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 《谈创造性思维》综合测试(含答案)

精 《谈创造性思维》综合测试(含答案)

综合测试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汲.取()根深蒂.固()模.式()锲.而不舍()2.解释下列成语。

锲而不舍:不言而喻:3.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你也会取得成功。

C.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贝多芬、莎士比亚、爱因斯坦,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成功。

D.别的同学都缄默不语了,只有她孜孜不倦地说下去,说下去。

4.选出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____________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____________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____________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A.如果那么而且B.即使但并C.即使而且但D.虽然但是因此5.下列复句的关系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B.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C.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D.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6.下列词语书写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根深蒂固行止有效自言自语B.滋滋不倦一是无成富有创意C.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毫不相关D.轻而易举不言而喻积累素材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谁也没有错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

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

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

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

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

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7.选文第三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8.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

A.有渊博的知识B.有持之以恒的毅力C.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D.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B.选文第二段的设问,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过渡的作用C.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D.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环境与学习①除了智商、勤奋因素外,环境、营养、疾病等一些因素也能影响我们的智力。

这里提出几点供青少年朋友,特别是记忆力较差的同学对照、参考,并矫正不良习惯。

②气候温度对学习有密切关系。

科学实验表明,当气温在20℃左右,是记忆力最佳的时候,因此在春秋两季要抓紧学习,充分利用这个季节温度。

在冬天寒冷季节,当温度低于10℃时,尽管大脑清醒,但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

到夏天炎热酷暑,尤其在温度超过35℃时,大脑能量消耗骤增,引起疲倦乏力,情绪又烦躁,俗称火气大。

③人的呼吸主要利用的是氧气,我们的脑子几乎要占用20%左右,是用氧的大户。

如果大脑供氧不足,大脑的代谢能力下降,记忆功能就明显下降。

因此,要求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经常在空气清新的场所做深呼吸操。

④光线也会影响脑功能,过暗的地方既影响视力又影响脑功能,而且,在过强的光线下,脑细胞受到刺激会感到疲劳,脑功能会明显下降。

课间休息,最好到室外远望天空或树木,不仅保护视力,还会使头脑清醒。

少看深红和深黄,以免使大脑疲劳。

⑤人们常用听音乐来休息,解除学习疲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音响不宜超过60分贝,否则噪音会使头脑发晕,降低用脑的功能,尤其不提倡随身听。

⑥我们的大脑是十分复杂、十分精密的,除了需要充足的氧气外,还要各种营养的供应,才能保障思维敏捷、记忆力良好。

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的食物很多,其中如胡萝卜能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因此能提高记忆力。

⑦菠萝含有微量元素锰,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因此是音乐家、表演艺术家最爱吃的水果;鱼虾能增进大脑智力成长和精力集中;其他如生姜能使人的思路开阔,因为它含姜辣素和挥发油,可使血液得到稀释,流动更加畅通,于是氧的大脑供应更多;洋葱也有生姜的同样作用,而核桃则是健脑益智的补品,和桂圆一样,被人们称为“使人聪明的食物”,有条件的话,不妨经常少量食用。

⑧在蔬菜中,以芹菜为代表,是有助于激发大脑创造性的食物。

有人认为辣椒辛辣,能刺激人体内的某些激素,使人聪明起来,因此,少量吃些辣椒也是有益的。

⑨如果选的是水果,则建议选草莓和香蕉,因为草莓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果胶能使人产生舒适感,而香蕉又是健脑食品并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钾。

⑩除环境、营养因素外,疾病也是影响脑功能的原因,例如贫血、脑内疾病等,尤其是慢性萎缩性鼻炎、鼻中隔肥大、慢性炎症使鼻内阻塞,常使脑功能和记忆力减退等。

因此发现以上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医治。

11.影响我们智力的因素有哪些?12.文中⑧~⑨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13.说说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14.第③段加点字“明显”能否去掉?为什么?15.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能写出一句俗语或与此有关的一个典故吗?并讲明你的观点。

三、语言运用16.仿照所给句子,在空格处续写两组与前面意思连贯的句子。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品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jídìmóqiè解析:注意多音字和生字的正确读音,书写要规范。

2.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解析:积累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3. D解析:考查成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需要在了解成语大意及用法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选择。

D项“孜孜不倦”意思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常用来修饰名词“精神”。

用在这里修饰动词“说”,显然不当。

4. B解析:根据前后语句内容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5.B解析:A、C、D三项均是假设关系的复句,只有B项为因果关系的复句。

6.A解析:A项“行止有效”应为“行之有效”;B项“滋滋不倦”应为“孜孜不倦”,“一是无成”应为“一事无成”;C、D两项无误。

7.B8.C9.C10.答案示例:有。

因为我喜欢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并有新体会。

解析:开放试题,但最好围绕文章观点来回答。

11.智商、勤奋、环境、营养、疾病等因素。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有用信息的能力。

在文中可提取五点信息。

12.营养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重要语段大意的能力,抓住中心语句是概括大意的关键,意思对即可。

13.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大脑对氧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可联系上下文分析说明。

意思对即可。

14.不能。

有“明显”,让我们知道大脑供氧不足,大脑的代谢能力下降的程度。

去掉则失去了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可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明显”的含义,然后分析去掉之后的弊端。

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观点略。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大意并迁移应用的能力,应写出典故或俗语后流畅地讲明自己的观点,且观点正确。

16.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欣赏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片靓丽;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片宁静。

解析: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

注意前面句子中的关键词。

如“5岁”“15岁”“25岁”“童年”“少年”“青年”,这些都为续写提供了线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