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名言名句
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尾句一扫前面的消沉,以激昂的语调表达了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信念。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烦愁苦闷,似水难断。前句的比喻新奇、自然,富有生气,为千古名句。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写出大地回春的盎然生机,也包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由个人困境推及他人,体现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唐
杜甫
望岳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将群山和泰山对照,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抒发登山的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宋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梦回吹角连营。
领起对军营生活情景的追忆,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唐
岑参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梨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出塞外大雪的壮美,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的一片春意,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和好奇。
唐
岑参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抓住细节描写,以暖色反衬冷色,传神地写出边塞天气的奇寒。
唐
杜牧
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史抒怀,一改传统看法,慨叹英雄成名需要机遇,流露抑郁之情,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作者对唐王朝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隐忧。
唐
白居易
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表现卖炭翁内心矛盾——衣单体寒苦与天寒炭价高的矛盾。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作者身心融进宗教氛围,以余音衬寂静,以禅磬净心灵,抒发隐逸情趣。成语“万籁俱寂”出自本句。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写获罪被贬的原因及被贬之快。运用对比,表达了虽遭贬亦无怨悔之情。
明
夏完淳
别云间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英魂归来看征旗,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必胜的信心。
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由山地荆门来到旷野楚地,李白初见平原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随”字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写出了旷野的一望无际。
唐
李白
行路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
唐
李白
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
唐
刘禹锡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一改古人悲秋之调,盛赞秋天的美好。寄予作者虽遭改革的失败,仍不气馁的精神。
唐
刘禹锡
秋词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唐
王湾
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即景抒情,描写景物、节令,蕴涵自然理趣,引起游人的乡愁之时,又满怀憧憬和希望。
宋
陆游
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出西山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花团簇 拥的景象,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写出了乡村的清幽恬静之美。
宋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唐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以互文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雄浑悲凉的古代边关图。隐含对战争不息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唐
王昌龄
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用李广善战之典讽唐将之无能,表达了希望有勇将守关保国的愿望。
唐
杜甫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总起全篇,概括点题。以拟人抒发对春雨的无比喜爱之情。
东汉
曹操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出大海的雄伟博大,寄予了作者欲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为全诗的点睛之笔和气势所在。
东汉
曹操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全诗主旨,以老骥自喻,抒发了老当益壮的英雄情怀,表达了作者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元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六种景物,动静明暗互相映衬,情景交融,描绘出了一幅悲凉的晚秋黄昏图,引发思乡之情。
元
张养浩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主旨句,反映了王朝兴衰,百姓遭殃的主题。
唐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通过“直”“圆”二字,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描绘出了雄奇苍茫的塞外风光,也流露出了作者孤寂惆怅的心绪.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写送别之伤情,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关怀。
唐
王维
汉江临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赞景用典,以襄阳守将山简自喻,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红与绿的相互晖映,突出了西湖的一片清新和亮丽。“接”字写出了荷叶的田田相连,广垠无边。“映日”衬出荷花的颀秀与红艳。表现西湖夏日清晨富有蓬勃生机的明艳景色。
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唐
王维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唐
温庭筠
梦江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情景结合,用拟人手法写夕晖、流水,暗示思妇失望而凝愁含恨。
唐
李贺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以设问句式,昂扬的激情,尽抒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之情。
唐
李贺
南园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高挂开国功臣的画像,睹像抒怀,作者以设问句式,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宋
李清照
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看着西风中萧瑟的菊花,联想到自己孤苦的处境,涌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将人瘦与菊花相比,突出相思之苦。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花自喻,以赞花诉心曲,表明自己将继续奋斗,为国效力的志向。
晋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全句之意境集中在“悠然”二字上,写出了庐山的静穆高远,体现了全诗归复自然的宗旨,表达出诗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宋
朱熹
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借景说理,比喻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唐
杨炯
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的豪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体现了勇敢无畏的精神。
清
赵翼
论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代代有人才,其影响只有数百年。联系全诗,作者主张诗贵有创新,反对盲目崇古。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由近及远,抓住青绿之色,写出山村风光的清幽恬静和盎然生气。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以拟人、对偶写出青山绿水的幽美环境,寄予了作者闲适恬静的心情。
宋
王安石
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借景说理,语意双关,一写登高望得远,二写对前途的信心,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唐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滔滔东流无所止境,给人留下无限遐想。诗人借长江奔腾向前的空阔壮美的景色,抒发对朋友的无限依恋。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宋
苏轼
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以明月寄托思亲之情,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美好祝愿。
宋
苏轼
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化悲怅为旷达,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万物兴衰的达观态度。
宋
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一“聊”一“发”既突出了豪壮之气,又透露了怨愤之情。后人常用此句来抒发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