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书闻于郡⑤中/吴廷尉爱(喜爱)。

①名:【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②(名是古代男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

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⑤郡:为行政单位。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闽中(贾谊《过亲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共为四十郡。

此后历代都有郡,但是区域变小。

直到隋代才取消了郡。

】⑥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

掌刑狱。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⑦河南守:又称“郡守”,西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民政、司法、军事、财赋等事务,历代延置不改】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

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

(《陈情表》:“后刺史臣举臣秀才”)孝文①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②,故③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④,乃征⑤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⑥之书。

文帝召以为⑦博士⑧。

①孝文:即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谥号为“孝文”,庙号太宗。

②立(登基继位)•治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1、治国平天下。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

③故:过去,旧时④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⑤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⑥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⑦以为:以之为,把……作为,任命……作为⑧博士:秦汉时博士掌通古今、备顾问。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并设置博士弟子学习经术。

汉代博士是太常的属官,所以有太常博士之称。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①议(商议)下②,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③为之对,人人各如④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却)以为(认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⑤,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①诏令: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公文的统称。

民间则一般称为“圣旨”。

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发布重大制度、典礼、封赏的文书;二是日常政务活动的文书。

概况起来有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等。

②下:下发,下放③尽:全部。

《赤壁赋》:“肴核既尽。

”④如:依照顺从⑤超迁:越级破格提升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①,而固②当改正朔③,易④服色⑤,法⑥制度,定(确定)官名,兴(振兴)礼乐..,乃悉(全部)草具(起草制定)其事仪法,色尚(崇尚)黄,数用五(采用五行之说),为(创设)官名,悉更(更改)秦之法。

①和洽:和谐太平融洽②固:确实③正朔:一年第一天。

正即正月,为第一年的第一个月,朔即初一,为一月的第一天。

《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

”④改、易、更:更改⑤服色:指车马、祭牲、服饰等颜色,后亦泛指各级官员的服饰。

秦汉以后,新王朝建立,皆将改正朔、易服色视为关系到国运的大事。

⑥法:订立孝文帝初即位,谦(谦逊)让(推辞)未遑(闲暇)也。

诸①律令②所更定③,及列侯④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⑤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⑥贾生任公卿⑦之位。

①诸(所有)②律令:也称法令,指一般的法则、规律。

政权机关所颁布的命令、指示、决定等的总称。

③更定:修改审定④列侯:汉后来“非刘氏不王”,异性受封者通称列侯】⑤说:主张;发:提出⑥以为:把……任命为⑦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公”即为周代封爵之首。

“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绛【绛侯周勃】、灌【颍阴侯灌婴】、东阳侯【东阳侯张相如】、冯敬之属①尽害②之,(他们)乃(于是)短③贾生曰:“洛阳之人,(专心)欲(想)擅权④,纷乱⑤诸事(各种事情)。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⑥长沙王太傅⑦。

①之属:这一类人。

贾谊《过秦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之徒②害:嫉妒。

)⑥以……为:把……任命为⑦太傅:周代设置,为辅弼国王的重要大臣。

多用于大官加衔,无实职。

】贾生既(通假字,通“即”,就)辞①往行,及渡湘水,为②赋以③吊屈原。

为④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⑤见(觐见)。

孝文帝方⑥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有感于)鬼神事,而问(询问)鬼神之本⑦。

①辞:告辞②为:写③以:来④为(做)⑤征:被征召⑥方:正在⑦本:原本贾生因具①道所以然②之状(情状)。

至夜半③,文帝前席(移动坐席,这是亲近的表现。

)。

既罢④,(孝文帝)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⑤。

居⑥顷之⑦,拜⑧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①具:详细②所以然:表原因、情由,这样③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夜半时分(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计第一个时辰。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④既罢:结束之后。

《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

”⑤不及:比不上。

《师说》:“其贤不及孔子。

”)也。

”⑥居:停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⑦顷之:一会儿。

《荆轲刺秦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梁怀王,文帝之少子(小儿子),爱①,而好书,故令贾生傅②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③子四人皆为列侯④。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兴起)自此起(开始)矣。

贾生数⑤上疏⑥,言(陈述)诸侯或⑦连(接连)数⑧郡,非古之制(制度),可稍⑨削(削弱)之。

文帝不听。

①爱:受宠爱②傅:做……的老师③淮南厉王:刘长,汉高祖第七子,被封为淮南王,死后谥淮南厉王④列侯:列侯不是绝后,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个等级。

⑤数(多次。

《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⑥疏:即奏疏,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

奏疏中可以报告工作、歌功颂⑦或:⑧数:几个。

《寡人之于国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⑨稍:(逐渐)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感伤自己)为(作为)傅无状(行为失检),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能力层级是B级。

A项中“吴廷尉为河南守”是以“为”作标志的判断句,中间不可以断开,故错误;B项“召置门下”指廷尉召见贾谊,并安排在自己门下,“门下”是“置”的处所,不可分开;D项“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完整的状语后置句,不可以断开,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勇气闻于诸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A项中诸子百家应是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有误,而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

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

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

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

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级。

A项分析概括了贾谊年轻有为,才能卓越,在郡中以诵诗赋文出名,进入仕途后被吴太守赏识,后又召为博士,每次诏令下达,贾谊都可以全部应对,人们都认为能力赶不上他,汉文帝尤其喜欢他,于是越级提拔,一年之中升至太中大夫;B项分析概括了贾谊曾提出应该改革一些政事,变更秦朝法令,这些主张触及权贵的利益,招致众人对他的嫉恨和诽谤,天子也最终疏远了他。

D项分析概括了贾谊被封为梁怀王太傅后,多次劝谏文帝分封淮南王四子为侯,认为这是国家政治的祸事开始。

也概括分析了导致贾谊去世的直接原因。

C项贾谊重新在宣室被文帝召见,文帝认为很久没有见到贾谊,自认为已经超过他了,实际上现在仍然赶不上。

于是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但是文中并没有提及此时文帝“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所以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参考译文】(3)贾生名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时,就凭借能诵诗作文在当地闻名。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秀,就召见并安排他到自己门下,非常器重他。

孝文皇帝刚等位不就,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还因为他跟李斯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就征召为廷尉。

吴廷尉于是说贾生年轻有为,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

文帝就征召并授予博士。

这时,贾生二十多岁,年纪最小,每当皇帝诏令商议下达,各位老先生都不能回话,贾生全部替他们应对,人人都感到说出他们所想说的话。

各位先生于是就认为自己才能比不上贾生。

孝文帝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就提升为太中大夫。

贾生认为,汉朝从建国到孝文皇帝二十多年了,国家太平融洽,就确实应该改订历法,改变服饰色彩,订立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