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镇关于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精品

最新-镇关于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精品

镇关于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洞山村新农村建设情况,并对重点项目:洞山大桥建设和拆迁安居工程进行可行性分析。

5月6日,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来到洞山村实地调研,听取了洞山村村委会主任张思华关于洞山村新农村建设的汇报,并对洞山村重点工程提出了建议。

一、洞山村概况及新农村建设情况1、洞山村概况① 区域位置洞山村位于茅村镇西南边,距离镇政府有4公里,洞山村南傍京杭大运河,与市区隔河相望,距市中心仅8公里,西邻运河第一港万寨港,东有京沪铁路和104国道,北与铁路茅夹线和京福高速公路北绕城段衔接。

②人口和经济全村有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有6000余人,可耕地面积3200余亩,有党员91名,企业有三个港口,全年上交集体净利润170余万元。

同时也是“江苏省XX市无公害粮食育种基地”。

③ 旅游文化村内现有以江苏“三宝”著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北洞山汉墓;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大司马桓魁石室及中国第一寺庙龙华寺遗址等稀有珍贵的历史文物。

2、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情况本次调研重点是:北洞山大桥建设和相关的拆迁安居工程建设。

①工程设计规划:北洞山大桥由徐州交通局规划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设计桥面宽20米,全长1684.64米,预计2019年6月破土动工建设。

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即运河明珠人家,将建设成为一个可容纳六个自然村,共计2万人的新型农民居住区,一期安置房17万平方米,均为多层住宅建筑,可安置村民760户,已于2019年4月16日建设,预计年底交付村民使用;二期工程将继续解决剩余村民的安置。

②相关手续办结情况:目前北洞山大桥已完善一下手续:市发改委立项;市规划局规划定点批复;市国土资源局土地预审意见;大桥环境评价;大桥地质灾害评价;大桥防洪评价;市发改委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地质勘探由矿大岩土公司完成。

村民安居工程目前已完成以下手续:县发改委立项;安置房环境评价;土地预审意见,市政府土地调证批复、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县规划局规划定点意见书;安置房地质勘探;安置房施工图设计等。

二、重点工程优劣势分析1、优势及好处:①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要求和XX市《关于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

②86.72%的村民签字同意,仅有10人左右表示不同意拆迁,大多数村民支持工程建设,工程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改善目前的交通不利条件和村民居住条件,连通XX市区,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促进洞山村城市化进展。

④通过拆迁和集中居住,可以流转土地500亩,新增建设用地2610亩,大桥建好后,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吸引企业投资,从而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

⑤有利于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北洞山汉墓,以及附件龙华寺,将进一步扩大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大桥建城后,打通XX市区与茅村镇西部6个村的交通动脉,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不利因素①工程的建设将带来拆迁、安置等问题,通常这些问题都会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对村内的社会稳定工作带来压力②个别手续仍为办结完毕,将给工程造成潜在不利因素,甚至将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进度。

③个别村民不同意搬迁,如果执意阻挠,将会带来社会矛盾,并影响工程进展。

④工程建成后,置换的建设用地投资意向不明朗,缺乏长远的计划和招商引资的方案。

三、代表建议在实地调研和听取张思华主任汇报后,代表们对洞山村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建设表示支持和高度赞赏,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各自建议:1、抓紧时间完成各项未完成的建设审批手续,严格按照程序建设,避免因手续不全造成的损失。

2、关于拆迁补偿问题,要制定统一标准,公平公正,坚持原则,要顶住亲情的诱惑和不良分子的胡搅蛮缠。

3、做好个别不同意拆迁村民的思想工作,发动其亲戚朋友和周围群众,利用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减少和避免上访或激发矛盾的事件的发生。

4、用水用电要提前申报,按程序执行,尤其是临时用电,时间较急,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5、从思想上要往好处想,同时做好坏处的打算,充分认识工程的艰巨性和风险性,认真周全的做好各项工作,以防万一。

