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歌谣:是指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和乐为歌,徒歌为谣,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
是远古人民的一种集体的口头文学创作,作为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乃最早出现的文字样式换。
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产物,是远古人民的一种集体的口头的文学创作,以幻想的形式来反映和解释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是最早产生的故事性作品。
诗经六义:《毛诗序》谓:‚诗有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其中风雅颂是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分类,风土之音曰风,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共15国风,160篇;朝廷之音曰雅,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包括大雅小雅,共105篇;宗庙之音曰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即铺叙,比喻,起兴。
《春秋》三传:由于《春秋》微言大义、简约难懂,所以后世学者仿照其编年体例,对之进行阐释说明的著作共有三部;《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史称‚春秋三传‛。
前两者注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属经学;后者则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属史学,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巨著。
楚辞:1,是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出国文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新体诗。
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样式。
较之《诗经》,篇幅扩大,句式增长,现实主义色彩减淡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乐府:本是秦汉时期音乐机关的名称,后来演变成诗歌体裁的名称。
狭义上只指两汉以来采用自民间或文人仿作的能够合乐歌唱的诗歌:广义上则包括那些未入乐而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体裁或继承乐府传统的诗歌。
此外也包括宋元以后合乐能唱的词与曲。
古诗十九首: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昭明文选〃杂诗》中,把汉代无名氏所作的《行行重行行》等十九首无言抒情诗编选在一起,题名为《古诗十九首》,以后便成为专名。
以游子思妇,矢志伤时为主要内容,成为我国感伤主义文学最早也是最集中的表现,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歌的最高成就。
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世的桓帝、灵帝之时,作者多属于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是一时一人之作。
上古神话的分类情况、主要内容以及代表篇目:一,试图解释自然:神话是原始人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经验,以幻想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是生产力低下、意识原始,思维幼稚的产物,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
二,渴望征服自然:原始人在神话中以幻想的形式渴望征服阻燃,战胜灾难的种种意志与愿望,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
三,崇拜英雄人物:原始人在神话中改为幻想能出现具有超人能力、拥有杰出本领的英雄人物(不再是鬼神),能够带领帮助自己,战胜自然,共度难关。
这反映出原始人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于是就诞生了许多英雄神话。
如鲧禹治水,仓颉造字等。
四,向往美好生活:原始社会,环境恶劣,工具简陋,生产极其困难,劳动特别繁重,安全没有保障。
于是在上古神话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减少困难,减轻劳动的美妙幻想,表现古人惊人的超现实,想自然的想象力,如《山海经》中的奇肱国的人等。
五,反映频繁战争: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的战争频繁,在神话传说中,或写天神之战,或写部落之战,都是现实生活的一个反应。
所不同的是战争的人物,战争的方式是通过幻想加工神话改造了的,《共工触怒不周山》等。
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一,朴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如《氓》等正式的反应了当时妇女在恋爱婚姻过程中的不幸遭遇〃〃〃二,直抒胸臆的特点,如《王风〃黍离》全诗三章,每章末尾反复吟唱‚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三,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孔雀东南飞》《诗集传》《关雎》等重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四,四言为主的句主与重章叠句的结构,如《采薇》等重的诗句;五,丰富的词汇与和谐的韵律,如仅仅关于植物动物的名称,就多达三百七十余种,蒹葭,杨柳,黄莺〃〃〃又如韵律用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的四项社会作用:1有‚兴‛即启发鼓舞感染的作用2有‚观‛即考察现实的认识作用3有‚群‛即互相感化提高的教育作用4有‚怨‛即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
举例说明《左传》描写战争的特色:1,点面结合,如《左传〃僖公三十年〃秦晋肴之战》《左传〃哀公十六年》等情节完整,脉络清晰,有始有终,给人留下了这场战争总体的完整的印象。
2,详略得当,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晋肴之战》中详写战前,略写战争场面和战后;3,思想原则,作者描写战争并不单写军事行动,常常着眼于政治问题,把军事和政治结合,从政治角度解释战争胜负的原因。
