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老年人投资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老年人投资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老年人投资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立岩
来源:《中文信息》2013年第06期
摘要:老年人逐渐成为社会投资理财的特殊且重要的群体,老年人身体、心理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投资理财中,不免存在投资意识薄弱、对投资理财知识缺乏,理财产品选择盲目跟风等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多方面着手帮助老年人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关键词:老年人老年人理财理财规划理财产品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101-02
一、老年人投资理财现状
随着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投资理财的行列。

2012年,中国人均寿命已达73.5岁,2013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我国的老龄化水平将达14.8%,“银发人群”(即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达2.02亿。

老年人为了更好地给自己养老治病,以减轻儿女生活负担,超过六成的老年人都表示有理财需求。

老年人投资理财逐渐成为我国投资理财的重要社会群体,因此有必要对老年人投资理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老年人科学合理的投资理财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1.投资理财产品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个人投资理财产品按风险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两类,其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包括基金和国债,高风险理财产品包括股票、黄金和期货;按投资理财载体主要分为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类。

其中,证券主要包括股票、期货、基金及债券等。

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在国家法律法规核准的范围内,利用银行专业投资能力代理,为客户通过推出不同类别的理财产品,其按风险又可划分为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率理财产品;按产品存续形态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产品;按发行方式分为期次发行和滚动发行产品;按投资方向主要分为固定收益类、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国内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代客境外理财类(QDII)产品及结构性理财产品。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债券型、信托贷款型以及票据型理财产品,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主要包括新股申购类、证券投资类及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包括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结构性产品,其收益主要包括固定收益和期权收益。

2.老年人理财产品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理财产品,追求稳定可靠性高、风险度低的投资理财产品,大多数倾向于操作简单方便的银行定存和国债等产品。

老年人为了能安度晚年,提高万年生活质量,有必要参与投资理财,一方面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员工人均退休养老金升至1500元每月,现如今物价上涨迅速,靠这些钱维持基本生活尚可,但无法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若生病吃的药品花费不能使用医保报销,就连生活也难以维继;另一方面,老年人投资理财能有效保证其手中所持财富保值甚至升值。

见图1所示,2012年1月到今年5月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银行较低的存款利率增长甚至为负,难以满足民众的理财需求,投资理财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种矛盾。

二、老年人投资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理财意识薄弱,没有理财规划
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都认为有理财需求,但是购买理财产品的仅占三分之一,购买过三个类型理财产品的不足五分之一,这其中购买国债的居多,同时选择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少之又少。

此外,老年人观念守旧,对投资理财的意识不强,更看重资产的安全可靠性,而不是其收益率。

他们普遍没有理财规划,不会对自己的收入、可能的支出及预留金钱做一个合理的理财计划,而是一时兴起,或是看着手头有闲钱需要安置才考虑理财。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些新推出国债的银行门前,有不少老年人一大早就开始排队等候,或是一些老年人趁着买菜、逛街的功夫,呆在股票交易大厅,直盯着大屏幕的股票走势和变化,或是趁机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购买珠宝、黄金等。

一些走在时代前列的老年人会使用网络进行理财,可为了方便,也只会选择一家离家近的、熟悉的营业网点进行投资理财,这也限定了其理财产品的选择。

2.偏好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大多数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已退休,不再有稳定的工资收入,身体健康也不如年轻人,仅靠固定的养老保险金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一系列开销,费用还不断增加。

老年人的心理承
受能力较低,抗风险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强,所以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时,多以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为主,例如银行定期存款、国债等,而对理财产品、基金等过于排斥。

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老年人为图方便,将手头储蓄一股脑都存入银行,看着三五年的定存利率比三六个月的高2%左右,比活期高4%左右,于是就选择定存至少一年,多则三五年。

可在生活中,他们由于年级大,身体变化难以莫测,遇到疾病、家里苦难等急需用钱的突发事件,这些定存未到期,取出来又只能按活期算,导致损失利息收入,根本没起到实际的理财作用。

例如,一名老年人将3万元做定期存款三年,资金就会被冻结三年,若要提前支取,便会按活期结算,原来的预期利息则基本都损失掉了。

3.缺乏现代投资理财知识,投资易盲目跟风
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不善于学习金融、投资理财相关经济学知识,对理财产品的形态、种类分不清楚,也不会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大多数都不会进行年化收益率的转化。

一部分老年人还喜欢一味追求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被推销人员三言两语的片面介绍后,就选择了那些高收益的产品,甚至购买非理财产品的保险业务。

而老年人信息获取不流通,大多数都缺乏主见,喜欢跟风,人云亦云,贪图便宜,甚至选择参与投资一些“非法集资”的项目,最后,发现理财产品收益不如预期,或是被一些社会人士欺骗,不但导致自身财产受骗,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情和身体。

三、对老年人投资理财的对策建议
1.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老年人有投资理财的需求,参与投资理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一方面,应该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要明确理财投资的目的和意义,不要过于保守,固步自封,不肯将一部分资金拿出来理财,坐等手头所持货币贬值;同时,也不能只看收益,不考虑风险,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选择那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另一方面,老年人理财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要将资金集中在某一类投资产品上,这样既能有效防范风险,也可能获得一些意外的投资收益。

2.保持良好的身心,科学合理的投资理财
老年人年事已高,身体变化莫测,老年人理财应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在此基础上,去选择理财投资才是最合适的。

而且,老年人理财应该留足日常生活备用金,例如可能的医疗费用等,以及一些不确定的大额开支等,这些开支是可能会随时用到的资金,因此,老年人应该最好以银行活期存款方式留存一定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而且,考虑到老年人理财知识的欠缺,应选择专门的理财师帮忙理财,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方式,例如中低风险的债权、基金、定投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等结合储蓄型保险等方式,通过组合投资,分散可能的投资风险。

此外,老年人在做投资决策时,一定要注意比较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比如,购买理财产品,可以选择保本型的产品,买得更安心;购买保险产品,可选择期限相对较短且资金领
取方式更为灵活的万能险,一般有最低保底收益,满足自己稳中求胜的要求;至于基金类产品,老年人可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货币基金,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进可攻,退可守。

3.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
目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别。

所以,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应该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晚年收入和家庭财务状况,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承受情况做出判断,切忌偏听偏信高收益的产品,或者盲目跟风,而应选择自己熟悉的、市面上常见的、投资标的喜闻乐见的产品进行投资。

另一方面,老年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差,因此,对于理财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

为此,老年人在投资前,应预留三至六个月的生活开支,放在活期存款或者可以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上,以备生活上的不时之需。

其次,投资期限主要以三个月至一年为宜,以保证资产的稳定流动。

再者,如大额购买长期产品,应问清楚是否有提前支取或者质押贷款的可能及相关手续。

参考文献
[1]艾正家.关于老年人理财问题的几点思考[J]. 中国证券期货.2011,(08).
[2]唐晶莹. 老年人理财投资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福州市为例[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1).
[3]杨丽生.老年人理财“五提防”[J]. 农村财务会计.2007,(06).
[4]刘侠,骆晓云.老年人理财应巧避“雷区”[J]. 时代金融.2012,(31).
[5]张婉丽.老年人理财要“稳”字当头[J]. 农家之友.2011,(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