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适用解读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适用解读
行政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刑事责任
《 刑 法 》 第 335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 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内容:
一、 新条例立法背景与历史沿革
二、
新条例六大亮点
三、 新条例争议和难点
亮点一:构建了多元化的医疗纠纷预
a)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公布:美国每年约有25.1万 人死于医疗事故,占比9.5% b) 德国最大医疗保险公司AK公布:德国平均每年发生医 疗事故约19万起,致死约1.9万,2017年对医生人身 攻击发生288起,其中医生被殴打占25%
。
(侵权责任法》第七尧医疗损害贡任 《侵权责任法》确立的医疗损害责任的 概念,对有效觯决医疗损害责任、充 分保护患方的合法权益、统一医疗纠 纷的案由及其赔偿标准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确立 了对医疗损害责任话用过错责任、讨错
《司法桴释》内容包括;医疗损杏 资 任纠纷案件的举证贲任分配及具 体规贝小医疗损者责任纠纷案件中
第三十四条【重新鉴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委托人可 以 委托其他医疗损害鉴定机构重新鉴定: ( 一) 鉴定专家不具有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事项鉴定资格的; ( 二) 鉴定机构不具有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范围而组织鉴定 的; ( 三) 鉴定机构或鉴定专家按照规定应当回避没有回避的;
( 四) 依据法律、 法 规、规章规定,委托人认为需要重新鉴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 法》于2009 年 12 月 2 6 目通 过,自 2010 年 7 月1日起施
2 0 1 7 年 1 2 月 1 4 日,最
高人民法院发布《 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案件 的司法解释》。
行。
201 8 年 8 月 3 1 口 , 国务院颁布《 医疗纠 纷 预防和处理条例》
1987年6月29日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处理程序明确规定。
新《刑法》增加了医疗事故罪。
2002年4月1日最高法明确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规则;2002年4 月1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9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案件的司法解释》 国务院颁布《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疗损苦责任纠纷案件的责任认定 、医疗损吉责任纠纷案件的损害 赌偿数额确定等,都作出了明轨的 规定.
推宗责任和无讨错责任等三种不同的
归贲界则,明矶规定了忠方的知恬同 竞权,压方告知说明义务、免贡车由 和过度诊疗行为等.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制定过程
启动《条例》 司法解释
2010
2014
2015
2017
五、建立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保障措施:对于医疗纠
纷预防和处理各项强制性规定, 《新条例》都设立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予以保 障。在第四章中,分别规定了病历失真的法 律责任、临床技术运用的法律责任、虚假鉴 定的法律责任、尸检报告虚假的法律责任、
人民调解员的法律责任、新闻媒体的法律责
最新《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适用解读
内容:
一、 新条例立法背景与历史沿革
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条例六大亮点
三、 新条例争议和难点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 国务院常委会议2018年6月20日审议通过。
• 2018年7月31日签发,2018年8月31日公布,2018 年10月1日实施。
• 共计5章56条。
法律裁决,不经鉴定(不足:定性不准、量刑过重、恐惧心理等) 医学科学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的其他情形。
亮点三:强调人民调解是医疗纠纷
几乎没有那个国家的医疗纠纷完全走司 法解决途径,大多数国家的纠纷都是通 过 诉 讼 外 调 解 、 仲 裁 等 非 诉 讼 解 决途径解决 的。 目前美国85%的医疗纠纷采用调解解决。韩国甚至专 门出台了《关于医疗事故损害救济及医疗纠纷调解法》。 诉讼程序解决纠纷,耗费司法资源,也耗费双方当事人 的人力财力。在我国台湾,一起纠纷解决平均要耗费大 约5年半时间;最近曝光的英国判决赔偿脑瘫患者 1460万英镑(约合1.3亿人民币)的诉讼耗费12年。 医疗纠纷当事人一般选择通过诉讼外调解程序解决。我 国确立人民调解渠道解决医疗纠纷符合世界纠纷解决趋 势,且我国在人民调解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人民调 解已经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之一。
起草《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的 主题思路:一是平衡医患双方的权 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二 是关口前移,通过加强医疗质虽安 全管理,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从源 头预防和减少纠纷. 三是充分发挥 人民调斛杆决医疗纠纷中的主渠 道作用,倡导以柔性方式化解医疗 纠纷,减少医 忠对抗,促进医患和谐,'
的责任鉴定与专家辅助证人、医
五个配套文件
• 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 • 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管理办法 • 医疗损害程度分级标准 • 医疗损害鉴定学科专业组名录 • 医疗损害鉴定规范
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
医疗损害鉴定不属于司法鉴定,不等同于法医 类鉴定,系专门性鉴定 省卫计委会同省司法厅成立医疗损害鉴定专家 库管理办公室,负责省级专家库专家资格审 核、培训、使用、评价职能 明确了同行评议的原则 主要学科专业的鉴定人员不得少于鉴定组专 家的二分之一 规范医疗损害鉴定程序,一次鉴定医疗事故技 术鉴定仅仅是针对行政处理
