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版本:苏教版国标本

教材版本:苏教版国标本

根据12×1=12呢?
3、组内举例相互说说倍数和因数。
截图呈现:
1.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理解。
2.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五、教学环境与设备、资源准备
在多媒体教室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应用分析(设计意图)
教学感悟:本堂课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中进行的,同时在整节课中,我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数与形完美融合,让学生体会到了:“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技能,使数学课堂更生动、更精彩!
2.降低了课本上找“36的所有因数”的难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自我梳理探索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1.向你的同学介绍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索倍数发现特征
投影:3的倍数
1.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学生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教材版本:苏教版国标本
小学四年级下册
《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执教者:顾祥斌
如皋市林梓小学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名称
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授课人
顾祥斌
学校名称
如皋市林梓小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科目
数学
课时
1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倍数和因数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2、3、5的倍数特征,以及偶数和奇数、素数和合数。教材分三段进行安排。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单元的学习丰富了学生对整数的认识,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等奠定基础。
1.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
2.试一试
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3.回忆刚才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的;观察上面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投影呈现3的倍数,让学生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较为系统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能通过举例正确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但要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让四年级学生来学存在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本课操作强的特点,选择运用“实践、发现教学法”。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个部分的名称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三)探索因数发现特征
一、投影:
1.请你说出12的所有因数。
2.让学生想一想你是怎样找的?
可以出示两种找法:()×()=12
12=()÷()
3.让学生发现总结找因数的方法。
1.学生说出12的所有因数。
2.找出36的所有因数。
3.讨论总结出找因数的方法。
1.投影出现两种找因数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一)、操作发现理解概念
视频截图:
1.学生操作: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怎样拼成一个长方形。(三种情况)
2.讲解:4×3=12,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1.学生分组操作: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乘法算式把不同的拼法表示出来。
2.根据6×2=12,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
智力竞猜引入新课
投影图片:
1.出示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的图片。
2.描述画面情境,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1.学生猜这条船上三个人的关系。
2.让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述清楚。
1.课前让学生看图竞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图片创设氛围,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
相关主题