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Sedum Spetabile)别名八宝、蝎子草,原产我国为景天科景天属植物,华北以南地区。
一、形态特征景天为多年生肉质草本宿根植物。
茎基部褐色,稍木质化,上端淡绿色,稍被白粉,自地下丛生而出。
叶对生或轮生,倒卵形,边缘稍有波状锯齿,淡绿色或灰绿色,被较厚的白粉。
花顶生,聚伞型花序,小花密集,花型整齐,可以作为良好的秋季绿化植物。
花径约10至13厘米,萼片5枚,花淡粉红色,披针形,花期在8至11月。
景天的叶汁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去蝎子的蛰毒,所以景天又称蝎子草。
二、生长习性喜欢通风良好、比较干燥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强光,耐湿涝,抗寒力强,能耐北方哈尔滨的早期霜冻,也较耐盐碱。
三、栽培管理景天可以地栽也可以盆栽。
地栽时,待落叶后需将地上部分剪掉,然后埋土保护,第二年早春除去埋土后要充分灌水。
7月初根据需要并结合繁殖进行一次修剪,可以降低植株高度,同时使植株更加丰满。
立秋后追肥1至2次,可以使其开花繁茂。
盆栽时,每年翻盆换土一次,冬季进入冷室或地窖储藏越冬,其他管理较为粗放。
四、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在早春进行。
挖掘地下茎后分割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直接移植到土壤中,当年就可以长大成株用于园林绿化。
夏季也可以用嫩茎扦插。
结合修剪,将剪下来的枝条剪成10 厘米左右的小段,每段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茎结,插在素沙中,十几天后即可生根。
五、应用领域:由于景天花型整齐,园林中常将它用来布置花坛,可以做圆圈3001方块、云卷、弧形、扇面等造型,也可以用作地被植物,填补夏季花卉在秋季凋萎没有观赏价值的空缺。
盆栽后可供庭院陈设,用于造景。
玉簪花又名白玉簪、白鹤仙。
属百合科玉簪属,原产我国和日本为多年生宿根草花,根粗壮,叶基生成丛状,叶大有叶柄,叶片心脏形,有光泽。
夏、秋开花,花杆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有花9-15朵,形成很长的花串,每朵花开放期5-7天,花色洁白如玉,芳香,状若旧时妇女插于发髻上的玉簪柄,故名玉簪花。
玉簪花虽无色彩斑斓的花朵,但洁白素静,银光奕奕,与其碧绿青翠的叶片相映衬,显得清雅、朴素、端庄、情调高尚,另有一番雅趣。
此花苗小,生长很慢,多不产籽,只有白色花朵在气候较凉爽的环境里产生豆形的黑色种子。
玉簪花性喜阴凉、湿润,不耐多晒阳光,否则叶色会由绿变为黄白,叶片由厚变薄或出现焦边。
此花比较耐寒。
若大量繁殖,可先搭建较大的凉棚为它遮荫,方可保住幼苗安全生长。
玉簪的栽植地点必须选择无阳光直晒的阴处,冬季应把上部枯叶剪除。
根部覆盖上细土,以防受冻。
盆栽的玉簪在冬季休眠期时可放置在室内无阳光处,温度以2-3度为宜,且要保持盆土湿润。
但须注意;不可使盆土中含过多的水分,防止腐烂。
第二年4月移至室外后,仍宜选择蔽荫处加以养护。
此时,可根据是否缺肥,若不缺肥,每月施一次稀薄液肥即可;若缺肥,可加施一次。
玉簪的繁殖以分株法最为适宜、方便。
露地栽培的,可在4月间将植株挖起,从根部将母株分成3-5株,然后再分别进行地栽。
栽前,应先选好背阳地块把土翻耕耙松,掺入腐熟的堆肥或厩肥与土充分混合,耙平后作成高畦。
再把植株栽上,株距、行距为30×40厘米。
栽完后浇水(不要浇太多,雨季还应注意排水);夏季要特别注意避开烈日或进行遮荫,在生长期中,施腐熟稀薄肥2-3次。
可生长得健壮旺盛,夏末秋初即可开花。
现代庭园,多配植地林下草地、岩石园或建筑物背面,正是“玉簪香好在,墙角几枝开”。
也可三两成丛点缀于花境中。
因花夜间开放,芳香浓郁,是夜花园中不可缺少的花卉。