限于《事故条例》第10条规定的文件。
一、扩大了患者病历知情权的范围
这次《新条例》第16条第1款规定,患者有权查阅、 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 (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 、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
录、医疗费用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属
《新条例》用了5个条文规定了医疗纠纷调解 ,3个条文规定了行政调解。医疗纠纷调 解成为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途径,仅有争议 不大、赔偿不高的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医患双 方自行和解。另外也可以申请卫生行政部门 主持医方双方进行调解,并且对行政调解的 时限、程序等做出了规定。
建立以保险支付为基础的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可以有效 的将医疗纠纷责任者与医疗损害赔偿的承担者分离,从而有
五、开展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具有 较高医疗风险的 诊疗活动,医疗机构应当 提前预备应对方案,主动防范突发风险。
医疗纠纷处理:
一、建立畅通的有效的医疗纠纷投诉渠道; 二、告知患者医疗纠纷处理的各种渠道及患方的权利; 三、做好早期的医疗纠纷处置及证据保全工作; 四、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为基础的医患和解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医疗纠纷行政调解制度;
鉴定、调解和司法处理都有好处,应当鼓励。之前很多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封存了病历之后, 由于《事故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共同封存和启封”。 但是病历和可疑医疗物品封存之后,患方未再出现,医 疗机构不敢单方面启封,
导致封存的病历和可疑医疗物品长期积压在医疗机构库 房,加重了医疗机构保管负担。《条例》第24条、第
亮点五、修正补充和完善一些具体的制度
• 一、扩大了患者病历知情权的范围 • 长期以来患者病历知情权争议很大,主要集中在患者
能否查阅、复制主观病历上。对病历划分为主观病历
和客观病历,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产物。《事 故条例》第16条规定的包括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 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 等5种文件为主观病历,其他文件为客观病历,并不局
2018
侵权责任法
公开征求意见
《条例》
颁布实施
1、2014年9月15日形成草案,但过多强调民事处理,脱离了行政 法规的轨迹,被否定; 2、2014年底再次形成草案,2015/2016年正式纳入立法计划;
3、2017年确定《条例》为新的行政法规,保留《事故条例》,重
新制定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7月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批。
c) 构建一套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医疗机构为主体、
强调第三方调解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综合性的多元 化的新机制及一套多元化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新模 式。
1、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参与主体多元化 政府领导、协调,卫健委指导、监督,司法调解,公安维
护秩序,财政、民政、保险
2、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实现路径多元化 宏观层面: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职能部门,各自发挥自己 的行政管理领域的职能,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利用各自的 行政职权开展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3、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具体方法多元化 基础性预防方面: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国家建立医疗质量和 安全管理体系(第3条);卫生主管部门应 当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19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实施医 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第10条)。
二、强化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 并加以落实(第9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管理(第12条)。 三、强化医患沟通和医疗风险告知(第13条 、第17条)。 四、规范病历书写和管理,并保障患者的病历 知情权,病历资料全部向患者本人公开(第 15、16条)。
中观层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利用行政监管职能,加强对
医疗行业的监管,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执业 ,并适时对医疗纠纷进行行政调解。 微观层面: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
通过强化依法执业、严格医疗技术准入、加强医疗质
量管理、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医疗风险告知,建立有 效的畅通的医疗纠纷投诉渠道,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对 医疗纠纷进行防范。
新旧条例的关系
俩条例同时有效,各司其职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预防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的非诉讼解决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纠纷行政处理 行政投诉
行政调查
行政处分、处罚
医疗纠纷处理法律梳理及分工
民事责任(诉讼,非诉讼)
《侵权责任法》及司法解释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