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说明书五、施工工艺要求1 管材及管道基础污水管及雨水管管径≤1000mm的均采用立筋式中空壁钢塑复合缠绕管,管材必须符合国标GB/T 19472.2-2004《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二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及CECS164-2004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要求。
雨水管管材D>1000mm时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必须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的相关要求。
a、立筋式中空壁钢塑复合缠绕管基础采用180°砂石基础,详《塑料管基础及沟槽开挖回填图》及国标图集《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相关要求。
管顶覆土深度0.7≤H≤8.0米,管道环刚度采用SN=12.5 KN /㎡;管顶覆土深度H>8米,管道采用C30混凝土满包200mm 处理。
管顶覆土深度H<0.7米,管道采用C30混凝土满包200mm处理。
b、钢筋混凝土管基础管顶覆土深度0.7≤H≤5.0米;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120°混凝土基础,参照标准图集06MS201-1-17;管顶覆土深度5.0<H≤7.5米;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180°混凝土基础,参照标准图集06MS201-1-19;管顶覆土深度7.5<H≤9.0米,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180°混凝土基础,参照标准图集06MS201-1-19;管顶覆土深度H>9.0米,需采取钢筋混凝土包封加固处理,另专项设计。
管顶覆土深度H<0.7米,管道采用C30混凝土满包处理,详细《管道加固大样图》。
2 管道接口立筋式中空壁钢塑复合缠绕管可采用电热熔带连接、热收缩带连接或者卡箍式弹性连接,并严格按照厂家相关技术要求指导实施。
钢筋混凝土管道采用现浇混凝土套环接口,详见06MS201-1,P36。
3管道出口排水管渠出水口参照标准图集《排水管道出口》06MS201-9,,出口位于放坡处采用八字墙,位于挡墙处采用一字墙,排水出口应采取防冲刷、消能、加固等措施。
4 检查井砌筑雨水检查井200≤D≤600,砖砌φ1000圆形雨水检查井06MS201-3-11雨水检查井600<D≤800,砖砌φ1250圆形雨水检查井06MS201-3-14雨水检查井800<D≤2000,矩形检查井06MS201-3-31矩形90°三通砖砌雨水检查井06MS201-3-33矩形90°四通砖砌雨水检查井06MS201-3-35污水检查井200≤D≤600,砖砌φ1000圆形污水检查井06MS201-3-20污水检查井600<D≤800,砖砌φ1250圆形污水检查井06MS201-3-24污水检查井800<D≤1500,矩形检查井06MS201-3-37矩形90°三通砖砌污水检查井06MS201-3-44矩形90°四通砖砌污水检查井06MS201-3-50圆形排水检查井流槽形式06MS201-3-8,矩形排水检查井流槽形式06MS201-3-305 扇形检查井--- D800--2000,06MS201-3-576 雨水连接暗井——(详雨水暗井设计大样图)7 跌水井D=200--400(直线外跌),06MS201-3-99D=400--600(直线外跌),06MS201-3-103D=200—400(支线外跌),06MS201-3-106D=700—1500(直线外跌),06MS201-3-110(跌水井井墙材料采用MU15水泥标砖)8 检查井、跌水井施工砌筑要求(1) 材料:a、在车行道范围内的检查井应使用强度不小于MU15水泥标砖,M10水泥砂浆砌筑。
b、人行道范围内的检查井,应使用强度不小于MU15水泥标砖,M10水泥砂浆砌筑。
(2) 砌筑方法:a、砌筑时砖宽边为横向,长边向井心的砌法,上下层不得通缝。
b、最小灰缝不小于8毫米,最大不超过15毫米,要求灰缝砂浆饱满。
(3) 内粉:检查井内壁必须粉光,先用1:2防水水泥砂浆(体积比)粉层厚15毫米;后用1:2防水水泥砂浆粉层厚10毫米,表面应压光。
(4) 流槽:采用C20砼。
(5) 基础:井基采用C20砼,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50KPa。
(6) 井外回填:检查井周围宽度为1米的范围内,由于无法分层碾压,采用强度不低于30Mpa 的平毛石及M10水泥砂浆砌筑,高度从检查井基础底至路基级配碎石层底,详《车行道下排水检查井加固图》。
(7) 井圈、井盖:a、井圈与井盖要配套,不得出现几点支撑,行车后产生摇晃的现象。
车行道下必须使用E600级重型球墨铸铁五防井盖(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非车行道下采用C250级复合材料井盖井座。
b、井盖、盖座应符合使用性能及国标《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相关要求。
(8)防坠网按照最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雨、污水检查井均需设施防坠网,做法要求详《井筒防坠网大样图》。
