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作业

变态心理学作业

姓名:屈阳阳学号:1211011009 班级:应用心理班心理学影片简析-----火柴人观后感摘要:火柴人——美国俚语,说的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一个厉害的火柴人,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办法用高超的骗术,夸张火柴的效能,并且让一堆人捧着现金抢着向他买火柴。

《火柴人》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位患有精神强迫症的职业诈骗高手罗伊与他的搭档弗兰克长期合作,两人长期合作干一些诈骗活动。

罗伊每天都要服用一些药物来镇静自己,使自己的生活规律而正常,这一切在一次药物滑落下水道后改变,在接下来的情节中,安吉拉的出现,心理医师的出现都让罗伊的生活发生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一切都是罗伊的搭档设计的一个大骗局,他自认为自己是个诈骗高手,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了别人的猎物。

剧里的罗伊是一位精神强迫症患者,他做事力求完美,也近似为一位完美主义者。

神经症是一组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时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

关键字:精神强迫症、完美主义人格、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正文:《火柴人》无疑是一部诠释精神强迫症的心理学佳作。

剧中的罗伊是一位患有严重精神强迫症的职业诈骗高手。

他说“我没有骗他们,是他们心甘情愿的把钱送到我的面前。

”可见,他在诈骗这一领域真的是如鱼得水。

但是他在生活中却很糟糕。

他是一位强迫症患者,所以做什么都必须要遵循一些规律,如若有一件事没有按照规律来,他立刻就会感到极度不适应!因为患有强迫症,所以他开关门都要数三下:one,two,three;当他的搭档来他家时,他出去或者因为别的事需要碰到门窗,他总是要数三下才会安心的开开门或者关上门。

在常人看来很诧异的动作,别人无法理解的动作,在患者自身看来是那么的自然,他们做的却是那么安心和心满意足。

罗伊在出门前也是将自己家的门窗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他穿鞋子也是拿着一个器具量着穿进去。

做事总是有板有眼,每天早上必定是从卧室到客厅的窗前,仔细打量地毯,他容不得地毯上有任何灰尘;洗涮用具;在出门前必定会查看一下游泳池是否干净,看到游泳池里有两片树叶,立刻面部就有了表情,鼻子会不自然的抽动一下,头会条件反射的点一下,然后他就会拿着捞具把树叶捞上来冲入下水道;在超市买回的罐装东西用完后也是冲洗后将他们放在塑料袋里再放入垃圾桶里。

这一切生活细节都显示了罗伊是一位严重的精神强迫症患者,虽然他有这一切认知,本不该做,但是看到灰尘碎屑,他就会很痛苦,觉得很恶心。

罗伊为了缓解这些痛苦的症状,只能靠吃药物。

但是当他的原来心理医师外出度假时,他的行为反应就很激烈了。

其实这也是因为罗伊养成了对药物的强烈的依赖心理。

他认为吃了药就会变成正常点,其实只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罢了。

弗兰克帮他介绍的心理医师给他的药只是普通的中年妇女的安神药,但罗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心满意足的服用着,也为发出任何质疑,但是当他知道药剂只是普通的药剂时候立刻又出现了以前的反应,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失常的举动,如频繁地眨眼、伴随说话的非正常点头方式等等。

在公众场合待久了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导致呼吸紊乱等物理症状。

这两种病情使罗伊极端依赖药物,从而引发“药物过敏症”。

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在强迫症的折磨下,罗伊在生活自然而然的就有洁癖这一症状表现。

当他的辅助药物不小心划入下水道后,他的症状立刻就表现出来了,情绪激动的翻箱倒柜的寻找药物,很洁癖的一个人却为了一粒药物掏下水道,他的药物依赖心理太强烈了以致他一秒钟都离不开药物。

在被告知药物医师搬走,他的精神症状发作了。

原本干干净净的家里瞬间在他眼里是脏乱的。

所以他立刻找出清洁剂从早到晚将家里仔细打扫一遍,即使很累,知道没什么,但是却由不得他自己。

当弗兰克来拜访他时,也是数了三下才打开门,并且弗兰克必须脱鞋后才可进入。

当弗兰克进入后,因为食物碎屑掉在了地毯上,罗伊真的快要崩溃了,在弗兰克的妥协后状态有了缓解,但仍然出现了强烈不安,呼吸紊乱的情况。

罗伊在病症发作时只能依赖医师开的药物俩缓解高度绷紧的神经,缓解内心痛苦。

当弗兰克帮罗伊联系心理医师时,罗伊还嘱咐电话用过一定要擦拭干净。

其实弗兰克的骗局在这里已经正式上演了。

弗兰克安排了一位假的心理医师,假女儿安吉拉。

罗伊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改变,他已经成为了弗兰克的诈骗目标,只是他还被蒙在圈里。