还可以盆栽布置室内及廊下常青藤学名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英名Ivy别名中华常春藤科名五加科亦称“石脚蜈蚣”,五加科,常绿木质藤本。
形态特征常绿藤本。
茎上着生气生根。
叶革质,卵圆形,3-5浅裂,深绿色。
伞形花序,花小,白绿色,微香。
花期秋季。
同属供观赏用植物很多,常见栽培的有1、洋常春藤(H.helix):其园艺品种很多,有银边、金边、银心、金心及各种不同形状的斑纹。
2、切那利常春藤(H.canariensis):叶密,也有一些变种。
原产秦岭以南地区。
耐阴,喜温暖,稍耐寒,喜湿润,而不耐涝。
宜肥活、排水良好沙质壤土。
繁栽要点多扦插繁殖。
盆栽冬季宜入温室,保持10摄氏度即可。
应用价值:南方多地栽于建筑物前,为立体绿化的优良植物材料,北方多盆栽。
由于叶形、叶色变化多端,常作为垂植物,吊挂于厅、廊、棚架上,又可立支架点缀客厅、会议室的墙角。
小型植株可作为桌饰。
还可将不同种与品种作为专题性展展览,别具一格。
金鱼草英文名:Antirrhinum majus L.金鱼草为玄参科金鱼草属秋播一年生草本,因花似金鱼,故得名。
别名:龙头花、狮子花、龙口花、洋彩雀。
金鱼草色彩丰富,除蓝色外,其余各色齐全。
近年来培育出很多多倍体品种及优良的一代杂种,不仅花大而密、色彩艳丽、茎杆粗壮高大,而且耐寒性、抗病性都强,收成稳定。
作为切花,金鱼草通常在12月-翌年4月上市。
生态习性:金鱼草较耐寒,稍耐半荫,在凉爽环境生长健壮,花多而鲜艳,通常作二年生栽培,但华北、东北也有作一年生栽培者。
其品种间容易混杂,引起品种退化。
生长适温白天15℃-18℃;夜间10℃左右,即使降到5℃-6℃,也无大碍。
但在开始生蕾的时候,若遇0℃左右的低温,则表现有"盲花"。
冬季开花的品种,若保持适宜温度,则不受日照影响,花芽分化后,12月-翌年1月开花。
但夏季开花的品种,仅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分化花芽和开花。
金鱼草的花期,可利用温室,加之不同的播种期、栽培法以及不同的品种来调节。
通常露地栽培,8月下旬或9月播种,翌年4月-5月开花;早春冷床育苗或春夏播种,可在6月-7月或9月-10月开花,但不及秋播生长良好,而且花期较短。
秋天播种,则翌年开花,短剪后,可至晚秋开花不绝。
冬季作切花用者,常于夏末播种,露地培育,秋凉移入温室,秋冬两季白天保持22℃,夜间10℃以上,12月份可陆续开花。
品种:优良品种应当属早生系,品质优良,切花后能经常保持花色鲜艳;耐寒性强,"盲花"少;株高而粗,花茎硬,笔直生长。
通常12月份开始切花,翌年3月-4月份也能二次切花,二次切花的品质也较好,利用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种,已成为商业切花栽培的主要品种。
(1)一代杂种早乙女:红色;红龙:天鹅绒深红色;先驱:深紫红色;红姬:桃色;乙女:鲜桃色;绵龙、夕映:绯橙色;王冠、黄龙:黄色;白龙、白岭、新雪、白光龙:白色。
(2)原有种魔力:浓桃色;白色奇迹:纯白色;和平:纯白色;降珠:乳白色等。
繁殖及栽培:(1)繁殖金鱼草主要是播种繁殖,但也可扦插。
对一些不易结实的优良品种或重瓣品种,常用扦插繁殖。
扦插一般在6月-7月份进行。
金鱼草种子细小,灰黑色,每克约8000粒,发芽率60%。
在13℃-15℃播种,1周-2周出苗。
插种时需混沙撒播。
通常为了在12月上旬开花,通过摘心而培养3本-4本(一本为一枝切花)的,7月下旬播种为宜。
不摘心而培养独本的,8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2)栽培在小叶真叶开始长出时,以3厘米×3厘米的间距进行第1次移植;在苗高5厘米-6厘米时,再以10厘米×10厘米的间距进行第2次移植;苗高10厘米-12厘米时为定植适期。
7月中下旬播种的,9月中旬定植;8月中旬播种的,10月中旬定植。
在栽培室用宽1米的地床,不摘心培养独本的,9厘米见方定植;摘心培养4本-5本的,15厘米-18厘米见方定植。
培养4本-5本的,是在定植2周后摘心,留下从基部长出的4枝-5枝粗壮侧枝。
