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已有储备
秦朝一统与文 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政 权措施(自主 学习)
基 础
新授知识
对汉武帝巩 固政权措施 的正确认识 正确评价汉 武帝
差 距
存在问题
对特定的历史 事件人物的认 识理解不足。
2.教法:
情景教学、材料导读 问题探究、教师讲授
1.学法: 研读材料、自主探究 角色体验、倾听讲解
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武将:哼,今日之河间王刘德实乃昔日之吴王刘濞,诸侯势力大必有篡夺 皇位之心,陛下应早做准备,及时削藩,末将愿先锋!
文臣:陛下不可着急,晁错当年为先帝削藩而死,先皇分封意在巩固我大 汉,盲目削藩必致皇室混乱,动摇汉朝统治;况且,河间王篡夺皇位查无 实证,我师出无名,臣建议对河间王多保持联系,安抚为宜! 主父偃 :陛下,臣倒有一计,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了,但只有 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 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 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 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 汉武帝: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
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宣扬君权神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会采纳谁的建议,为什么? 在儒家的基础上吸收各派思想, 统一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 为了推行儒学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在长安设立了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 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设立官学。 二、允许私人传授儒家学术
建德市大洋初级中学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说课人:何强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学法教法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反思
(一)课标要求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秦 朝 后 的 重 要 人 物 事 件
特定的历史条件
评 价 重 要 人 物 和 事 件
正确的唯物史观
对 历 史 进 程 产 生 的 影 响
(二)教材地位 统 一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建 立 和 发 展
1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秦始皇开创 大一统基业 汉武帝时代 的大一统格局 秦末农民起义 与汉朝的建立 开疆拓土 与对外交流
评价汉武帝,认识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依据:学生以感性为主,对问题难以全面理解,难度较大)
导入(史料)
1.如何导入?
武自 帝主 档学 案习 : 合 朝作 廷展 上示 一 : 合 宣作 室展 示 殿二 :
合 长作 安展 示 街三 :
2.如何掌握重点?
3.如何突破难点?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当今的大一统(思维拓展)
中国好皇帝---汉武帝
姓名 刘彻 在位时间 54年 朝代 西汉 民族 汉族 办公地点 长安(今西安) 家族名人
大 一 统 格 局 措 施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推恩令 刺史制度 司隶校尉 统一铸造货币,统一经营盐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
政治
经济 思想 其他
可从“军事、外交、个人文学”考 虑 设计: 竞选 评选中国好皇帝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4.如何升华主题?
六、教学流程——如何导入?
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
---《汉书》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 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 ---司马光
设计:材料所指何人,如何评价 意图:论从史出,引出本课线索
---评选中国好皇帝,制作汉武帝名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 “推恩令”核心观点,深入了 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汉武帝这位有着宽阔胸襟、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人格 魅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爱国奉献精神
重点: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依据:新课标、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要求 )
难点: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识
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诸侯王除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把王国封地 分给各个子弟建立侯国。
汉武帝说“此计甚妙”,妙在何处?
一、推恩令使实力强大的诸侯国被分成许多个小侯 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而且诸侯子弟对此心存感激。 二、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 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司隶制度)
汉武帝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大一统?
六、教学流程——如何突破重点?
结合教材P56、57及所给资料,模拟汉武帝为实现大 一统采取措施的场景 (要求:合情合理,生动形象,5分钟准备,2分钟展示) 场景1:朝廷上 场景2:宣室殿 场景3:长安街
1
合作探究 解决重点 设计角色:汉武帝 主父偃 武将 文臣
场景1:朝廷上
设计:一、汉武帝有什么烦恼? 二、文臣武将有何主张? 三、主父偃主张是什么? 意图:学习型小组,学生为主体
(朝廷之上)主要设计内容 汉武帝:近日河间王刘德声望很高,天下英杰都争相投奔他,刚刚朕问他 治国之道,他对答如流,还居然讲到历史上商汤和周文王以小国得天下的 事情,真是气死朕了!
汉 武 帝
(盛 衰)
外 戚 王 莽
汉 外 光 戚 武 宦 帝 官 (改革失败) (东汉建立)
统治黑暗 名存实亡
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 想文化趋于一统
《礼仪》简 汉代讲学 刺史印
五铢钱
六、教学流程——如何升华主题?
汉武盛世
中国梦
1.寻找当今中国“汉武盛世”的身影 2.要实现中国梦,学习汉武帝的哪些精神?
承上启下 示范作用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三)教材内容 3.3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武帝继位前汉朝成就与隐患 (背景)
汉武帝 大一统
武帝继位后巩固政权措施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武帝后的汉朝 (西汉的衰弱、东汉的建立)
八年级学生对事物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直观有 趣的知识和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但他们的理性思维能 力尚不健全,又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
小品短剧反应了当时哪些经济问题? 货币混乱 盐铁私营 中央财政困难 汉武帝如何解决经济上的问题? 统一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
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大大加强了中央权力,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设计:通过短剧学习汉武帝经济大一统措施 意图:学习型小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 ---《汉书》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 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 ---司马光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 巡游无度。…… 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 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司马光
(宣誓殿)主要设计内容 帝:众爱卿,今天让你们给朕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 葆江山呢? 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 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 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 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董):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 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 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 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 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 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宣言 认识汉武帝,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感性认识 意图:
六、教学流程——如何突破重点?
好皇帝是如何“炼”成的?
根据课文内容,思考:武帝即位时,面临哪些问题?
一、政治: 诸侯王势力大,朝廷对各类官员监督不力;
二、经济: 币制混乱,民间私铸货币泛滥,盐铁私营;
无为而治,百家争鸣,政治思想不统一, 三、思想: 法制混乱,百姓无所适从;
设计意图:延伸内容,重在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思考。
政治
推恩令
设刺史
铸五铢钱 经济 经营盐铁生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
思想 文化
1.如何解决探究要求高而学生知识储备少、分 析能力弱的问题?
2.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老师讲授之间的时间分 配问题? 3.如何实现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的目标?
不当之处,多 谢各位老师批 评指正!
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对待儒家上有何异同?
秦始皇:“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产生哪些积极和消 极影响?
一方面,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只发展一家学术,限制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 做法,对学术发展非常不利。
设计:通过短剧学习汉武帝文化思想大一统措施 意图:学习型小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盐商甲:掌柜的说笑了不是,想你是京城最大的盐商,光在京城的房产就 几十处,你比很多皇亲国戚还有钱呐,听说,前几天衙门还跑来问你借钱, 可有此事?
盐商乙:这些都是祖上留下来的资产,现在生意不好做呀,听说皇上已经 开始着手整顿我们民间贩卖盐铁的生意了,说不定明天我们就要失业咯! 趁现在要抓紧时间转行,开发新门路呀! 盐商甲:掌柜的说的有理,听说现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我们不如联合发 行出版物吧,卖卖四书五经,说不定能赚大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