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评价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果评价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房间空气调节器制冷连续运行状态下的耗电量和降温效果评价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开始越来越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减少污染。

这其中最为重要和紧迫的就是能源问题,节能是关键的、也是目前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

节能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随着空调的迅速普及,空调的用电负荷在逐年猛增,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空调用电负荷甚至高达城镇总体用电负荷的40%左右,如何在保证舒适性的条件下降低空调能耗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房间空气调节器作为大功率耗能电器,在满足人体舒适性的前提下实现节能运行对国家的节能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客观评价家用空调器在连续运行状态下的节能效果和舒适性,特制定本标准。

二、任务来源和工作程序
《房间空气调节器制冷连续运行状态下的耗电量和降温效果评价规范》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技术中心、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提出;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技术中心、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清华
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共同起草。

在前期广泛调研和试验的基础上,2017年6月正式启动了本部分的制定工作,组成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提出了标准草案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在起草小组深入讨论与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征求意见稿,2017年7月形成送审稿。

该标准将于2017年8月完成报批稿。

三、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及其说明
基于目前的市场现状以及用户使用中的痛点,亟需制定《房间空气调节器制冷连续运行状态下的耗电量和降温效果评价规范》的标准,规范引导行业寻求技术突破实现房间空调器节能运行,加速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步伐。

针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制冷连续运行状态下的耗电量和降温效果指标进行补充并统一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四、标准编制原则
1、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确定标准的组成要素。

2、本标准制充分考虑了测试方法与用户实际情况尽可能接近,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和可复现性。

3、在标准修订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本标准要与国家的政策、法规相一致;
2)本标准应紧密结合国内,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3)本标准要尽量与国际上相关的标准、法规接轨;
4)本标准要充分考虑我国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消费水平;
5)本标准要与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标准进行衔接。

五、标准编制过程
1、标准制定的出发点
该产品的设计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为用户提供一种房间空气调节器在制冷连续运行状态下耗电量和温降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参考对比房间空气调节器在制冷连续运行状态下耗电量和温降效果的性能指标,从而选购合适的房间空气调节器。

2、成立起草工作组
2017年6月成立了“房间空气调节器制冷连续运行状态下的耗电量和降温效果评价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

3、市场调研
在用户交互平台上与用户互动,获取到用户的需求点: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节能和舒适,一直是用户关心的话题,但却没有相关的统一评价标准;提出有效的实施评价标准势在必行。

4、标准起草
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及试验验证,2017年6月由标准起草工作组开始起草标准,标准草案在工作组内进行详细讨论。

文本主要从房间空气调节器在制冷连续运行状态下耗电量、温降效果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

5、测试和验证
在制定该标准时,参考了现有国标的测试方法。

在标准使用及申
报协会标准过程中,我们收到来自行业专家的指导意见,基于此,起草工作组提出更贴近用户实际使用的验证方法。

针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在制冷连续运行状态下耗电量和温降效果,开展了多次的试验验证,经过研究、测试验证,最终得出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测试方法。

6、标准文本修改形成送审稿
2017年7月,起草工作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完成了起草组内征求意见工作,针对起草工作组意见,修改完善了标准文本和相关文件,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六、标准主要章节说明
该标准的主要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要求如下:
6.1性能指标
6.1.1 耗电量
空调器制冷连续运行实测耗电量不大于明示值的1.1倍。

6.1.2降温效果
房间测点平均温度不高于28℃。

6.2试验方法
6.2.1 试验工况
表1 试验起始工况
注:1、工况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国标GB/T7725-2004允许的偏差(干球温度±0.5℃,湿球温度±0.3℃)。

2、墙体平均温度允差±1℃。

按照试验起始工况调节,工况达到后,关门关窗,开机,开启加热器模拟人体热负荷;按照表2调节室外温度并维持对应时间;室外工况调节过程时间计入下一工况运行时间,室外温度调节过程,温度波动不超过目标温度±1℃。

表2 试验调试过程
注:试验过程工况调试是基于24小时连续运行。

6.2.2 运转条件
(1)运行模式:制冷,如果有节能模式,则进入节能模式。

(2)设定温度:27℃或按委托方要求。

(3)风速:自动风档。

(4)导风格栅:垂直导风叶按最大出风位置,水平导风叶按制冷默认角度。

(5)换气窗:关闭。

(6)其它辅助功能:不开启。

(7)运行时间:24h或按委托方要求。

6.2.3 试验要求
采用砖墙结构环境模拟实验室进行测试时,在开机测试之前,按表1调节工况,并记录房间温度数据,工况稳定后,关闭房间门窗,按6.2.2运转条件开启样机进行试验。

采用库板结构环境模拟实验室进行测试时,在开机测试之前,按表1调节工况,并记录房间温度数据,工况稳定后,关闭室内侧工况,按6.2.2运转条件开启样机进行试验。

试验的读数允差除符合本标准特殊要求外,其余应符合GB/T 7725-2004要求。

6.2.4耗电量试验
6.2.4.1 采用砖墙结构环境模拟实验室进行耗电量试验
按6.2.1试验工况、6.2.2运转条件和6.2.3实验要求测试时,空调器开机后开始进行耗电量的测试。

初始0min至480min开启模拟两个成人睡眠状态的人体热负荷120W。

第480min至1440min开启模拟两个成人静坐状态的人体热负荷200W。

通过向房间放入对应功率的电加热设备模拟人体热负荷。

测试空调器制冷运行24h的耗电量,每隔5min记录试验过程数据,试验结束后保存功率、温度曲线截图并记录24h的累计耗电量。

6.2.4.2 采用库板结构环境模拟实验室进行耗电量试验
按6.2.1试验工况、6.2.2运转条件和6.2.3实验要求测试时,空调器开机后开始进行耗电量的测试。

初始0min至480min开启模拟平均漏热负荷及两个成人体热负荷288W。

第480min至1440min开启模拟平均漏热负荷及两个成人人体热负荷317W。

通过向房间放入对应功率的电加热设备模拟平均漏热负荷及人体热负荷。

测试空调器制冷运行24h的耗电量,每隔5min记录试验过程数据,试验结束后保存功率、温度曲线截图并记录24h的累计耗电量。

6.2.5降温效果试验
按6.2.1试验工况、6.2.2运转条件和6.2.3实验要求测试时,从运行第30min开始,每隔5min记录一组室内侧房间各温度点的值,直至24h,计算房间所有记录时刻各温度点的平均值。

七、结束语
该标准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了用户选用产品的评判性依据,可以引导行业继续进行技术革新,推进产品的迭代升级,可推动整个空调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共同关注用户的需求及难题,使标准与用户更加紧密的结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即可实施。

不需要有特别的准备期和过渡期。

《房间空气调节器制冷连续运行状态下的耗电量和降温效果评价规范》起草工作组
2017年07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