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运会

大运会

2005年8月11日,第23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爱琴海东岸的土耳其伊兹密尔举行。

200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广东省深圳市将代表中国向国际大体联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2005年7月12日,市委书记李鸿忠和许德立共同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申办执行委员会揭牌,标志着深圳的申办工作全面启动。

2005年7月底,由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秘书长韩湛宁先生设计的申办标志出炉,这一标志由红、绿、蓝三色U形舞动的飘带组成,象征青春、激情、友谊、未来。

2006年5月,由深圳市一名普通义工创意的申办口号“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正式公布,这一口号表达了深圳对于举办第26届世界大运会的热切期盼,也表达了深圳一定能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运动盛会的坚定信念。

2006年6月,受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委托,以许德立为团长,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中国大体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杨立国为副团长的申办代表团抵达国际大体联总部所在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正式递交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申办报告大运中心作为深圳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运会的核心区域,为了达到深圳市委、市政府“建设成国际一流的体育场馆”的要求,其设计方案实行国际竞标,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国内等多家著名设计公司参与角逐,并且进行了社会公示,最后在2006年12月,德国GMP建筑事务所设计的2号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这一浓缩着创意精华的方案造型新颖、构想独特,受到了专家的交口称赞。

12月12日,在2011名深圳学生的见证下,在26响礼炮的轰鸣声中,国际大体联考察评估组成员与教育部、广东省、深圳市领导一起,亲手为深圳大运中心基石揭幕培土。

2006年8月30日,深圳迎来了尊贵的客人。

应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章新胜邀请,国际大体联主席乔治·基里安夫妇抵达深圳,展开为期3天的深圳、广州考察行程,深入了解深圳申办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相关准备工作和体育设施情况。

12月11日到15日,国际大体联考察评估组一行将对深圳进行最后一次考察评估。

以此作为都灵表决的重要参考。

为此,申办执行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迎接国际大体联评估组来深考察和2007年1月赴意大利都灵申办陈述有关事宜。

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动员大会,要求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举全市之力做好申办工作,力争为两年多的申办历程画上圆满句号。

12月14日,国际大体联考察评估组一行飞赴北京。

在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基里安一行。

同一天,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与基里安一行的会见中表示,中国教育部将会全力支持深圳申办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就在都灵,深圳向世界宣告,我们将是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东道主。

就在未来的4年里,深圳人还将以不懈的努力,向世界呈献这座年轻城市的创新精神和无穷魅力,向世界呈献一届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大运盛会。

昨天,“深圳市民对大运会态度”的调查报告新鲜出炉。

报告中,一组组数字,一个个图表透露出来的信息,传达出来的热忱,让人振奋、欣慰。

回想起一年多前——2009年7月,当大运会旗从优美的萨瓦河畔飘扬到南海之滨,大运会进入“深圳时间”。

从“深圳时间”开启的那一刻起,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大运会的“东道主”。

深圳提出了“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 的理念,向市民发出了真诚的呼吁——“我们是大运的主人,我们是城市的主人”。

一年半过去了,我们看到了深圳的变化。

正如调查中市民所感觉到的,我们的城市卫生环境在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在完善,城市治安环境在改善,市民文化文明素养在提升……感受到大运会为城市带来的变化,感受到大运会对于深圳这座城市的积极意义,市民的参与和支持大运的热情也与日俱增。

在本次调查中,96.65%的市民认为举办大运会有积极意义,对参与大运会有兴趣的比例也高达85%,这些数字,胜于雄辩,体现了民心所向。

值得关注的是,意识到大运会与深圳发展建设密切关联的市民,正与各种方式汇入到参与和支持大运会的热潮中。

他们的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文明出行、志愿服务、提升自我素质、参与环保行动等等,不一而足,对大运满怀热情的他们选择了自己心仪的方式,轻松愉悦地为大运会的举行添火加柴。

参与支持大运,你有多种选择!点点滴滴的付出,星星火火的闪烁,都将为一届“不一样的精彩”的体育盛会增添光彩。

再过100多天,深圳将敞开胸怀、践行诺言,向世界展示一座年轻城市燃烧的激情,一座创新城市独特的魅力,一座开放城市恢弘的气度,一座文明城市感人的精神,而我们每个人,都在展示的行列中!坐在开往广州的火车上,突然一老友给我来电话,语气相当的激动:成功了,成功了!起初并不了解,弄了半天,才知道是深圳申办大运会成功了!一路火车上,就在纳闷为什么会高兴成这样。

仔细一想,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在某一地区生活和工作的人,同样会被当地的好消息而兴奋!一下火车就上网找资料,查信息,急着跟大家分享!事情是这样的:北京时间今天凌晨2时,国际大体联主席、美国人乔治·基里安在意大利都灵特亚托雷吉奥大会堂举行的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会议上,最后宣布了申办2011年第25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2011年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胜的城市。

深圳参加了2011年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那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到底是一个什么级别的体育赛事呢?申办大运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体育明星的“摇篮”中国早在1959年就参加了第1届大运会部分田径项目的比赛。

