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87年宪法的阿喀琉斯之踵每一次妥协都加剧下一次危机

1787年宪法的阿喀琉斯之踵每一次妥协都加剧下一次危机

1787年宪法的阿喀琉斯之踵每一次妥协都加剧下一次危机-历史论文1787年宪法的阿喀琉斯之踵每一次妥协都加剧下一次危机本刊记者黄金生1787 年宪法是美国的立国之本,有人将其喻为“上帝作坊的神来之笔’以及”人类大脑所能做出的最佳政治设计”。

但奴隶制问题却成为这部宪法的阿喀琉斯之踵,奴隶制问题一直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早在殖民地时期,南北双方在此问题上就形成了地区差异。

美国独立革命之后,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就显现出来。

然而在1787 年宪法的条款中有几处涉及奴隶制的地方,表述都是含混不清的,都没有直接使用奴隶或奴隶制的字眼。

制宪者们采取的这种非常模糊的态度,必然会引发后来的激烈争论。

约翰· 杰· 切普曼曾写道:“在我国建国之初,奴隶制时时刻刻都是一条沉睡的毒蛇,它当年就盘在制宪大会的审议台上。

由于轧棉机的发明,它在1803 年路易斯安那州购地时就苏醒了一大半……从那时起,尽管人们嘴上不明说,奴隶制其实一直是人人心知肚明的隐患。

”隐患总有显现之刻,那么当问题出现时,政治家们会如何解决呢?密苏里危机:黑夜中的警铃独立战争后,联邦政府在1804 年划出所谓的“梅松—狄克逊线”即北纬39 度43 分为分界线,北部为自由州,南部为蓄奴州,把南部与北部明确分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这之后,一半是有意一半是巧合,新州加入联邦基本上成双成对,北方一个,南方一个。

但是到了1819 年,密苏里问题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

密苏里地区是1803 年美国从法国购买的路易斯安那购入地的一部分。

1819 年,密苏里地区向国会申请辟为新州,加入联邦。

由于“分界线”横穿密苏里,围绕该州是成为蓄奴州还是自由州的问题,南北双方各不相让,参众两院为此争议不休,出现了一片混乱局面。

1820 年初,缅因(原马萨诸塞北部)要求作为新州加入联邦。

当参议院提议将密苏里提案和缅因提案合二为一的时候,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托马斯建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从马萨诸塞州划出缅因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把原定的南北分界线改为36 度30 分。

在肯塔基州参议员亨利· 克莱的努力下,国会采纳了该提案,门罗总统为了避免内战,也签署了该议案。

冲突解决了,许多人为之欢呼。

推动提案通过的亨利· 克莱也因此获得了“独当难局”的大师称谓。

但是,这种手法虽然能使局势暂时稳定下来,很多人却嗅到了其中的危机。

前总统托马斯· 杰斐逊就将这次事件比喻为“像黑夜中的警铃,惊醒我并让我感到恐慌”。

他看到“地平线的一个污点”,最终说不定“变成龙卷风向我们袭来”。

当时的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也说:“密苏里妥协案只是一个伟大悲剧的开端而已。

”威尔莫特附文:不祥的兆头1820 年密苏里妥协使奴隶制问题平息近30 年。

直至40 年代中期以前,奴隶制都没有成为干扰国会政治的主要议题。

这一方面是因为南北暂时达成平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会1836年通过的“限制规定”(gag rule,又译为“钳口律”)。

1833 年,美国反奴隶制协会成立,废奴主义者坚决要求联邦政府废除首都的奴隶制,在遭到国会拒绝后,他们便以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的言论自由为依据,通过邮件轰炸术连续不断地向国会投递请愿书及文件要求废奴,这引起了南部奴隶主及其国会代表的恐慌,1836 年5 月26 日,国会众议院以118 票对68 票通过“钳口律”,搁置废奴主义者反奴隶制议案和请愿书,禁止国会讨论任何关于奴隶制的提案。

