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修订:常州市第24中学凌婷审稿:常州市清潭中学顾亚珍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朗读体会本单元散文优美、含蓄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3.在名家名篇的启迪下,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能够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4.学会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说话和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
让我们走进本单元所选的五篇作品中,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
文章叙述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
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写三味书屋则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的老师形象。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异同点,找出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进行比较。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
整个构思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布局全文,突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叙述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从而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故事。
本文的语言含义深刻,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体会其内涵,明确本文所要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
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泛读和精读,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对“男子汉”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也体味一下本文生动幽默又含蓄的语言特点。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让人回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本单元,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课堂学习: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第三块:学习评价第2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情感。
课前学习:1.查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2.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课堂学习:第3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学习目标:学习作者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模仿训练。
课前学习:1.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和朗读。
2.细致体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能对这两种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学习作者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截取童年有趣的生活片断加以描绘。
第4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学习目标:1、讨论文章的主题。
2、能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
课前学习:回忆自己的童年乐趣。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以“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5课时《月迹》学习目标:1、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
2、深入探讨课文,了解作者立意。
课前学习:查找与月亮有关的诗文。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皎洁的月亮,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神奇与享受,相信在晴朗的夏夜,你也一定凝视过神奇的夜空,神往过灿烂的星辰,请以“夏日星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一定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一切与星空有关的人和事都可以写进去。
本课小结:附板书:七、月迹(散文)贾平凹镜中看月长腿圆亏消失失望童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心升一人一月,月亮在心华月迹之河中寻月哪一处水里都有处处都有迹哪个人眼瞳里都有竟是这么多月亮是我们的印章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作为全文重点部分的“寻月亮”又按照“中堂里”——“院内”——“院外”的顺序来写;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失望”——“嫉妒”、“争执”——“越发奇了”——“都觉得满足”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的顺序。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全文还贯穿了童心想象力发展的线索:“月亮是长了腿的”——“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童心想象力发展的线索,似是从月亮“外在与我”到“内在与我”,再到成了“我”的创造和标记,似乎月亮因“我”而生,顺随“我”的意思而存在了!文章所写的月迹既是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第6课时《三颗枸杞豆》(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来品味美文.A层:读准字音;B层:节奏准确,舒缓得当;C层:以声传情。
2.学习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
A层:找出描写的内容;B层: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C层: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珍惜时光,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珍惜时光,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
课堂学习: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导入: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三个点,展开想象,说说这是什么 (钮扣,蝌蚪,泪珠,却是三颗枸杞豆。
板书:八、三颗枸杞豆发挥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2 检查预习,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思考:根据课文内容,谈谈“我”为什么会从一个“淘气鬼”成为一个植物学家的。
阅读,寻找答案,组内交流,讨论。
1 通过预习,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三颗枸杞豆参考: (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启示生命意义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小组讨论、交流。
2 这三颗有着特殊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年少的“我”,最终使“我”成就了一名植物学家。
在这之前,“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参考:贪玩的我;不爱读书的我;爱逃学的我;不怕打的我;顽皮的我;粗心大意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我……(理由略)仔细默读课文后回答,结合课文相关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3 小结:以前的“我”淘气顽皮,不喜欢读书上学,总是逃学到小树林里去玩.因此三天两头挨打,“我”有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呢 (没有)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课文第六小节)我仍沉迷于小树林,直到遇到三叔.思考、讨论、补充、明确。
课后学习:下一堂课,学习本文生动细致描写自然环境的方法和细致传神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生动性、形象性的方法。
根据这些内容,作好预习工作。
第7课时《三颗枸杞豆》(二)学习目标:学习本文生动细致描写自然环境的方法和细致传神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生动性、形象性的方法。
课前学习:1.划出文中生动细致描写的词语、句子,赏析语言。
2.回忆童年生活中有价值的事,谈谈感悟。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1.寻找有关惜时的名人名言及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
2.写一次自己得到或给予别人帮助的经历,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第8课时:《我们家的男子汉》学习目标:1.能根据文章说出“男子汉”的性格特征。
2.学习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亲戚家的孩子或邻居家的孩子,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9课时《柳叶儿》学习目标:1.从理解“苦”与“乐”来让学生感念生活。
2.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预习课文,为生字注音,有感情地朗读,了解以前的艰苦生活。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10课时《诵读欣赏》学习目标:1.能识记常用古汉语字、词、句解释。
2.能从《两小儿辩日》中体会人无完人的道理。
3.能学会分析《黄纱巾》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课前学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文中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
课堂学习:第11、12课时写作(一)(二)学习目标:能在写人记事性的文章中把握文章线索组织材料写作。
课堂学习:第13课时写作(三)学习目标:学会评价文章的方法。
课堂学习:第14课时口语交际——劝告学习目标:学习在说话中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或正面引导,或直话曲说,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
课堂学习第15课时单元专题交流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收获,完成如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