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之旅教学目标:通过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了解海洋知识,感受海洋文化,增强科学保护与开发海洋,建设和谐海洋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教学要点:1.了解海洋和水生生物的相关知识,了解人与海洋的关系。
2.了解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海洋生态环境正在恶化的严峻后果,思考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3.思考人类需要什么样的海洋文化,人与海洋应该怎样和谐相处。
引申思考:思考人类应该以怎样的生活方式来应对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从人与海洋的关系中联想到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正文:影片导视:旁白:从太空遥望,地球实际上是一个被海洋覆盖的蓝色星球。
海洋是一个连续、带有咸味的水体,总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人们常常将海和洋并称为海洋,但海和洋其实有所不同。
海临近大陆,是洋的边缘,是洋的附属部分,水深比较浅,水文、盐度、颜色和透明度变化比较明显。
洋是海洋的主体,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远离陆地,水文、盐度变化不大,色蔚蓝、杂质少、透明度大。
世界上共有4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从古至今,海洋就令人类无限向往。
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繁衍生息着各种各样、瑰丽多姿的生命;她丰饶迷人、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石油、天然气、锰结核、可燃冰、潮汐能等资源与能源;她波涛起伏、浩瀚无边,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时而婉丽迷人,时而恐怖阴霾……古往今来,人们在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
中国人由于对海洋心存向往和敬畏而发展出纷繁多样的祭海文化和民间俗信,而西方人则认为海洋变幻莫测、吉凶难卜,征服海洋就意味着勇敢无畏和英雄气概。
东西方因此形成两种鲜明的海洋意识:敬畏和征服。
人类对海洋资源无节制地开发掠夺,造成海洋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今天,人们意识到了需要心存敬畏地开发海洋,走人海和谐发展之路。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解决人类社会粮食、资源和能源等重大问题的出路所在。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下面,让我们走进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开始海洋文化的梦幻之旅。
开场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参观的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是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高校博物馆,专门从事海洋生物与海洋文化的研究与科普工作。
她下设水生生物科技馆和鲸馆两个分馆。
旁白: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前身为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所建鱼类标本室。
馆藏标本4万号,展出水生生物标本1000余种,其中有全国最大,身长18.4米的抹香鲸外形标本与骨骼标本,有“海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标本,有活化石之称的鹦鹉螺、翁戎螺,以及数百件绚丽多姿的贝类标本和造型别致的鱼文化展品。
2005年,博物馆被上海市科教党委命名为上海高校中国鱼文化博物馆,2008年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
2009至2012年4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
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先进场所。
老师:同学们,参观之前,我想听听你们对海洋的感性认识?同学:海纳百川,海洋是浩瀚无边的。
同学:海洋生物非常丰富,海洋是多姿多彩的。
老师:今天,我们就通过具体实物加深印象,从中感受海洋和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下面,就让我们开启海洋文化之旅。
拍摄地点:博物馆前老师: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科技馆以长江源头、中游、下游、入海口一直到海洋为主线,划分为几个版块,每个版块都展示着相应的水生生物标本。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厅。
这里展示有世界上最大的贝类砗磲。
它们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
世界上报道的只有9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
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分布。
大砗磲又称库氏砗磲,和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砗磲壳白皙如玉,是稀有的有机宝石,也是佛教圣物,与珍珠、珊瑚、琥珀一起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
这是棱皮龟,又称革龟,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的,体长可达3米,龟壳长2米余;体重可达800~900公斤。
棱皮龟主要分布在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偶尔也见于温带海洋。
海龟种类不多,目前仅发现7种,我国有4种,它们集中生活在我国南沙和西沙群岛。
海龟寿命相当长,有的可以活到100岁以上。
右边这个较小的海龟是玳瑁。
它是海龟中最小的种类,嘴似鹰嘴,其甲壳上的盾片呈覆瓦状排列,总盾片数为13枚,所以又称“十三棱”。
其龟壳常被用作装饰品,也可入药。
老师:同学们,说到玳瑁,你们还记得汉代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句诗句吗?同学: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老师:对!这足以证明人类自古以来就与海洋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
老师:这里模拟的是青海高原。
它是我国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水生生物种类非常丰富。
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鱼类。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水生环境——从淡水湖泊、河流到咸水大海、大洋。