6、重视市场运作的风险和招商引资的困难,多作几套可行方案,做好资金的运转,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结论:洞山村新农村建设,尤其是重点工程:北洞山大桥和安居工程运河明珠人家是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也是造福洞山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大事好事,同时将会促进本村及周边村的经济发展。

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困难、风险及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提前准备、考虑周全、依法建设、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设。

一、XX市服务业发展情况(一)基本概况近年来,XX市服务业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高,有效促进了XX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

1、从产业规模看,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在经济结构中居主体地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XX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总体上呈逐步上升之势,1992—2019年年均增长14.8%,1994年超过第二产业,1998年开始超过50%,居主体地位,2000年开始超过55%,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7%—58%。

2019年广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0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6%。

2、从行业结构看,传统流通业有较大优势,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2019年,XX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显示XX市传统流通业仍然居于华南地区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地位。

现代服务业中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增势突出,增速均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

3、从经济类型看,民营经济占主体地位从经济类型分布看,XX市服务业以民营经济为主,2019年服务业中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020.66亿元,所占比重为41.67%,国有服务业规模仅次于民营类,外资服务业规模居第第三。

4、从资金投向看,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重点项目带动作用明显2019年,XX市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5.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8.66%。

近年来XX市投向服务行业的主要项目包括地铁、机场、港口、大学城等。

目前全市已开通4条地铁线路,总运行里程116公里。

新白云国际机场2019年投入使用,目前,年旅客吞吐量超3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80多万吨,共有48条国际航线,111条国内航线,连通全球五大洲的8个城市,其中国外通航国家和地区21个,国外通航城市35个。

广州港南沙港区加快建设,累计投产的深水泊位已达到10个。

从2019年开始,广东省、XX 市共投入近300亿元建设广州大学城。

目前大学城已成为万多学生和3万多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求学、创业的家园,集中了国内最先进的科研教学设施,资源高度优化整合,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

(二)XX市服务业的主要特点一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都市型产业结构初步建立,围绕推进城市功能向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等综合服务功能转变,全市产业发展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占gp的比重在全国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初步建立起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二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9年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8.94%和59.02%。

三是产业布局集聚化功能不断强化,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发展,其中中心城区的金融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快速增长,会展业也陆续培育出广交会、广博会、留交会等一批知名品牌。

(三)XX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广州是国内服务业最发达的三个领衔城市之一,但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功能比较落后,广州排名第一的服务行业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居民服务等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范畴,金融业、b建设以及总部经济的落后成为制约广州发展的重大瓶颈。

1、总部经济相对落后。

金融功能是一个城市资源配置能力的核心体现,但是,广州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较少,增加值占gp比重较低,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20%的水平,北京、上海吸引的外资金融机构分别为广州的2-3倍。

金融中心功能的偏弱对广州综合服务功能形成了致命打击。

2、资源丰富但创新能力不足。

广州是人才和教育强市,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智力资源丰富,但发表科技论文和专利产出不仅大大低于北京、上海,甚至低于深圳。

作为创新能力最标志性的指标,广州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比重,均大大低于上述三个城市。

3、b建设进展缓慢且分散。

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及其能级集中体现在b(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水平上,上海、北京的b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而广州的b建设进展缓慢,并且空间上也十分分散,成熟度、产业集聚度和配套设施不足,功能建筑面积及其租价、吸引高级功能主体的数量以及b所产生的产值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四)XX市服务业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XX市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XX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确立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主攻方向,要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确定了XX市服务业发展实行“三步走”战略目标,即到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到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80%,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增长极,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整体跃升。

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先进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

XX市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围绕以下八大产业展开:1、金融业:努力建设“四个中心”,即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银团贷款中心;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人民币结算支付中心;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保险市场中心;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

争取中央批准赋予广州地区金融机构享受比照上海、深圳的所得税政策;争取中央批准赋予广州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试验权(例如在广州设立某些商品的期货交易所)。

2、物流业:到2019年初步建成整合珠三角、服务华南、辐射大西南和东南亚、面向全国和全球、国际国内双向物流整合和海陆空物流相结合的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

全市物流成本占gp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23%左右,使现代物流成为XX市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