但这样的规定也受到各方包括并不是废奴主义者的约翰· 昆西· 亚当斯的反对,在亚当斯的一再呼吁下,“钳口律”规定于1844年撤销。

南卡罗来纳在听到“限制规定”被撤销的消息后,便开始号召分离。

为保全联邦,一段时间内,无人再敢提奴隶制这个爆炸性的议题。

马萨诸塞州州长爱德华· 艾弗莱特说:“所有人说话都必须小心,那些激惹奴隶主的言论,除了让他们变本加厉地压迫奴隶之外,不会起任何作用。

”但是,争论没有因此终结。

国会对奴隶制的高压维稳政策随着美墨战争的结束,又产生了新一轮的危机。

1846 年,总统詹姆斯· 波尔克要求国会拨款200 万美元,用于与墨西哥谈判战后土地割让问题。

北部议员担心领土扩张会助长南部奴隶制的蔓延。

当波尔克提出拨款要求后,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民主党人戴维·威尔莫特对200 万美元拨款案提出一项修正,规定在这样获得的任何领地上“不得实行奴隶制或强迫劳役”,这就是著名的“威尔莫特附文”。

美国建国初,南方人口多于北方,所以南方一直主导着美国的政治,但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北方人口迅速增长。

到1846 年,北方在依据人口比例分配名额的众议院中掌握着优势,而南方凭借参议院内依据州分配议员名额的制度,固守着其阵地。

附文很快被众议院通过。

但由于参议院中自由州和蓄奴州的代表权相等,致使附文无法通过。

在南部人看来,这项附文乃是对他们的“特殊制度”的一种侮辱。

来自南方的代表指出,不论美国国旗在哪儿牢固地插定下来,奴隶制都曾跟踪前往建立。

他们警告北部说,南部在国会内已是政治上的少数派,如果北部执意要打破南北在联邦政府中的势力均衡,美国将面临“政治上的革命、无政府主义、内战和全面的灾难”。

威尔莫特附文“就像变魔术一样,使奴隶制这个即将分裂美国人民的问题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重要问题”。

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奴隶制问题恐怕再也无法躲闪了,有议员认为,这场争论中,北部和南部就像是一把剪刀的两个刀刃,它们任何单独一方都不能有效地剪东西;但是二者合力却能剪断联结联邦的纽带。

所以,尽管南部在否决威尔莫特附文问题上获胜了,但这对于合众国本身来说却是个不祥的兆头。

1850 年妥协案:火山口上的盖子如果说威尔莫特附文在北部和南部之间打进了一个越来越深的楔子,那么接下来围绕着加利福尼亚是以自由州还是蓄奴州加入联邦的问题则使联邦面临分裂的危险。

加利福尼亚地区原来属于墨西哥管辖,不存在蓄奴现象,这样,它将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

此刻,联邦内的自由州和蓄奴州的数量相等,同为15 州,无论加利福尼亚以什么身份加入联邦都将打破双方在参议院的平衡。

于是,加利福尼亚问题成了南部权力和力量的试金石。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新上任的总统扎卡里· 泰勒的解决办法是建议加利福尼亚自行制定宪法并立即建州申请尽快加入联邦。

但这遭到南部的极力反对,因为这等于同意该州以自由州身份进入联邦。

在加利福尼亚问题的刺痛下,南部的积极分子( 不久以后他们便被称为“食火者”或“分离倡导者”)开始公开地谈论要脱离联邦。

南方的议员说,如果北部不让南部在参议院里保持永久的平等,就“放一把火烧掉国会山”。

面对日益升级的紧张局势,促成1820 年密苏里妥协案的“调停大师”,时年已73 岁的亨利· 克莱再次出面。

他在1850 年1 月27 日提出了几项妥协议案,主要内容包括:立即接纳自由的加利福尼亚加入联邦;在新墨西哥领地和犹他组织领地政府不干涉奴隶制问题;在哥伦比亚地区废除奴隶贸易。

