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莱-切公路项目(LESSOS~CHEPCHONIA 公路52Km)管涵施工技术方案批准:审核:编制:肯尼亚莱-切公路项目部2018年12月目录1.编制说明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原则 (2)1.3编制范围 (2)2 工程简介 (2)2.1工程概况 (2)2.2主要工程量 (3)3 施工方法 (3)3.1 施工流程图 (3)3.2主要施工方法 (5)3.3施工期注意事项 (9)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0)6.环境保护措施 (11)7 人力资源及主要资源配置 (11)7.1 人力资源配置 (11)7.2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11)7.3 主要施工材料 (12)管涵施工技术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肯尼亚道路与桥梁标准施工规范》(1986版)《美国道路桥梁规范》AASHTO T99《英国规范》BS1377、BS812《LESSOS-NAMANJALALA-MAILI KUMI NA MOJA-KERINGET- TARTAR及MAILI KUMI NA MOJA-KOLONGOLO-CHEPCHOINA道路标准沥青翻新和维护项目合同》合同编号:RWC 542公司拥有的技术成果、工法成果、机械状况、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公司在类似工程施工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1.2编制原则(1)严格按合同文件所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轻重缓急,在工期安排上尽可能提前完成(2)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
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3)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流水作业;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均衡生产。
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地进行(4)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5)严格执行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1.3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肯尼亚莱切公路管涵工程的施工2 工程简介2.1工程概况依据合同协议中工程量清单(BOQ)提供的信息,本项目管涵包括φ600mm管涵3000m、φ900mm管涵2000m、φ1200mm管涵500m,管涵混凝土需求量为1491.5m³。
2.2主要工程量管涵施工主要工程量为见表2-1。
表2-1 管涵施工主要工程量表3 施工方法3.1 施工流程图现浇管涵施工流程图,具体形式见图3-1。
(1)采用现浇涵管进行管涵施工前期采用胶囊法现场浇筑管涵(含包管混凝土),管涵预制设备、模具到场后,先在预制厂预制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管涵,运到现场安装就位后浇筑包管混凝土。
1)基坑开挖及垫层的施工a 基坑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及圆管涵中心及纵、横轴线,用全站仪,钢尺基坑放样。
管涵气囊管涵施工示意图垫层b 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测量地面高程,控制开挖深度,开挖宽度比圆管涵内径宽出50cm,,基坑开挖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至高于设计标高20~30 cm时,改用人工清理到设计标高,整平后检查基坑平面尺寸、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并做基底的承载力试验,合格后进行下个工序。
c 垫层施工基坑开挖完成后,先进行基础的压实再进行垫层的施工,回填材料采用分层填筑,回填层厚不得超过15cm,采用小型振动碾压实、边角处采用振动夯夯实,压实度应不低于95%,压实要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在基础压实完成后,在基础上铺设垫层,垫层采用C15/20混凝土,厚度应达到5cm以上。
砼搅拌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用手推车人工运输至模板上料口,φ50软轴振捣棒振捣浇筑成型,浇筑完成后进行覆盖养护至少14天,并保持覆盖物湿润。
2)管涵的现浇①工艺流程模板、气囊准备→模板、气囊安装与固定→混凝土搅拌、入仓→混凝土管制管成型→拆模、拆气囊→成管养护②施工方法a模板、气囊安装:利用开挖基坑两侧内壁为模板,人工修正整至满足平整度要求,将加工好的架立钢筋吊入仓内并安装固定好气囊,检查各种尺寸以及砼的保护层厚度是否和图纸相符合。
b砼浇筑:涵管混凝土采用C15/20浇筑,砼搅拌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用手推车人工运输至模板上料口,φ50软轴振捣棒振捣浇筑成型。
c拆模:当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进行覆盖养护至少14天,并保持覆盖物湿润。
3)底板及齿墙混凝土施工:涵管吊装完成后,进行进出水口底板及齿墙混凝土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安装钢筋网片,并预埋翼墙及端墙钢筋苗子,采用C15/20混凝土、φ50软轴振捣棒振捣浇筑成型,当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覆盖养护至少14天,并保持覆盖物湿润。
4)进出水口端墙、翼墙施工: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进出水口翼墙及端墙钢筋网片的绑扎及安装,安装定型模板并加固,采用C25/20混凝土浇筑成型。
当端墙、翼墙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覆盖养护至少14天,并保持覆盖物湿润。
5)回填:进出水口两侧应同时对称回填,以避免不均匀侧向力。
