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教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哈尔滨市呼兰区2012年中小学教师通识培训考试试卷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1分共计10分)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

(√)2、教学反思和自主发展是可以分开的,二者强调的角度不同。

(〤)3、校本研修是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等于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

(×)4、新课程在课程的内容、结构、功能、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教师更加应该重视廉洁从教。

(√)6、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使者,也有维护贯彻法律法规的责任。

(√)7、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在教师,学生没有责任。

(×)8、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9、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教师劳动中提炼出来的,是对教师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律以及社会对教师要求的简单概括。

(√)10、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的积极的主动的、持续的批判性审视和分析过程。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学校一切工作中,师德工作应该是学校工作中的(C)A、为首B、为主C、永恒的主题D、为先2、下列关于“用教材教”的特点论述正确的是(C)。

A、“用教材教”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依据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

B、“用教材教”是借助教材,努力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

C、“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

D、“用教材教”提倡的是信服教材、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而不是超越教材。

3、执教者与评议者始终处在( A )的氛围中,是有效评课的核心价值,也是基本保证。

A.平等对话B.认真倾听C.火花碰撞D.激烈辩论4、决定教师职业能否有所作为的根本是( C )。

A、教师的能力B、教师的文化素质C、教师的职业道德D、教师的教研水平5、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B)A. 讲求民主,宽松和谐B.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C. 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D.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ABCD)A.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B. 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C. 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D. 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2、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ABD)A.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B.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C.严格管理,严加教育D.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ABCD)A、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B、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C、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D、良好的性格特征4、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ABCD )A、仪表B、举止C、语言D、礼仪5、对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的要求是:(ABCD)A.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

B.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C.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

D.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有哪些促进作用?答案要点:第一,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

第四,在当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反思具有一些新作用:(1)反思可以更好地凝练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2)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

(3)加速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进程。

2、简述校本研修的基本含义①从学校发展实际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主要目的,以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依托学校现有资源或优势,引入各层次专家介入,通过一定学习、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运用于学校实践的教师专业活动,具有行动研究的特征。

②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一种“体验”一种“对话文化”。

③它致力于建构平等对话、理解互助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3、简述评课的注意事项答:(一)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实事求是的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

(二)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老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三)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四)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增强说服力。

(五)要做好调查工作,尽可能较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情况4、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答:(1)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1、在美国一所公立小学里,学生们很顽皮,经常把图书馆的门踢破。

校方将木门换成了铁门,但仍无济于事,过不了多久,铁门还是被踢破。

为此.校方很头疼。

后来,学校来了位新校长,他得悉后,下令将破铁门换成了崭新的玻璃门。

大家都很费解,认为这个校长脑子糊涂了。

可奇怪的是。

玻璃门没有被踢破过。

有人去问校长,校长笑笑说:‘‘装铁门就意味着对学生们说,‘看你们还能不能踢破?’充满了挑战的味道。

而装玻璃门则意味着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爱护这道门的。

将信任放在他们的面前。

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还会不会踢?播种信任,才能收获信任嘛!请谈一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这个故事向人们昭示了信任的力量,体现了美国教育对学生的信任的理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教师的信任往往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向上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趋向教师所希冀的道德标准。

在教育过程中,信任是双向的,教师只有信任学生,才能与学生心灵交融。

更进一步地说,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只有信任是相互的,真诚、理解、宽容、关心与爱,所有这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是相互的。

把我们的教育过程扩大到生活,不但真、善、美的东西是相互的,假、恶、丑的东西也是相互的。

你给我真诚、理解和爱,我会加倍地回报你真诚、理解和爱;相反。

如果你对我欺骗、算计和陷害一次,我就会记住你一辈子,并伺机报复。

这不仅仅是人的素养、品质高下问题,而是人性使然。

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质。

培养的途径是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通常被采用的方法是言传。

教师教给学生道德知识,教导学生要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关心和爱护别人,要真诚和宽容。

而我们的很多教师并未像要求学生那样来要求自己。

教育是人的活动,道德教育更是不能离开人的存在而存在,它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生命的相互关照、情感的相互沟通和人格的相互对话。

教师,作为学生最重要的道德榜样,其自身的言行举止、行为示范,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

这是道德教育的身教方式,也是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方式。

然而。

在我们的道德教育过程中,身教常常被忽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教育是身教而非言教,或者说身教胜于言教。

因为身教的影响是震撼心灵的。

可以说,道德教育要有影响,不在于花多少时间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在于师生关系中蕴含的道德内涵,即榜样的力量。

教师若想要培养学生具有我们所希冀的美德,我们首先应该具有这些美德,并身体力行。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用在我们的道德教育上,或许更为准确和有效2、欣赏名为《标签》的漫画,如果在你的听课当中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会对教者进行哪些指导。

(本小题15分)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是错误的。

(3分)首先,贴标签的依据是苍白的(3分)仅凭某一科或几科考试成绩或者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就对学生的“好”与“坏”作出判断,违背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每位学生都有其擅长的方面和薄弱的方面,这些差异虽有强弱之分但不是“好”、“坏”之分。

其次,贴标签是对学生的不尊重(3分)贴标签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贴标签剥夺了学生的评价自主权(3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

让学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使其正确对待自我,通过自我评价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监控自己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会学习、自我提升的目的。

第四,贴标签违背了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原则,不利于提高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分)3、一位老师今天要讲的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当他深情地问学生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美吗?它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了呢?同学们大都举起了手,他让后排的一位男生回答,这位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要上厕所……”教室里学生们哄成一片,刚才的教学意境已荡然无存了!那位学生也没错,他确实需要上厕所。

(1)如果你是上课的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这样的尴尬呢?这位学生想要能够这种方式让老师关注他,并让老师明白他想说的是教学以外的事。

如果我是上课的教师,我会让这们处理:一、尊重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去上厕所二、让学生们说一说“他们为什么而笑:三、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导回到课文的学习之中来(2)结合上述案例说一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课堂教学反思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2. 注重剖析案例,提升教学水平。

3. 增强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

4. 实施学生反馈,拓宽反思渠道。

5. 依托教育科研,促进反思超越。

每一方面最好能结合自已的教学实际展开分析。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理解张丽莉老师用行为诠释的师德美。

围绕师德行为规范回答此题2、课程改革倾向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请你从教学行为,从教学观念,从培养目标,教与学关系,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 一 ) “教教材”1、从教学行为上看,“教教材”是忠实地传授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做细致的梳理,到位的传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

其中最为简单化行为的是照本宣科。

2、从教学观念上看,“教教材”是把教材当作教学的目的,把教材规定的任务等同于课堂教学任务。

3、从培养目标看,以传授知识为本位,以教材为中心,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4、从教与学关系看,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5、从课程资源的认识看,把教材当成唯一的资源,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同时把课堂看成是静态的,忽视课程的动态生成,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封闭的、静态的。

( 二 ) “用教材教”1、从教学行为上看:“用教材教”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依据的教学思想是以人的发展为本。

2、从培养目标看:“用教材教”,是借助教材,努力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