鱼是一种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
鱼的通常体型有4种:第一种是纺锤形,是一般鱼类体形,如鲤、鲫、鲨;第二种侧扁型,如鲳鱼、鳊鱼、胭脂鱼等;第三种是平扁型,如魟、鳐、鮟鱇等,多营底栖生活;第四种是棍棒型,整个体形呈棍棒状,如黄鳝、鳗鲡等。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体型,例如海马、海龙、翻车鱼、河魨、比目鱼等。
旁白: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
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其中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在晋代就利用野生鲫鱼选育出金鱼,到南宋培育出宫廷金鱼,明朝培育出双狮头、水泡眼、绒球、望天眼等品种,至今已有500多个品种。
金鱼受到世界各国人们喜爱,被誉为“东方圣鱼”。
同学:长江上游有没有珍惜生物呢?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
长江上游分布着很多珍稀水生生物,譬如“娃娃鱼”。
顺便问一下“娃娃鱼”是鱼吗?同学:不是,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名字叫大鲵,因为叫声像婴儿啼哭而叫“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老师:回答得太好了。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三峡大坝模型。
大坝下面这条大鱼是中华鲟,是我国特产鱼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有“国宝活化石”之称,寿命最长可达40岁。
每到繁殖季节,中华鲟都会千里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中生儿育女。
人们因此给它取名“中华鲟”。
旁白:长江中下游分布着很多湖泊湿地,有比较常见的有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黄颡鱼、鳜鱼、鳊鱼、胭脂鱼等,还有中华绒螯蟹、扬子鳄等。
这条鳄鱼就是扬子鳄。
它是中国特有、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鳄鱼之一。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
目前,野生扬子鳄数量估计不足200条,其中约有50条是成年扬子鳄,国家早就将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就是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物种繁衍下去。
长江入海口是半咸水环境,孕育了大量喜欢咸淡水的生物,如鲈鱼、鳗鲡、三角帆蚌、缢蛏等。
它就是鳗鲡,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区生长至性成熟,之后回到海中产卵。
鳗鲡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作水中的软黄金,从古至今被视为滋补、美容佳品。
老师:随后我们来到滨海湿地。
这里有我们熟悉的弹涂鱼、寄居蟹、招潮蟹等。
对了,还有鲎。
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被称为“活化石”。
它的血液是蓝色的,具有很高药用价值。
鲎的生长周期长,需要近13年才能繁殖。
由于环境破坏、人类偷捕等原因,现已成为濒危物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每当春夏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
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有“海底鸳鸯”之美称。
跟着看到的是岛屿。
中国共有大小岛屿710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台湾岛,其次是海南岛,上海的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
生活在岛屿的水生生物有中华白海豚、美洲螯龙虾等等。
中华白海豚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它并非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和人类一样能够恒温、用肺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同学:中华白海豚好像还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呢?老师:是啊,你了解的还真不少!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
鲸有90多种,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
须鲸上颚有一排整齐的鲸须,张开大嘴时可以滤食鱼虾;齿鲸则生有锋利的牙齿,用来捕获猎物。
5000多万年前,鲸的祖先由陆地进入大海,经过漫长演化,逐渐变成现在的模样。
最大的须鲸是蓝鲸,最大的齿鲸是抹香鲸。
说到抹香鲸,在上海海洋大学鲸馆,有一头18.4米长的抹香鲸外形标本和骨骼标本。
抹香鲸有一个巨大的头部,几乎占到体长的1/4~1/3,所以又称为巨头鲸。
它没有背鳍,喷水孔在头部前端左侧,与S形的左鼻孔通连;右鼻孔阻塞,与肺相通。
抹香鲸换气将水柱以45度角喷向左前方。
旁白:抹香鲸生活于世界范围内的热带与亚热带深水海域。
以大型乌贼、章鱼为食,也吃鱼类。
最长寿命可达75年。
抹香鲸的方形巨头,犹如一个超级传导体,具有极其灵敏的“声纳”探测系统,用来在漆黑的深海里探寻食物。
抹香鲸可以下潜到2200米左右深海,因此在哺乳动物中有“潜水冠军”的美称。
据记载,有人曾目睹一只大王乌贼与抹香鲸搏斗的场面。
两个海中巨怪猛烈翻滚,激起滔天巨浪,后来双双沉入水底。
搏斗多以抹香鲸取胜,但也有大王乌贼用触手钳住抹香鲸鼻孔,使其窒息而死的例子。
抹香鲸身上出产珍贵的“龙涎香”,与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并称为四大动物香料。
它一般分布在抹香鲸的结肠或直肠内,刚排出体外时臭味难闻,在海水中浸润、氧化一段时间逐渐发香。
龙涎香内含25%的龙涎素,是珍贵的香水固定剂,也是名贵中药。
抹香鲸因此得名。
同学:鲸是海洋里的巨兽,太有趣了。
请问鲸的游动方式和鱼的一样吗?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
鲸有两叶又大又宽叫做尾片的尾鳍。
这两叶尾片一左一右,呈水平状。
鲸靠上下摆动尾片在水里向前游动。
它们的两只胸鳍就像两叶桨可以帮助它们转弯、潜水和翻滚身体。
鱼的尾巴和鲸的尾巴不一样。
鱼的尾巴一上一下,也就是说是竖是直的。
鱼通过左右摆动尾巴向前游动。
同学:长江里有鲸豚吗?老师:有,白暨豚和江豚。
旁白:白暨豚为我国独有小型鲸类,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称白豚、白鳍豚、白旗,《尔雅》称它为江神。
体呈纺锤形,1.5~2.5米长,可达230公斤。
吻部狭长且略上翘。
喷气孔位于头顶偏左,纵长。
眼小,在口角后上方。
背鳍三角形,尾鳍呈新月形。
身体背面浅蓝灰色,腹面白色。
寿命可达30多年。
白暨豚视力很差,靠回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