市世儒宗亲会见了他的老战友以后,我们三人便乘车赶往会议地点。
在枣庄宾馆,“热烈欢迎各地梁氏宗亲光临会议”的横幅高悬在宾馆门前,前来报到的宗亲已是络绎不绝,接待工作略显繁忙,但工作有条不紊。
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年愈76岁高龄的来自江苏邳州车夫山系的梁传眠宗长,来自山东枣庄市在公安系统工作的梁隆利宗亲,梁宗宜宗亲等,同时还熟悉了来自广西南宁市《中国梁氏通书》编纂委员会的梁茂生、梁健春宗亲,来自江苏省扬州市的年轻有为的梁焕平宗亲以及来自湖北襄樊市的梁广富宗亲等。
虽然初次照面,但亲切非常,俨然久别的一家人在枣庄重逢。
5月22日上午,《中国梁氏族氏东原卷》首发仪式在枣庄宾馆二楼会议厅隆重举行。
来自安徽、江苏、上海、福建、河北、江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以及山东本地的170多位宗亲出席会议。
东平县文化局局长吴序刚先生、山东梁楷画院院长李春安先生等作为特邀嘉宾在主席会议台就坐。
会议开始,首先举行拜谱仪式。
由山东族人历时3年精心修纂的《中国梁氏族史东原卷》一书摆放在主席台正中。
全体宗亲起立,向谱书三鞠躬祭拜。
《中国梁氏族史东原卷》编委、监事长,山东枣庄峄阳支系宗亲梁宗宜向大会致开幕词。
他说,今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宗亲们汇聚枣庄,共同庆祝东原卷的面世,请允许我代表东原卷编纂委员会、峄阳支系的族人对各位宗亲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中国梁氏族史东原卷》的出版,编纂委员会已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了把这个良好的开端发扬广大,编委会提议筹备成立东原梁氏文化研究会,旨在深入研究梁氏文化的真实内涵,更广泛联络海内外宗亲,探明渊源,使梁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梁氏族人更加团结。
望各位宗亲各抒己见,多献良策,推举德高望重,热衷家族事业的人参加研究会。
东原卷编委会主任、江苏邳州车夫山支系梁隆利宗亲在会上详细介绍了东原卷的编辑过程。
他说,《中国梁氏族史东原卷》成书,包含着每一位编纂者及每个为成书而不懈努力的梁氏子孙们的心血。
早在1997年3月,广西南宁梁其彦等宗亲向全球梁氏发出倡议,编撰《中国梁氏通书》。
江苏邳州车夫山梁传眠宗亲,以古稀之龄,只身行程万里,耗时4个月余,走访了苏、鲁、豫、皖四省的28个市县,为通书游说。
东原分会成立后,徐州的梁为慈宗亲当选分会主任,期间在史料、资金和人员上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正当东原卷筹稿工作积极开展之时,慈公患急病撒手人寰,东原卷一度搁浅。
经充分调研,相关人员与2002年8月在山东枣庄召开会议,与会人员认为出版东原卷族史的条件日渐成熟,决定筹备编撰东原梁氏族史,并对该书的框架和内容作了探讨,随后于2002年11月18日在山东台儿庄组建了编纂办公室开展编修工作。
在全面回顾了修书的过程后,隆利宗亲饱含深情地说,《东原卷》凝聚着我梁氏三位古稀老人的心血。
可以说没有他们的一腔热情,夜以继日,不顾生死的忘我工作,就没有今天的书成。
18个月来,传眠、克猷、继恭三位可敬的老人抛家舍业,节衣缩食,冬捱严寒,夏熬酷暑,成就了东原卷的百年事业。
让我们记住他们,并为之感到自豪。
随后,来自各地的宗支代表相继登台发言,来自河北的梁剑章宗亲在发言中强调,东原梁氏文化研究会的倡议成立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天下梁氏族人的凝聚力更加坚强。
要吸收那些有影响力,有较高知名度,有较大经济实力,知识渊博,热心家族事业的人进入领导工作岗位,做好梁氏文化的深入研究。
要全力支持《中国梁氏通书》的编撰出版工作。
《中国梁氏通书》从1997年筹备倡议以来,做了大量工作。
要积极认真坚持下去,争取早日出书,早日完成这一百年宏愿。
要争取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全面理顺天下梁氏族人各支脉的关系,统一字辈,分清长幼,真正体现天下梁姓是一家的亲密血缘关系。