管涵顶部保护层回填厚度不小于60cm,层厚不得超过15cm,回填材料应均匀且粒径不大于20cm,且含水量保持在75%到105%之间,采用小型振动碾压实、边角处采用振动夯夯实,其压实度应不小于100%MDD。
(2)采用预制涵管进行管涵施工1)基坑开挖:根据设计图纸及圆管涵中心及纵、横轴线,用全站仪,钢尺基坑放样。
基坑开挖前测量地面高程,控制开挖深度,开挖宽度比圆管涵内径两侧宽出25cm,基坑开挖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至设计标高20~30 cm时,改用人工清理到设计标高,整平后检查基坑平面尺寸、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进行基础碾压并做基底的承载力试验,合格后进行垫层混凝土浇筑。
2)基础处理及垫层施工:基坑开挖完成后,先进行基础的压实再进行垫层的施工,分层回填原路基土或者砂砾石,回填层厚不得超过15cm,采用小型振动碾压实、边角处采用振动夯夯实,压实度应不低于100%MDD,压实要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在基础压实完成后,在基础上铺设垫层,垫层采用C15/20混凝土,厚度应达到5cm以上。
砼搅拌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用手推车人工运输至模板上料口,φ50软轴振捣棒振捣浇筑成型,浇筑完成后进行覆盖养护至少14天,并保持覆盖物湿润。
3)基座混凝土施工:垫层完成施工后,进行基座混凝土施工,按照采用C15/20混凝土,水泥砂浆灰砂比1:3,厚度不小于5cm,宽度为15cm,基座混凝土高程、长度及坡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4)管涵的预制本项目采用旋滚式制管机预制承插式圆管涵,配套模具6套,预计生产能力30m/d,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①工艺流程干硬性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开动制管机主电机→调整转速为500转/分→喂料→辊压→逐渐调整转速到1200转/分→缓慢减速→停机→吊出管模→蒸汽养护→拆模→ 洒水养护。
②施工工艺a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厂家制作的成品钢模板,模板使用前仔细清除表面水泥浆及油污、锈迹及其它杂物后,均匀地涂抹脱模剂,检查各种尺寸是否和图纸相符合,确认无误后将模具用龙门吊安装在悬辊机内。
b砼拌和:采用自动计量的砼拌和机拌和,设计强度为30Mp,砼的维勃稠度控制在16~20s,水灰比0.35.c制管施工:混凝土搅拌完成后通过传送带运送到制管机处。
将悬辊制管机主机电源打开,转速设置在每分钟500转档位上,当转速达到预设值后,机械自动喂入干硬性混凝土并注意保障投料的连续性。
随着投料的增加,管壁逐渐增厚,当悬辊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时停止喂料,此时将转速逐渐调到每分钟1200转,产生大的离心力,悬辊直接辊压混凝土高速旋转5min~7min后管壁达到密实状态。
d 养护施工:缓慢降低转动速度,关闭主机电源,钢模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停止转动。
用起重设备将管模吊出摆放到养护区,用篷布覆盖,连续充入蒸汽7h后拆模,转为土工布覆盖,保湿、洒水,并安排足够的人员进行养护。
每批浇筑混凝土所做的试压块与相对应的构件同步养护。
养护二十一天后方可吊装使用。
5)吊装预制涵节:管涵基座准备完成后,测量放线并画出管涵控制线。
涵节现场安装采用吊车吊装,人工配合。
管节采用刚性连接,在管节插口嵌入承口前,承口与插口应保持清洁,无泥土、油污、油脂或其他有害杂质。
采用油麻砂垫圈缠绕在插口四周,确保插口牢固嵌入承口。
接缝处使用塑性砂浆填满,砂浆灰砂比1:2,最后以倒圆角45°完成填砂。
接缝采用覆盖物潮湿养护三天,管节安装完成后48小时内,不得受到扰动。
6)底板及齿墙混凝土施工:涵管吊装完成后,进行进出水口底板及齿墙混凝土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安装钢筋网片,并预埋翼墙及端墙钢筋苗子。
采用C15/20混凝土,砼搅拌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用手推车人工运输至模板上料口,φ50软轴振捣棒振捣浇筑成型,当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覆盖养护至少14天,并保持覆盖物湿润。
7)包管混凝土、端墙、翼墙施工: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进出水口翼墙及端墙钢筋网片的绑扎及安装,安装定型模板并加固,采用C25/20混凝土,砼搅拌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用手推车人工运输至模板上料口,φ50软轴振捣棒振捣浇筑成型。
包管混凝土以开挖基坑两侧内壁为模板,采用C15/20,砼搅拌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用手推车人工运输至模板上料口,φ50软轴振捣棒振捣浇筑成型。
当包管混凝土、端墙、翼墙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覆盖养护至少14天,并保持覆盖物湿润。
8)回填:进出水口两侧应同时对称回填,管涵顶部保护层回填厚度不小于60cm,回填层厚不得超过15cm,回填材料应均匀且粒径不大于20cm,且含水量保持在75%到105%之间,采用小型振动碾压实、边角处采用振动夯夯实,其压实度应不小于100%最大干密度。
3.3施工期注意事项(1)雨季来临前修建临时排水设施,防止积水淹没;每场雨后及时排除顶面积水,并对边坡和急流槽进行维护。
(2)路基填料做到随挖随填,随填随压,且每层表面做成-2%~-4%的横坡。
(3)整修路床时,在土路肩上每50m修筑急流槽并在路基两侧边沿修筑拦水埂,以利于雨水至急流槽排出。
(4)经雨水浇淋的路基,晾晒后进行下层施工,在填筑前应重新碾压,并检测压实度。
(5)采用覆盖法施工确保施工进度,同时加强便道维护保证雨季运料及时通畅。
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前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人员召开专门的质量、技术交底会议。
项目部对各部门及作业队进行一级交底,作业队对班组进行二级交底。
(2)施工时严格按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3)回填材料要符合试验规范要求,填筑料中无树根、杂草等杂质,对超粒径料需做破碎或移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