在剧中罗伊还有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他怕光,他是一个户外恐惧症者。

开篇就是一个门窗紧闭的住户,罗伊在家从不打开窗户,窗帘也是拉紧的;出门时也是戴着深色墨镜,走势检查好门窗是否紧闭;在和弗兰克行骗时,在顾客家中看到了阳光下的灰尘,飞舞的虫子,他立刻就出现了反映,出现了晕眩,瞳孔放大,面部表情抽搐的症状,最后草草结束了行动。

在与女儿见面时,罗伊也是久久坐在车里等待女儿的出现而不是在车外等待;女儿没出现的生活,罗伊不喜欢与人交往,患有人格交往障碍,女儿的出现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女儿是一个生活不遵循规律的孩子,喜欢多彩的世界,罗伊也跟着改变了许多:可以容忍家里有杂物,可以和女儿出去吃饭。

女儿出现后,罗伊决定金盆洗手,他觉得自己没有履行好一个父亲的责任,所以在最后一次诈骗后他就准备带着女儿好好生活,却不想被弗兰克算计了,失去了一切,亲情,金钱,友情,在一夜间消失了。

因为他对妻子和孩子怀有愧疚之感,弗兰克也利用了他的这一弱点,骗子的身份与良心尚存的这一错位,将罗伊绑缚在自我审判、自我惩罚的十字架上。

他聪明冷静甚至看似无情,骗起人来无论老幼。

然而,内心的不安、潜意识的自我屏弃,成为了他强迫症这一精神疾病的根源。

其实在与女儿的相处中,罗伊也在慢慢的克服着自身的疾病与障碍,这个女儿虽说是假的,但是这一段时间的相处,确实让罗伊改变了许多。

片末是他与安吉拉的对话,他说不怪安吉拉所做的一切,用宽容之心包容了安吉拉的幼稚之举,也没有在人前揭穿安吉拉。

剧中他说的一句话很发人深省:‘我现在看问题的眼光和认知角度和以前不一样了。

’罗伊并没有痛恨安吉拉和弗兰克给他带来的不幸,反而是以感恩的心态去接受;也没有失望之极,而是与前妻说明了一切,克服了以前的疾病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从影片结尾看到:罗伊积极与人相处,克服了人格交往障碍,现在也不再是户外恐惧者了,而是在事业上有成,也重新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那些强迫症和洁癖等行为也就自然消失了,完全是阳光的生活着。

从精神分析理论来说,剧中的罗伊以前的一切异常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他所做的一切全是处于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人的基本心理动力,它与潜意识一起构成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

本能是一种原始冲动、内在驱力。

它源于人内部的需要或冲动,指向一定的目标物,最终的目的是寻求需要的满足。

弗洛伊德早期将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

其中自我本能即是自卫本能。

不管是强迫性洗手,还是强迫性洁癖,其动因都是一样的,就是想去除掉自己内心的罪恶感。

就这部电影来说,主人公当然是这个原因。

他从事的是骗人的职业,这是一种罪恶的职业。

虽然显意识里他并不在意自己的行为,但是,他的潜意识里排斥这种罪恶感,其结果就形成了由潜意识主导的洁癖,其内在的含意就是想去除内心深处的罪恶感现在看剧中的罗伊的反常态行为其实是罗伊自我本能的一个表现。

当他没有药物缓解时,看到灰尘就感到恶心,看到强烈的阳光就会瞳孔放大,面部抽搐,不自觉的眨眼睛都是他的机体不适应发出的一种信号,一种反应。

而他不辞辛苦地进行大扫除就是为了得到解除心理的不适。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本能的表现。

他的洁癖,户外恐惧症,没有药物时,情绪易激动,面部抽畜,是他潜意识里超我与自我冲突的结果。

只是对他来说这种本能行为让他很痛苦,让他无能为力,只能靠药物来缓解痛苦,也来麻痹自己,给心理暗示。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罗伊的行为也是由他的认知方式影响的。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有决定作用认知理论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来自环境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强调认知过程的整体性.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

剧中罗伊的行为也是在他的认知指导下完成的。

罗伊前后的表现也反映了他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在片中末尾,罗伊释放了自己的心理,思考了他的思考自己所遭遇的一切,认识到饶恕的力量,虽然在这过程中失去了友情,亲情,财力。

但是却换来了风雨后的新生。

经历了这么多,在此期间,罗伊克服了户外恐惧症,克服了与人交往的障碍,慢慢适应了常人的生活。

整个事情颠覆了罗伊以前的认知,他也就因此获得了新生。

总结:其实,人生的需要可能正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的那样,人要满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伊之前有很多钱,但是满足不了安全的需要,满足不了归属和爱的需要,当然也达不到自我实现了。

但是当罗伊所有的钱财都被骗光后,在经历一切之后,他却获得了安全,获得了爱情,获得了归属,获得了新的人生,也克服了心理疾病。

这一切都说明有失必有得,当然罗伊的过程是不太好的,但是由此获得人生的极大醒悟,开启另个阳光的、全新的生活也是值得的。

我们都需要过着阳光的生活,我们都要常常自省,都要融入社会,融入人群,融入自然,而不是躲避。

阳光的心态可以造就阳光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