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

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

本文所选内容,叙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和历史功绩。

学情分析: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学生的学习可能有点难度,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

(二次备课充实时,可以在以下方面继续补充:如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

)教学目标: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4.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和经过,了解人物对话的语气表达方式;2.通过朗读、背诵,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认识。

教学方式:1.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课文注释,并凭借工具书疏通字词句。

在此基础上,于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释疑解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和背景。

2.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3.研读课文第一段,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活动: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

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这次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的速亡。

那么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学成果展示1.学生作答,教师可作如下补充。

明确:背景及作者简介。

(1)司马迁的父亲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的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

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

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

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书中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陈涉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又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

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重要词语的读音,把握节奏、停顿、语气及重音。

3.字词阳夏(jiǎ)嗟乎(jiē)鸿鹄(hú)闾左(lǘ)適戍(zhé)皆次当行(háng)以数谏故(jiàn)陈胜王(wàng)罾(zēng)间令(jiàn)忿恚尉(huì)尉果笞广(chī)徇(xùn)身被坚执锐(pī)社稷(jì)4.停顿⑴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⑵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⑷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⑸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⑹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老师活动:1.引导自学或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2.适时点拨精讲。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卡。

2.学习成果展示。

3.学生点评同学展示情况。

三、教师朗读课文后指导学生理清叙事线索教师活动预设:提问:课文以陈涉、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分成几部分并概括内容。

学生活动预设: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第1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第2段写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谋划的经过;第3段写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四、研读第1段(一)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意思。

(二)小组内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回指导。

(三)成果展示1.掌握重点字词:(1)“之”的三种不同用法;(2)“也”“哉”所表达的语气;(3)词的含义。

尝:曾经。

辍:停止。

怅:失望。

苟:如果。

若:你。

太息:长叹。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2.学生口头翻译并讲评翻译情况。

3.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①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交代了陈胜、吴广的籍贯、姓名,这是传记文学的开头。

)②陈涉与佣人的对话,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志向,他安于现状吗?(陈胜与佣人的谈话,生动地说明了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命运一样的人,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决心。

)③本段对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本段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

如:“怅恨久之”,“笑而应曰”,“太息”等词,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之志: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选材的精当。

)五、总结、扩展总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作者司马迁的经历及他的作品《史记》在历史上的地位。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我们知道大泽乡起义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分析第1段,了解陈胜这个起义领导者从小就有远大理想及抱负。

六、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2、3段,完成课后“探究·练习”题三、1 2题。

2.掌握多义词;找出文中通假字和活用的词。

3.完成自主卡和课课练并整理第一段翻译。

板书设计:陈涉世家司马迁姓名、籍贯、表字概况地位:佣耕(符合传记特点)志向:鸿鹄之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第2、3段,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陈涉的语言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第1段,下面请同学口头回答。

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教师归纳:课文第1段介绍陈胜佣耕出身,又通过对话表现他有要摆脱贫困,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

这是介绍被立传的人物。

接下来写被立传人物所经历的史实,以印证被立传人物的性格特点。

于是课文第2~3段转入写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

本课时我们了解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讨论陈胜在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以及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研读第2、3段(一)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第2段。

1.学生主动朗读课文第2段,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点词的意义。

为.(wéi)屯长:作为。

度.(duó)已失期:猜想,估计。

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判断动词。

上使外将.兵:率领。

为.天下唱.:向,倡导。

或.以为亡.:有人,逃跑。

吴广以为然.:对的。

有功..:建立功业。

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起义的?明确:是在陈胜、吴广等900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

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的反抗的精神。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了陈胜的鸿鹄之志。

(2)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起义前的舆论准备工作? 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明确: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的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

(3)陈胜分析形势的句子有哪些?他们提出了怎样的口号?“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

”口号是:“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4) 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3段。

1.教师领读或由学生自读课文后,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注意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吴广素.爱人:一向,向来。

广故数..言欲亡.:故,故意;数,多次;亡,逃跑。

陈胜佐.之:帮助、协助。

戍死者固.十六七:固,本来。

十六七,十个里面有六、七个。

从.民欲也:服从。

为.坛而盟:建筑。

祭以.尉首:用。

车六七百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骑.千余:古时一人一马为一骑。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

陈涉乃.立为.王:于是被拥立。

诸郡县苦.秦吏者:被……压迫的。

2.这段文字记叙了什么?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以及建立农民政权的情况。

3.组织讨沦。

①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第一步: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设下激尉笞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尉有理。

第二步:陈胜佐吴广,并杀两尉。

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

第三步: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

再提出“壮士不死即正,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干一番事业。

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

陈胜的这些话,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

②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

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谋划正确,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徒属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

“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