如‚师直为壮,曲为老。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简述《春秋〃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的‚微言大义‛体现在什么地方:批判揭露郑国上层统治者内部,为争夺权力而发生的兄弟之间、母子之间骨肉相残的故事。
孔子‚兴观群怨‛的理论:孔子‚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
《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几大流派:1,孟子:性善;2,荀子:性恶;3,告子:性无善无不善;4,扬子:性善恶混有;5,世硕公孙、漆雕开、王充、韩愈:性善恶因人而异;6,梁启超:性善恶因时而异。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一,极富浪漫主义色彩:1,主观幻想;2,虚构寓言;3,善用拟人;二,运用比喻灵活多样;三,多用韵语富于美感。
举例说明《离骚》在艺术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1,首先是‚灵均‛形象的塑造,如‚帝高阳之苗裔,朕皇考曰伯庸‛‚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2,其次是创作方法的突破,如‚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3,再次是表现手法的开拓,’众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最后是语言形式的创新,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赋体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一,古赋:汉代的赋诗古赋,又叫辞赋,汉赋,汉大赋。
特点是,篇幅较长,问答形式,韵散结合,句式变化,用字生僻,讲究形式。
代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
二,骈赋:六朝的赋是骈赋,又叫绯赋。
特点是,对仗工整,典故繁多,音韵和谐,文辞华丽,篇幅较短,四六句式。
代表:庾信《哀江南》,江淹《恨赋》、《别赋》等。
三,律赋:唐宋科举考试时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成为律赋,又叫‚八韵律赋‛。
特点是,限题,限字,限韵,对仗。
代表:蒋防《姮娥奔月赋》等。
四,文赋,中唐以后,手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赋,成为文赋。
特点:形式上以散代骈,句式参差;内容上抨击时政弊端,书法真情实感。
代表: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赤壁赋》等。
举例说明为什么说《史记》是一部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与战斗性的传记文学巨著:拥有实录精神与批判精神:一,统治阶级;1,帝王:如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2,贵族: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真实描写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蚡两代外戚之间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最后同归于尽的下场;3,官吏,如《酷吏列传》;二,起义将领:如《陈涉世家》承认官逼民反的合理性;三,爱国英雄,如《屈原贾生列传》描写屈原的忠贞直谏;四,下层人物,如《刺客列传》中的曹沫、荆轲专诸等。
1、上古文学的两种主要形式是上古歌谣和上古神话。
2、上古歌谣的特点:集体性、口传性、劳动性、宗教性、综合性。
3、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与《淮南子》之中。
4、流传得最广,版本最多的上古神话是《鲧禹治水》。
5、古代最有名的‚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6、填写出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出自《山海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出自《淮南子》;‚盘古开天‛出自《艺文类聚》;‚女娲造人‛出自《太平御览》。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出自《弹歌》,‚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出自《蜡辞》。
7、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有发愤著书的传统、忧国忧民的传统、放言无惮的传统、深于取象的传统。
8、相传我国古代最早的民间歌谣是唐尧之时的《击壤歌》。
1、四家诗指齐诗、鲁诗、韩诗、毛诗。
2、《伯兮》是典型的思妇诗,《氓》是典型的弃妇诗。
3、关于《诗经》的编纂、汇集成书,历史上有采诗、献诗、删诗三种说法。
4、《国风》中第一篇是《关雎》;最长的一篇是《七月》。
1、‚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戊戌卜贞,今日旦,王疾目,不丧明?其丧明?‛属于甲骨卜辞。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属于周易经文。
‚段不弟,故不言弟‛属于春秋传文。
2、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3、‚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
乾卦:卦名。
三:卦形。
元亨利贞:卦辞。
初九:爻题。
潜龙勿用:爻辞。
4、《国语》为‚春秋外传‛,《左传》为‚春秋内传‛。
5、《尚书》多载训诫之言、《春秋》多寓褒贬之言、《国语》多记教诲之言。
6、《战国策》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战国时期活跃于各国政治舞台上的谋臣策士们纵横捭阖的斗争,游说诸侯的言辞以及朝秦暮楚的行径。
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并相沿至今。
7、孔子主张‚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
8、《尚书》的特点为佶屈聱牙《春秋》的特点为微言大义。
9、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10、成语的出处、篇目的出处、人物的出处。
自强不息《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狡兔三窟《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孔子思想的核心便是他的伦理思想,其核心是仁。
2、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包括性善说、恒产说、民贵说,此外,还有义,包括养气说、气节说、得道说,他注重人格修养,提倡内养浩然之气,并推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