各宗支代表发言后,大会向为东原卷著书做出特殊贡献的梁传眠、梁克猷、梁继恭三位宗亲颁发荣誉证书,并向各支系代表颁书。
《东原卷》总监事梁为高宗亲在会上做了总结性讲话。
他说,《东原卷》是一部以谱牒形式编写的夏阳梁氏东原史书,它记载着2800多年中国梁氏历史比较系统的同宗共祖的血缘世系及文化、先贤人物业绩等诸多方面的史实;弘扬了中国梁氏东原支系的辉煌家族历史,重点以九世祖叔鱼公为东原始祖之脉(系)为主线。
《东原卷》的出版只是为族史添砖加瓦,我们殷切期盼早日能有一部完整的中国梁氏族史问世。
《中国梁氏族史东原卷》为大16K本,封面采用硬皮包装,全书270多页,含多幅内插彩页,总计在50万字左右。
5月22日下午,大会召开梁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东原梁氏文化研究会章程》和第一届梁氏文化研究会理事会成员,选举出了第一届研究会领导机构。
设有名誉理事长一人,会长一人,副会长4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4人,理事会成员20人。
其中,梁隆利宗亲当选会长,来自河北的梁剑章宗亲当选副会长,梁世儒宗亲当选副秘书长,梁春爱宗亲为理事会成员。
东平恳亲:苍崖乔木耸青天东平,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依黄河,东望泰山,南临孔孟故里,地处著名的“一山一水一圣人”古老文明腹地,是东原梁氏家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004年6月21日,应东平县梁氏文化研究会邀请,来自台湾和大陆地区各省市的梁氏宗亲云集东平,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东平恳亲和东原祭祖活动。
仍然沉浸在《中国梁氏家族史〃东原卷》首发式中极其兴奋的我,接到通知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东平。
在东平宾馆,除了来自安徽、广西、广东、江苏、湖北各地的宗亲外,由台湾世界梁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梁中英宗亲率领的台湾梁氏宗亲东平恳亲团一行20人莅临东平,为恳亲会增添了更加浓烈的亲情气氛。
21日上午,天空丽日,清风习习,在东平梁氏宗亲的安排下,来自各地的宗亲一同乘车前往州城瞻仰父子状元坊。
父子状元坊是宋代御赐东原梁氏后裔梁灏、梁固父子同登状元而修建。
孔子第62代孙孔衍圣公孔闻韶为此赠联曰:“父子状元千古芳名垂宇宙,祖孙丞相万代秀气夺山川。
”宋代兖州太守金一凤也曾为“父子状元”牌坊题联曰:“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
”据东平宗亲介绍,历代为官者至状元坊,均要下马叩首,以示恭敬。
在状元坊前,众多宗亲纷纷用照相机、摄像机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参观完父子状元坊,众宗亲乘车到梁林村,观看了历史文化名村梁林村的录像,同时举行了“东平县梁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与祭祖仪式”。
来自台湾的梁中英宗亲、梁志坚宗亲,以及东平的梁宗宜宗亲等先后在会上发表讲话。
大家盛赞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盛赞梁氏家族在新时期的兴旺发达,表示要把梁氏文化的研究努力进行下去,为发扬光大梁氏文化,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出不懈的努力。
祭祖活动把众多宗亲的心情引向了高潮。
在富有浓郁民族气息的鼓乐队的引导下,各地宗亲步入梁氏墓群,向东平的祖先祭奠敬拜。
据有关资料记载,梁林梁氏墓群始建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曾列为七十二皇林之一。
东原梁氏始祖天平军节度使判官梁继忠葬于此。
其后代父子状元梁灏、梁固,祖孙丞相梁适、梁子美(《水浒传》中的梁中书原型)、梁焘,大画家简笔画大写意鼻祖梁楷(世界天文界以其名为月球环形山命名),以及他们的后代子孙卒后皆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