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下对知觉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B. 知觉常常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不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
的制约。
C.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是相同的。
D.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不同的。
满分:1 分
2. 魏纳尔认为,让患者看一幅让他过敏的花,可以诱发
A. 神经性皮炎
B. 支气管哮喘
C. 风湿性关节炎
D. 高血压
满分:1 分
3.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A. 气质
B. 性格
C. 意志
D. 情绪
满分:1 分
4. 心理治疗中治疗者与被治疗者的关系应该是
A. 亲密无间的关系
B. 职业性关系
C. 互助互利关系
D. 雇佣关系
满分:1 分
5. 完成意志活动最重要的阶段是
A. 确立目标
B. 动机斗争
C. 采取决定
D. 执行决定
满分:1 分
6. 患者患病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比以往更加关注和担忧,希望在诊疗过程中医有一个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
A. 安全的需要
B. 被关心和接纳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尽快解除病痛的需要
满分:1 分
7. 患者角色是()的概念。
A. 生物学
B. 社会学
C. 心理学
D. 医学
满分:1 分
8. 认为未解决的潜意识冲突是导致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的理论是
A. 心理动力理论
B. 学习理论
C. 行为学习理论
D. 心理生理学理论
满分:1 分
9. 患者患病后常常会变的敏感多疑,对别人的一举一动往往变的神经过敏,有的患者觉得自己病情很重,认为医生的正确诊断是安慰自己。
属于
A. 焦虑、恐惧心理
B. 习惯、获利心理
C. 敏感多疑
D. 心境不佳、情绪不良
满分:1 分
10. 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能力强
A. 再现思维
B. 求同思维
C. 辐合思维
D. 发散思维
满分:1 分
11.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 好幻想
B. 敏感多疑
C. 易冲动
D. 幻觉
满分:1 分
12. 患病以后,患者常担心将来的前途,担心自己的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担心给家庭和他人带来累赘,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属于
A. 期待心理
B. 习惯、获利心理
C. 依赖心理
D. 心境不佳、情绪不良
满分:1 分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C型人格特点
A. 竞争意识强
B. 过分与他人合作
C. 回避冲突
D. 屈从于权威
满分:1 分
14.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特点
A. 意识模糊
B. 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C. 谵妄和痴呆
D. 愤怒和容易激惹
满分:1 分
15. 应激时物质代谢变化特点是
A. 分解减少,合成减少
B. 分解增加,合成增加
C. 分解减少,合成增加
D. 分解增加,合成减少
满分:1 分
16.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时快时慢
D. 均匀递减
满分:1 分
17. 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品质
A. 独立性
B. 果断性
C. 自制性
D. 坚韧性
满分:1 分
18. 作为社会的一员,患者和平时一样需要别人的尊重是
A. 被关心和接纳的需要
B. 尽快解除病痛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信息的需要
满分:1 分
19. 合理化机制(rationalization)又称
A. 合理应对
B. 文饰作用
C. 白日梦
D. 矫枉过正
满分:1 分
20. Lazarus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满分:1 分
1. 道德感
参考答案: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思想、意图时产生的情感
体验。
2. 意志
参考答案:是自觉地确定目的,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 理智感
参考答案:是指个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4. 感觉补偿
参考答案:某种感觉缺失或有缺陷,可以通过实践锻炼明显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使失去的感受能力得到补偿。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气质可塑性小,变化慢。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 社会性情感起因于社会文化因素,为人类所独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3. 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助于再认和回忆的准确性和速度。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4.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保护机制。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5. 情绪通过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传递着交际的信息。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6. 消极的情绪、情感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体力和活力。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错觉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加以克服。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8. 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而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时而产生的冲突叫回避-回避型冲突。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9. 心境具有弥散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0. 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四、主观填空题(共 6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和努力程度可以把识记分为和。
参考答案:(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2.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和两大类。
参考答案:(护理对象)和(护理人员)。
3. 赛里提出的一般适应综合征中将应激过程分为、和3个时期。
参考答案:(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
4. 一般把意志品质归纳四个方面,即、、和。
参考答案:(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5. 性格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统一体,包含各种性格特征,如、、和。
参考答案:(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6.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极为复杂,具体包括、、、和。
参考答案:(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童年经历)和(自然物理因素)。
五、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简述行为主义学派对护理学的贡献。
参考答案:①心理护理提供行为治疗方法行为主义治疗学重视患者的外显行为和症状,而不注重作为其基础的内在病理变化。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从学习的角度来考察分析患者的生活环境并找到矫正患者行为的方法,也十分强调对治疗效果的科学评定和研究。
②是促进患者行为转变的重要理论基础。
强化理论、模仿和观察学习是患者形成求医行为、遵医行为和转变角色行为的重要理论基础,有助于个体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和疾病相关的改变。
同时,自我效果感在制定健康生活目标的意向阶段、具体行为改变阶段、防止复发中都是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
③是激励理论的组成部分。
行为主义理论是重要的激励理论,因此,是护理管理的基础理论。
10 分
2.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①生物遗传因素:遗
传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人格发展的自然前提条件。
父母的容貌、体质和体态都有可能遗传给儿女。
遗传因素的作用,在生命历程的早期比环境作用大。
②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使其社会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
③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主要集中在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影响。
④童年经历: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
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他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者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⑤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10 分
3. 自杀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精神疾病:通常为抑郁症、酒中毒与人格障碍。
②躯体疾病:疼痛性疾病、恶性疾病、晚期的慢性疾病③从前有过自杀企图。
④有自杀、酒中毒和/或其他精神疾病家族史⑤离异、丧偶或单身。
⑥独居(社会隔离)。
⑦失业或退休。
⑧童年期居丧⑨最近的生活应激事件,包括:离异、居丧、家庭紊乱、职业或经济状况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