从1961年第2届起至第8届,中国均未派团参加。

1975年,中国被接纳为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正式会员,从1 977年第9届起,中国派团参加了迄今为止的历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对于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首先让人想起的自然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但是事实上,中国体育能够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完全是得益于从1977年开始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练兵场,可以说中国许多体育明星都是从大运会起步和成名的。

大运会是中国竞技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的门槛,亦可以说是中国竞技体育之摇篮。

1975年,第14届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代表大会接纳了中国,作为仅次于奥运会的当时第二大综合性世界大赛,大运会最先向中国张开欢迎的臂膀。

历经两年精心准备,1977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索菲亚第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51人的中国代表团拿到一银三铜,列参赛各国家与地区的第21位,这可以视为中国体育在世界大赛的起点。

自此,大运会就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全面磨砺队伍、打造明星的大舞台。

中国女排正是在1981年第11届大运会夺冠,实现中国“三大球”在世界大赛“零的突破”。

通过大运会,中国还培养出包括“跳水女皇”陈肖霞、“体操王子”李宁、“三级跳之王”邹振先在内的一批世界明星。

申办大运会的新意义随着北京申办大运会,并从而取得申办奥运会成功的经验,使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出现了新的意义。

由于举办体育大赛可以为申办国家和城市带来世界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所以许多国家和城市深知,要申办奥运会,难度非常大,相反如果把目标定在“小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成功的机会就相对大得多。

有的城市鉴于国际知名度较低,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条件和门槛都较低,所以许多中小城市都把目光放在了对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上面。

如举办第19届大运会的意大利城市卡塔尼亚,第20届大运会的西班牙城市帕尔马,第23届大运会的土耳其城市伊兹迈尔,以及第19届大冬会的斯洛伐克城市亚布莱德,第20届大冬会的波兰城市扎克潘,第21届大冬会的意大利城市塔尔维希奥,第22届大冬会的奥地利城市因斯布鲁克。

还有的出于政治原因,像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成功获得了2009年第25届大运会的举办权,但由于原来申办时贝尔格莱德是以塞黑首都名义申办,现在塞尔维亚与黑山又分裂成两个国家,这是否会影响贝市两年后的举办,至今仍然留有悬念。

即使是这次申办大运会的俄罗斯的喀山市、波兰的波兹南市、西班牙的穆尔西亚市、中国台湾的高雄市;申办大冬会的斯洛文尼亚的马里博尔市和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市,在国际上不是默默无闻,就是名气不大。

事实上,不仅国际众多城市把申办大运会作为打响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片”,而且也逐渐为国内城市“情有独钟”。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城市经济也逐渐成为“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

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广州成功申办亚运会之后,对京沪穗中国三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申办和举办体育大赛,已经成为了新世纪中城市发展的“核动力”。

哈尔滨市在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后,提出了申办冬奥会的大胆设想,但冬奥会毕竟是世界顶级的体育大赛,哈尔滨在申办冬奥会的初赛中就被淘汰出局,为此,哈尔滨市相中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并于2003年开始提出申办,并在2005年一举成功,获得了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举办权。

借鉴哈尔滨的成功范例,深圳在广州申办亚运会成功之后,也开始把目标锁定了大运会。

众所周知,广州与深圳作为华南地区两大城市,虽然各自地位不同,但是毕竟穗深两市相距较近,两市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都存在“竞合”关系,如果2010年广州借举办亚运会之东风,大幅度抛离深圳,那么深圳处于广州与香港的“夹击”之下,地位就会更加尴尬,为此,深圳投入了巨资,全力申办大运会,以求申办本身就能够为深圳造势。

深圳方面为拍好申大的宣传片,聘请了凤凰卫视著名策划人王鲁湘担任文学顾问,“百花奖”获得者孙周出任导演,电影《霸王别姬》和《无极》的摄像师担纲摄影,可谓是名角大腕云集。

为了加强申办实力,深圳方面聘请了易建联和戴菲菲担任深圳申大的形象大使,一位是篮坛英雄,一位是夺得过北京大运会两枚艺术体操金牌的青春玉女,英雄加美女的申办策略颇具吸引力。

另外再加上钢琴王子李云迪亲赴意大利都灵演奏助兴,说明深圳更在乎的是申办过程中的城市形象。

通过这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竞争,公众对体育赛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已经有越来越强烈的认识,体育已经超越体育赛事的本身。

作为半个深圳人,我个人也有几个凡是,(相信大家在深圳安身立命的朋友们,也跟我有同感)第一:凡是有利于深圳的,我都拥护第二:凡是不利于深圳的,我都摈弃第三:...............在本届国际大体联执委会上,现任22个国家和地区的执委分别听取了来自俄罗斯喀山、中国台湾高雄、中国深圳、波兰波兹南和西班牙穆尔西亚5个申办城市委员会的陈述。

深圳赢得非常惊险。

这次与深圳竞争的几个城市都各有优势,申办经验都比第一次申办的深圳市丰富。

从第一轮开始,深圳的得票一直未能过半,所以投票和宣布结果的程序一拖再拖,最终延迟了近一个小时才宣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