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 从现代化视角看中国大众审美文化

美学 从现代化视角看中国大众审美文化

从现代化视角看中国大众审美文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由高到低划分为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会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最终塑造出完美的人格。

因现实的人自身的不完整性,使具有超越性的审美体验、审美活动则成为了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的必要途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精神层面、形而上的审美形成是有其社会历史条件和内在根据的。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还在为自身生存与自然作斗争,这一时期还没有可能产生更高的自由的要求。

只有当物质生产发展一定的程度,人类文明出现,摆脱了原始蒙昧的束缚,人类开始寻求精神文化层面的建构,此时使审美具备了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审美即是一种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必然会有作为其审美活动的对象,从宏观上讲审美对象属于审美文化,广义的审美文化在现代社会发生了分化,形成了精英审美文化和大众审美文化。

大众审美文化是审美现代性在感性层面上的体现,是审美向生活渗透的历史趋势的表现。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众审美文化得到了“抢滩式”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了中国审美文化中最具特色,占据主导地位的角色。

这反映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要求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享受生活、把握现在,为适应这种改变,文化逐渐向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方向转变。

这种诉追求快乐和享受的大众需求在文化上更多地表现为感性需求,这种感性需求在审美方式上表现为直接的、表层的、感官的,具有强烈的感性化、消费性;极度的通俗化、趣味化;高度的商品化、大量复制;同时又具有实用性和流行性。

这种通俗化与生活化的大众审美文化将人们从枯燥呆板的生活中解救出来,消解理性的压抑,缓解生存的压力,同时在电子媒介的助推下,大众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电视娱乐节目、商业电影、广告等使大众能够参与狂欢,与生活相融。

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大众审美文化作为感性化的审美现代性所具有的正反两面性。

由于大众审美文化具有商品性、娱乐性及过分依赖媒体技术的特征导致了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价值的降低,社会整体趣味降低,最终成为现代性的战利品,丧失了自己的超越品格,呈现出媚俗之态。

犀利哥、凤姐等各种恶搞现象一方面满足了大众恶俗趣味,另一方面也为策划者谋取了不菲的利益。

为了减少最终杜绝这种大众审美文化的下滑事态,需要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视与引导,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现实意义。

反思现下的大众审美文化的低俗化偏向,寻求合理的引导之策,从文化批判的立场,
以更加理性的眼观重新审视大众审美文化的内涵,创建更有利于大众审美文化发展的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