无论是培养独本还是多本,株高25厘米时,都要及早摘除从基部发出的侧枝。
不久,待苗高长到25厘米-30厘米时,可张网一层或两层。
切花的采切与保鲜:金鱼草切花不耐挤压,但采切过早花蕾又不易开放,因此必须在花序基部有2朵-3朵花开放、上部花蕾初初绽时采切为宜。
采切后,切花根据花色、株高、花穗长度分级,10枝-20枝一束,长穗部分用玻璃纸包好,装箱上市。
金鱼草切花只能短时间插在4℃水中贮藏、运输队,否则花序上部的花蕾易凋萎。
采切装箱前,可用硫代硫酸银溶液浸渍花茎20分钟;或用糖、8-羟基喹啉柠檬酸起盐及早异抗坏血酸的混合液作为金鱼草切花的瓶插保鲜液。
金鱼草花语:多嘴·好管闲事种类:芝叶科原产地:地中海沿岸花色:黄·白·红·桃红花期:春~秋它得的英文名称为「Snap Dragon」(咬住东西的恐龙),但是,我倒认为「金鱼草」才更能适合它的各种特性。
它的花形很可爱,看起来就好象是在水中一扭一扭地游动着的金鱼。
大概是因为如果用指尖压它的花朵会产生「叭!叭!」的声音吧!所以,它的花语是「多嘴」。
但是,这不也是很可爱吗?比起那些装腔作势唠唠叨叨的人,像金鱼草这样只会对打开自己外壳的人多嘴,可来得可爱多了呢!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喜欢它的原因之一吧!你不妨试试在自己的房间放上一盆金鱼草,它一定可以使得整个房间的气氛活络、开朗起来呢!天门冬,又名:颠勒(《本经》),万岁藤、婆罗树(《救荒本草》),天棘(《纲目》),白罗杉(《植物名实图考》),多儿母、八百崽、丝冬。
攀援状多年生草本。
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10厘米,灰黄色。
茎细,长可达2米,有纵槽纹。
叶状枝2~3枚束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2.5(~3)厘米,宽1毫米左右,稍弯曲,先端锐尖。
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状叶常变为下弯的短刺。
花1~3朵簇生叶腋,黄白色或白色,下垂;花被6,排成2轮,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6,花药呈丁字形;雌蕊1,子房3室,柱头3歧。
浆果球形,径约6毫米,熟时红色。
花期5月。
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
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天门冬又称天冬草、玉竹,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天门冬为半蔓性,茎丛生,柔软下垂,多分枝,下部有刺;叶状枝扁线形,有棱。
叶退化为细小鳞片状或刺状。
花小,白色或淡红色,通常2朵簇生于叶腋,有香气,雌雄异株,夏季开放。
花后结小豆般浆果,球形,成熟后鲜红色,状如珊瑚珠,非常美丽。
天门冬原产于南非。
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阳,也较耐阴,不耐旱。
适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
生长适温为15—25℃,越冬温度为5℃。
天门冬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
播种最好采后即播,否则影响发芽率。
一般12月种子成熟,采后洗净、晾干,春季2—3月插入疏松土壤。
在温度20—30℃时,3—4周即可发芽。
分株一般于春季结合换盆时用利刀将生长茂密株丛分割开,按3—5芽一丛分出新植株(避免伤根太多),分别栽植上盆,放予阴蔽处养护l一2周,待恢复生长后按正常管理。
天门冬盆栽可用腐叶土、园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为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