提案还声称国会无权干涉州与州之间的奴隶买卖,另一项则要求国会修改1793 年逃奴法,制定一项更严厉的逃奴法,帮助奴隶主追回逃亡到北部的奴隶。

克莱发表了为议案进行辩护的演说,他呼吁北部做出让步,南部保持和平,以支持他的妥协案,维护联邦的统一与和平。

在接下来的6 个月里,国会详细讨论了克莱的建议,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大辩论。

强硬的州权主义和奴隶制拥护者卡尔霍恩因病已不能说话,3月4 日,由他人代其宣读宣言。

卡尔霍恩说,“挽救联邦的责任最终应是在北方,而不是在南方”,北部必须“停止有关奴隶制问题的宣传鼓动,在联邦宪法内加入一条修正案,恢复南方所拥有的保卫自身的权利,以免让政府的行动破坏南北方的力量平衡”,否则“请让我们双方代表的各州达成协议,和平地分手”。

卡尔霍恩甚至认为,美国应有分别代表南部和北部的两名总统,都对全国性的立法拥有否决权。

但是由于自知理亏,所以卡尔霍恩一直指责北方,却绝口不提奴隶制本身是否应该受到攻击。

在经历了近3 个月错综复杂的角逐后,7 月31 日,克莱的提案还是被参议院否决了。

疲惫不堪又悲观失望的克莱离开华盛顿去纽波特休息去了。

1850 年7 月9 日,对南方的分裂势力表现强硬的泰勒总统突然去世。

7月4 日,泰勒出席了独立日庆典并为华盛顿纪念碑铺设基石后进食了大量的冰水、冷牛奶、青苹果和樱桃,结果胃肠出现突发性紊乱。

医生们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治疗方法,但都无济于事。

泰勒不仅威胁将否决任何违反他意见的提案,而且提出不惜用武力对付南方;甚至说如果南方试图独立,他会亲自率军出征。

如果泰勒健在的话,即使国会通过了妥协案,总统也很可能会将其否决,那么国会发起再审,且必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投票支持才可忽略总统的否决。

可以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泰勒的去世“改变了美国历史的进程”。

而接替泰勒的新总统米勒德· 菲尔莫尔却赞同妥协,而且在国会议员投票时施加了适当的影响,最终推动妥协条款通过。

在这次通过的妥协案中,规定了新建立的州是否实行奴隶制,要由居住在该州的居民投票表决,即“人民主权”原则。

南北双方最后之所以同意接受妥协,是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政治主张会为联邦领土上的人民所接受。

这次国会会议历时302 天,于1850 年9 月30 日宣布休会,国会和新总统菲尔莫尔都认为妥协来之不易,于是菲尔莫尔赶在国会休会之前,签署了所有各项妥协案。

1850 年的妥协案,虽使南北冲突得到缓解, 却因此埋下更大的隐患和危机,可以说,双方在进行一场政治赌博。

所以,这次妥协被称作是“火山口上的盖子”,奴隶制问题在经历一个短暂的间歇后,必然会进入“白刃战”阶段。

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走向分裂不归路1854 年,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斯蒂芬· 道格拉斯为使未开垦的内布拉斯加正式成为美国的领土,提议在密苏里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组建内布拉斯加州。

这又引发了一场新的、重大的在准州(尚未具备建州资格,在适当时会转为正式州)蓄奴制问题上的论战。

内布拉斯加州位于1820 年密苏里妥协线以北,据此应该属于自由州,但如此一来,必会造成南北权力失去平衡。

于是道格拉斯提出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提案”,将内布拉斯加一分为二,一个是内布拉斯加,一个是堪萨斯。

建议改变根据1820 年设定的界限,让新加入联邦的州的居民自己选择蓄奴还是自由。

道格拉斯以对奴隶制的扩张采取中立的立场而闻名,他经常说:“奴隶制被投票赞成或否决,我并不介意。

”道格拉斯本想通过这个法案既讨好南部蓄奴州,又不至于得罪北部自由州,但事实是,该法案非但没有解决南北争论,反而使双方的争论从国会转移到了堪萨斯领土上,把本已风雨飘摇的美国推向了走向最终分裂的不归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