9 井盖、盖座、铸铁爬梯、脚窝塑钢踏步图——06MS201-6-16铸铁及塑钢踏步安装图——06MS201-6-17砖砌雨水检查井踏步脚窝位置图-06MS201-3-130砖砌污水检查井踏步脚窝位置图-06MS201-3-13210雨水口篦子需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重型荷载,采用钢纤维砼材料,本工程采用砖砌偏沟式双箅雨水口,做法详参06MS201-8,P10.11排水管渠出水口参照《排水管道出口》06MS201-9,出口位于放坡处采用八字墙,位于挡墙处采用一字墙,排水出口应采取防冲刷、消能、加固等措施。
六、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沟槽开挖前必须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勘,施工单位根据地勘报告的结果,结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沟槽开挖与回填”章节的有关规定,针对沟槽开挖的边坡坡度、支护措施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切实执行,确保安全。
局部地段埋深较大,凡开挖深度较大及边坡不能稳定地段,应按《贵州省深基坑支护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专项治理。
1 高程系统与道路高程系统统一。
2 纵断面图的“设计路面高程”为道路中心线高程。
3 排水及道路的水准基点必须统一设置。
4 雨污水管道平面位置详“排水管线平面设计图”。
5 沟槽开挖前,必须会同有关部门查清地下设施、地下埋设物的现状、分布位置及埋深,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
6 施工前需对建成段与新建段衔接点的沟管平面位置、高程及断面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呈送建设方转我院核定后才可进行砌筑安装。
7 设计雨污水沟管平面位置、高程与已建其它专业管道发生矛盾时,其它专业管道的修改由“管综设计”另行确定;涉及雨污水沟管的修改需由施工单位作出《工作联系单》送建设方,由我院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处理。
8 沿线原有合流沟管均须截流后分别接入雨污水系统,化粪池污水接入污水管。
9 检查井的桩号为道路中心线桩号,在弯道处内外弧长度不等,造成的高程差,可在检查井跌水高度上调整。
10 排水管渠为隐蔽工程,在分段回填之前须报请建设方和质检部门分段验收;对污水管道须进行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
沟槽底至管顶上50cm范围内用级配砂砾回填,砂砾层以上部分:排水管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回填要求按道路路基(路面)要求进行回填;排水管在道路红线范围外,回填要求详《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1 钢筋混凝土管道内壁粗造系数n=0.014,塑料管内壁粗造系数n=0.01。
埋深不大于7.5米的雨污管道要求地基承载力150KPa,埋深7.5<H≤9.0米的雨污管道要求的地基承载力180KPa;埋深大于9.0米,另详专项设计;方沟要求地基承载力见方沟结构图。
12 每个检查井所设预留管一律采用管顶平接,并以i=1%坡度延伸至路基外1m,端头采用M10砂浆砌毛石封闭。
普通雨水预留管D=500,污水预留管D=300。
特殊交汇管及预留管管径详排水平面图、排水纵断面图。
根据市政管理部门意见,雨污水检查井间距为40~80m。
13 雨水口间距根据市政管养部门的相关要求按15~20m的间距布置,本次工程采取单根布置雨水管道,因此,为减少过街雨水耳管数量,本次工程雨水口布置间距按40m考虑,采用砖砌偏沟式双箅雨水口,详排水平面图,交叉口及接支路低洼处,施工方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增加雨水口数量。
雨水口沉砂深度200毫米。
单箅雨水口耳管D=300,双箅耳管D=300,三箅四箅耳管D=400。
雨水耳管采用立筋式中空壁钢塑复合缠绕管,雨水口耳管就近接入雨水检查井或雨水连接暗井,特殊耳管详排水平面,纵断的说明、标注。
14雨水耳管基槽须夯实,管顶覆土小于70cm的雨水耳管采用C30砼满包20cm 加固。
在道路面层施工通过压路机前,应注意保护雨水井圈及耳管。
15 道路大开挖地段必须待路基平整后方可开挖管沟。
局部挖深地段须“跳槽”开挖(“跳槽”间隔距离8-10米),增设挡板支撑,注意施工安全。
沟槽开挖的底宽及边坡大小由施工单位视土质情况根据地勘资料及施工规范、规程确定。
管道敷设前,要注意检查挖槽断面和堆土位置是否符合规定。
16 内底埋深超过3米的沟管必须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进行地勘。
17 管道与检查井的接口必须做防水处理,具体做法详06MS201-2,P56。
18 对于检查井(跌水井)设置埋深大于国标图集使用范围要求的,在按照图集施工的基础上,采用以下加强措施:墙身底板钢筋均放大为φ20,混凝土结构厚度放大为40cm;盖板钢筋放大为φ20,采用双层布筋,钢筋之间由φ10的拉筋梅花型布置,板厚放大为35cm。
19 本工程施工及验收执行如下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附注:本说明书中管径、直径单位以毫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